-
公开(公告)号:CN105405471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968390.6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21B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变用低电导率液态氚增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氚增殖剂为液态基体与弥散颗粒组成的混合物,电导率区间在1‑106s/m,按体积百分数,氚增殖剂包含如下组分:液态增殖剂基体60%‑99.99%,弥散颗粒0.01%‑40%,弥散颗粒材质采用碳化硅、或三氧化二铝、或氧化铍、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铒、或硅酸锂、或正硅酸锂、或钛酸锂、或氧化锂、或偏铝酸锂、或锆酸锂、或上述二者或多者混合。其制备方法是:在带气氛保护的高温炉中,通过机械搅拌,将煅烧后的弥散颗粒分散于液态金属中。本发明氚增殖剂在保证良好氚增殖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电导率,增强热导率,从而显著的降低液态金属氚增殖剂在强磁场下的磁流体动力学压降(MHD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108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789127.6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21B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的双层流液态第一壁包层,其结构包括真空室,真空室顶部液态金属喷入管,带有螺旋绝缘流道结构的外包层背壁,内包层背壁,底部液态金属排出结构。本发明针对液态第一壁在聚变堆中应用所面临的MHD效应、薄化效应等问题,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对于内包层,入口喷管从真空室顶部沿内包层背壁向下喷入液态金属。对于外包层,将液态金属沿真空室环向喷入,液态金属依靠自身惯性产生的离心力紧贴外包层背壁向下流动,并淹没设置在外包层背壁上的绝缘螺旋流道,从而形成绝缘流道内的环向流动与流道外部的自由表面流。液态金属最终流入底部液态金属排出结构,用于热量传递、氚提取、再循环,可有效减小MHD效应、薄化效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05471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68390.6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21B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B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变用低电导率液态氚增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氚增殖剂为液态基体与弥散颗粒组成的混合物,电导率区间在1-106s/m,按体积百分数,氚增殖剂包含如下组分:液态增殖剂基体60%-99.99%,弥散颗粒0.01%-40%,弥散颗粒材质采用碳化硅、或三氧化二铝、或氧化铍、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铒、或硅酸锂、或正硅酸锂、或钛酸锂、或氧化锂、或偏铝酸锂、或锆酸锂、或上述二者或多者混合。其制备方法是:在带气氛保护的高温炉中,通过机械搅拌,将煅烧后的弥散颗粒分散于液态金属中。本发明氚增殖剂在保证良好氚增殖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电导率,增强热导率,从而显著的降低液态金属氚增殖剂在强磁场下的磁流体动力学压降(MHD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10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89127.6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21B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28 , G21B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的双层流液态第一壁包层,其结构包括真空室,真空室顶部液态金属喷入管,带有螺旋绝缘流道结构的外包层背壁,内包层背壁,底部液态金属排出结构。本发明针对液态第一壁在聚变堆中应用所面临的MHD效应、薄化效应等问题,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对于内包层,入口喷管从真空室顶部沿内包层背壁向下喷入液态金属。对于外包层,将液态金属沿真空室环向喷入,液态金属依靠自身惯性产生的离心力紧贴外包层背壁向下流动,并淹没设置在在外包层背壁上的绝缘螺旋流道,从而形成绝缘流道内的环向流动与流道外部的自由表面流。液态金属最终流入底部液态金属排出结构,用于热量传递、氚提取、再循环,可有效减小MHD效应、薄化效应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