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39943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050727.5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IPC: H04N19/46 , H04N21/4405 , H04N21/4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264编码标准的通用视频加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解析视频,识别出视频中的NAL单元;将识别出NAL单元中的参数集和辅助增强信息直接在网络中进行明文传输;解析视频片,识别出视频片的首部、数据部分以及视频片中第一个宏块的位置,将视频片的首部和视频片内第一个宏块前的信息作为保留信息,不予加密,将视频片中除保留信息之外的信息进行加密;对视频片中的经过加密得到的密文进行加壳,将经过加壳的密文、视频片的首部和视频片内第一个宏块之前的信息进行组合,得到经过加密的视频片,将经过加密的视频片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视频整体结构下保护视频内容的安全,通用性好、健壮性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26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410354390.2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SIP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SIP终端在SIP服务器处进行身份认证完成注册;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SIP终端双方分别与SIP服务器进行单播密钥与安全会话协商;SIP服务器分别向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SIP终端发送点到点链路信息,并下发相关密钥;两个SIP终端间通过点到点认证令牌交换进行双向身份认证;双向身份认证通过的SIP终端间进行信息交互;当SIP终端离开当前网络时,需要在SIP服务器上进行注销认证;本发明可实现网络实体之间安全高效地多实体初次认证、SIP终端之间的快速重认证,保证视频信令流和媒体流双通道认证等,大大提高了接入安全性,数据传输、存储及访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13409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410353115.9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IP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密钥管理方法及系统,各SIP终端进行入网操作,SIP终端分别与SIP服务计算共享单播密钥;SIP服务器计算生成点对点认证密钥及视频加密密钥;经加密处理后下发给相应的SIP终端;SIP终端利用认证密钥生成并交换点到点认证令牌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完成双向身份认证的两个SIP终端进行信息交互;SIP终端内预置认证期限,认证期满,SIP终端进行双向身份重认证,认证通过继续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中所述密钥采取实时分发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密钥预置在设备中,导致密钥容易泄露的技术问题,且定期进行终端身份重认证及更新视频加密密钥,大大提高了密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3994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50727.5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IPC: H04N19/46 , H04N21/4405 , H04N21/4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264编码标准的通用视频加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解析视频,识别出视频中的NAL单元;将识别出NAL单元中的参数集和辅助增强信息直接在网络中进行明文传输;解析视频片,识别出视频片的首部、数据部分以及视频片中第一个宏块的位置,将视频片的首部和视频片内第一个宏块前的信息作为保留信息,不予加密,将视频片中除保留信息之外的信息进行加密;对视频片中的经过加密得到的密文进行加壳,将经过加壳的密文、视频片的首部和视频片内第一个宏块之前的信息进行组合,得到经过加密的视频片,将经过加密的视频片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视频整体结构下保护视频内容的安全,通用性好、健壮性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11354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52691.1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IP安全防范视频监控入网控制系统,包括SIP终端、SIP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所述SIP终端、SIP服务器及认证服务器配合完成设备入网注册,SIP终端、SIP服务器配合完成单播秘钥及安全会话协商,各通信的SIP终端间进行双向身份认证,认证通过交互数据;本发明采用在线可信第三方的实体鉴别机制,实现网络接入过程中实体之间的双向身份鉴别操作,且需要通信的两个SIP终端间需进行点对点令牌交换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后,才能进行数据交互,这为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11340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53115.9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IP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密钥管理方法及系统,各SIP终端进行入网操作,SIP终端分别与SIP服务计算共享单播密钥;SIP服务器计算生成点对点认证密钥及视频加密密钥;经加密处理后下发给相应的SIP终端;SIP终端利用认证密钥生成并交换点到点认证令牌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完成双向身份认证的两个SIP终端进行信息交互;SIP终端内预置认证期限,认证期满,SIP终端进行双向身份重认证,认证通过继续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中所述密钥采取实时分发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密钥预置在设备中,导致密钥容易泄露的技术问题,且定期进行终端身份重认证及更新视频加密密钥,大大提高了密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13547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410352691.1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IP安全防范视频监控入网控制系统,包括SIP终端、SIP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所述SIP终端、SIP服务器及认证服务器配合完成设备入网注册,SIP终端、SIP服务器配合完成单播秘钥及安全会话协商,各通信的SIP终端间进行双向身份认证,认证通过交互数据;本发明采用在线可信第三方的实体鉴别机制,实现网络接入过程中实体之间的双向身份鉴别操作,且需要通信的两个SIP终端间需进行点对点令牌交换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后,才能进行数据交互,这为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378649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462291.6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IPC: H04N21/2347 , H04N21/4405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国密SM1算法对视频流进行实时加密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加密摄像头拍摄明文视频,得到视频流,并将视频流通过数据总线发送给加密摄像头内置的加密模块;加密模块对视频流进行加密后,将密文视频通过网络发送给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存储密文视频;解密客户端向视频服务器发送视频获取请求;视频服务器接收解密客户端发送的视频获取请求,将请求获取的密文视频发送给解密客户端;解密客户端接收视频服务器发送的密文视频,对密文视频进行解密后,将解密视频进行播放。本发明主要用于内网监控系统以及大型监控系统中,视频解密由专门的服务器承担,因此服务器大屏只需要接入到解密服务器,不需要自己做视频解密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267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54390.2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SIP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SIP终端在SIP服务器处进行身份认证完成注册;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SIP终端双方分别与SIP服务器进行单播密钥与安全会话协商;SIP服务器分别向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SIP终端发送点到点链路信息,并下发相关密钥;两个SIP终端间通过点到点认证令牌交换进行双向身份认证;双向身份认证通过的SIP终端间进行信息交互;当SIP终端离开当前网络时,需要在SIP服务器上进行注销认证;本发明可实现网络实体之间安全高效地多实体初次认证、SIP终端之间的快速重认证,保证视频信令流和媒体流双通道认证等,大大提高了接入安全性,数据传输、存储及访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29232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680486.3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网络耦合结构协同仿真系统,包括系统仿真模块和网络仿真模块;所述系统仿真模块根据所要仿真的传输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网络仿真模块的规模及节点通信关系,建立网络仿真模块;所述系统仿真模块中包括多个设备,所述多个设备将运行状态发送至网络仿真模块中的对应节点。本发明所述系统可以对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和规划进行系统级验证;专为智能电网系统可靠性定制,为观测耦合网络系统行为提供了有效仿真工具;本发明屏蔽了具体的通信协议对系统的影响,可以更广泛的描述通信系统的行为;本发明可以真实反映有时延限制的电网信息传输对智能电网系统可靠性带来的威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