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010395U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23154364.5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文多要素一体化监测设备,包括外壳、复合传感器探测模块、主控处理模块、无线专网传输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复合传感器探测模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主控处理模块、无线专网传输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天线;所述主控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复合传感器探测模块和无线专网传输模块相连;所述无线专网传输模块与所述天线相连;所述电池模块用于为所述复合传感器探测模块、主控处理模块和无线专网传输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具有免维护、工作时间长、生存能力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14201457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3154376.8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量土壤一体化监测设备,其中立柱顶端设置有外壳,所述复合传感器探测模块包括雨量检测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雨量检测传感器;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所述主控处理模块和无线专网传输模块;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所述非接触式土壤湿度传感器和电池模块;所述主控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雨量检测传感器、非接触式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无线专网传输模块相连,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无线专网传输模块相连;所述电池模块用于为所述复合传感器探测模块、主控处理模块和无线专网传输模块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能实时采集地面的降雨量、土壤湿度等数据,实现对山洪要素的实时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4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26147.5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将池塘水抽干或排干,清理平整池塘边坡;将钢丝网沿着池塘边坡进行布设,将铆钉打入池塘边坡土体内;将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撒入池塘底部,进行就地搅拌;将搅拌好的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挖至铺设好的池塘边坡防护装置上,就地应用,形成边坡底泥固化材料;运用插孔装置在抹平好的边坡底泥固化材料上形成植生孔;在植生孔内填满营养土;选择沉水型植物和陆域植物,在营养土内播撒草种或移植植物,在底泥固化材料边坡上播撒草种;对池塘边坡进行洒水养护。本发明使得池塘底泥既得到了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又能够使得池塘边坡具有一定强度和植物生长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30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32078.5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崩岗侵蚀发育监测方法,其包括根据崩岗地形布设站点及标靶位置,在各个站点架设三维激光扫描仪,根据崩岗地形参数设定最优扫描距离和扫描精度参数,获取崩岗原始形态点云数据及标靶位置数据,将各个站点获取的崩岗原始形态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合并得到崩岗完整点云数据,对崩岗完整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处理,根据去噪处理后的崩岗点云数据生成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崩岗土壤侵蚀量。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崩岗监测的准确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而能够及时掌握崩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科学评估崩岗区生态环境治理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4879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910844593.2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河海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组合、模拟隧道管片、外置高速相机和加载控制装置;所述箱体组合包括空心箱体、密封板及注水孔,所述空心箱体的前端面板设置有透明板,所述空心箱体的后端面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不同隧道埋深的矩形孔,所述密封板恰可嵌入矩形孔并对矩形孔形成密封;所述加载控制装置安装于模拟隧道管片内,所述模拟隧道管片的前后端和空心箱体的前后端面均密封连接;所述注水孔位于空心箱体底部;空心箱体的顶板可拆卸;空心箱体采用钢箱与亚克力板的组合,保证箱体强度的同时可以清晰的观察振动过程中隧道周边土体的变形;实现了不同隧道埋深及实现箱体内部土体的饱和以及不同水深的工况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99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591266.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V20/1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崩岗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DOM和DSM数据样本,将DSM数据样本叠置到所述DOM数据样本上,并对叠置后的数据进行崩岗区域范围标注;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训练集为输入,以划分后的崩岗区域标记范围为标签对基于RefineNet框架的通道交换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通道交换的方式将DS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互补融合,使两个模态中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得到训练好的模型之后利用该模型对待识别数据进行崩岗识别。本发明有利于提高识别精度、降低成本,提升模型对地形变化的强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99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1266.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崩岗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DOM和DSM数据样本,将DSM数据样本叠置到所述DOM数据样本上,并对叠置后的数据进行崩岗区域范围标注;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训练集为输入,以划分后的崩岗区域标记范围为标签对基于RefineNet框架的通道交换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通道交换的方式将DS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互补融合,使两个模态中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得到训练好的模型之后利用该模型对待识别数据进行崩岗识别。本发明有利于提高识别精度、降低成本,提升模型对地形变化的强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8798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44593.2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河海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组合、模拟隧道管片、外置高速相机和加载控制装置;所述箱体组合包括空心箱体、密封板及注水孔,所述空心箱体的前端面板设置有透明板,所述空心箱体的后端面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不同隧道埋深的矩形孔,所述密封板恰可嵌入矩形孔并对矩形孔形成密封;所述加载控制装置安装于模拟隧道管片内,所述模拟隧道管片的前后端和空心箱体的前后端面均密封连接;所述注水孔位于空心箱体底部;空心箱体的顶板可拆卸;空心箱体采用钢箱与亚克力板的组合,保证箱体强度的同时可以清晰的观察振动过程中隧道周边土体的变形;实现了不同隧道埋深及实现箱体内部土体的饱和以及不同水深的工况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010580725.8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洪灾害高光谱遥感影像识别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构无人机遥感系统:步骤二:编制无人机飞行前准备工作手册和无人机操作手册;步骤三:测试无人机载微型高光谱成像仪的工作状态;步骤四:确定影像识别性能和参数:步骤五:无人机遥感影像系统现场采集数据:步骤六:影像识别系统进行地物光谱特征判断、山洪特征因子演化分析识别:步骤七:识别方法子系统计算判别:步骤八:识别山洪特征因子,输出监测区域山洪沟山洪特征因子空间分布图。本发明具有实现山洪灾害易发区滑坡、泥石流区域基础数据资料的精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山洪灾害高光谱遥感影像识别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43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80725.8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洪灾害高光谱遥感影像识别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构无人机遥感系统:步骤二:编制无人机飞行前准备工作手册和无人机操作手册;步骤三:测试无人机载微型高光谱成像仪的工作状态;步骤四:确定影像识别性能和参数:步骤五:无人机遥感影像系统现场采集数据:步骤六:影像识别系统进行地物光谱特征判断、山洪特征因子演化分析识别:步骤七:识别方法子系统计算判别:步骤八:识别山洪特征因子,输出监测区域山洪沟山洪特征因子空间分布图。本发明具有实现山洪灾害易发区滑坡、泥石流区域基础数据资料的精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山洪灾害高光谱遥感影像识别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