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8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08736.7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酸提取电磁控装置,所述核酸提取电磁控装置包括电磁控制件和圆柱形磁铁,所述电磁控制件包括依次上下设置的上层线圈组和下层线圈组;所述上层线圈组包括设于同一平面上的若干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一平面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包括设于同一平面上的若干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二平面线圈,且所述第一平面线圈与所述第二平面线圈交错分布;所述圆柱形磁铁设于所述电磁控制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线圈所在处或第二平面线圈所在处。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片上集成的核酸提取电磁控装置,可用于病原体核酸的提取,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的微弱磁场控制小型永磁体移动,体积小,功耗小,且核酸分析检测的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276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78188.9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通量样本生物纯化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金属模具;S2、将PDMS浇筑于金属模具中,静置除气泡,然后在金属模具开口的一面覆盖一层PDMS膜,压制并高温固化;S3、移除PDMS膜,脱模并烘干,形成PDMS基样本提取纯化单元;S4、将PDMS基样本提取纯化单元和玻璃基底键合处理。本发明制备出大小均一且反应单元均匀的高通量样本生物纯化芯片,大大减少了打孔造成的芯片磨损以及打孔不均一的问题;采用键合装置进行精准键合,直接形成具有精细结构的高通量样本生物纯化芯片;且所制备的芯片可一次对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样本进行集中大量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435167.X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液滴取样、样本处理、荧光检测一体化的采样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将负压产生结构、温度控制模块、荧光成像模块进行集成化设置,从而大大减小了设备体积,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利用负压产生结构将水相样本以液滴的形式被采集,并通过设置的S形路径的样品通道以及控制温度控制模块,从而使得样品液滴能够达到恒温扩增反应的时间要求,进一步地,结合微流控检测芯片以及荧光成像模块,在微流控检测芯片上实现诸如数字PCR等检测过程,此外,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实现采集过程以及检测过程的全封闭,从而不会出现样品污染以及损失,并且水相样品在检测过程中被分散成独立的液滴,实现了对少量样本的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01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45897.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12M1/34 , C12M1/00 , C12Q1/68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化检测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生化检测微流控芯片包括玻璃载体,所述玻璃载体内形成有光传输介质和样品池;所述样品池形成有延伸至所述玻璃载体表面的进样通道和出样通道。其是使用玻璃一体化成型的微流控芯片,其能够实现核酸病毒的快速检测,其可以利用激光单色性好,对荧光的激发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用飞秒激光技术直接加工刻蚀玻璃,形成微流控芯片。
-
公开(公告)号:CN116286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7044.6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外泌体分离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中构建非对称柱状结构的水滴形微柱阵列并调整微柱阵列的相关参数,以实现利用确定性侧向位移技术促使粒径尺寸较大的颗粒与外泌体的分离,此外,在外泌体分选区域电连接交变电压源,从而向微柱阵列施加定量的电刺激以促使微柱阵列产生高度非均匀电场,实现对与外泌体组成结构差异较大的颗粒的进一步分离,从而提高了外泌体的分离纯度,本外泌体分离装置将确定性侧向位移技术与介电泳技术对不同类型颗粒分选机制的作用进行叠加协同,既有效弥补各项技术单独作用所存在的缺陷,又能显著提高外泌体的分离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7932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46965.0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中细菌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富集模块中第一通孔膜与第二通孔膜的设置可以实现水中大肠杆菌的快速富集且富集过程稳定,不容易发生堵塞,然后利用反应试剂与大肠杆菌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获得带有大肠杆菌的富集液,随后将富集液与油液混合生成微液滴并进行扩增,反应试剂在大肠杆菌的酶促作用下转化为荧光物质,统计分析后可以确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其检测时间短,仅需一个小时就能得到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高且检测特异性好,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检测,另外,随着更换不同的反应试剂,还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菌,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检测类型的范围,此外,该水中细菌检测装置可以长期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825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20910.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肠杆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中的压力泵模块用于控制采集装置以得到大肠杆菌流体,控制阀门用于控制采集装置中流体的流动参数,光源模块用于激发大肠杆菌流体的荧光反应,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大肠杆菌流体中的每个待测液滴的荧光信息进行成像以得到每个待测液滴的成像信息;控制单元中的控制模块用于对检测单元的控制指令的输入及驱动参数的调节,以操控检测单元进行大肠杆菌的检测工作,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成像信息及检测单元各个部分的工作参数,并将成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大肠杆菌的浓度值,再将处理完成后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控制模块。本发明的大肠杆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方便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219409732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20284503.0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中细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通过富集模块中第一通孔膜与第二通孔膜的设置可以实现水中大肠杆菌的快速富集且富集过程稳定,富集模块不易发生堵塞,然后利用反应试剂与大肠杆菌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获得带有大肠杆菌的富集液,随后将富集液与油液在微液滴模块混合生成微液滴并进行扩增,反应试剂在大肠杆菌的酶促作用下转化为荧光物质,统计分析后可以确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其检测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且检测特异性好,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检测,另外,随着更换不同的反应试剂,还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菌,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检测类型的范围,此外,该检测装置还可以长期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9930096U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20914796.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液滴取样、样本处理、荧光检测一体化的采样装置,通过将负压产生结构、温度控制模块、荧光成像模块进行集成化设置,从而大大减小了设备体积,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利用负压产生结构将水相样本以液滴的形式被采集,并通过设置的S形路径的样品通道以及控制温度控制模块,从而使得样品液滴能够达到恒温扩增反应的时间要求,进一步地,结合微流控检测芯片以及荧光成像模块,在微流控检测芯片上实现诸如数字PCR等检测过程,此外,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实现采集过程以及检测过程的全封闭,从而不会出现样品污染以及损失,并且水相样品在检测过程中被分散成独立的液滴,实现了对少量样本的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40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36234.7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通量液滴的水中大肠杆菌灵敏检测的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检测液的水样池,所述检测液通过在待测水样中添加4‑甲基伞形酮‑β‑D‑葡糖苷酸配制而成;用于容纳油相的油相池;恒压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水样池、油相池连接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包括:检测液流道、油相流道、液滴观察区,所述检测液流道和所述油相流道在所述液滴观察区前交汇,使检测液在油相的剪切力作用下生成油包水微液滴并平铺于所述液滴观察区中;用于对所述液滴微流控芯片进行拍照的荧光显微镜;电磁阀;以及连接于所述液滴微流控芯片下游用于接收过量液体的废液池。本发明通过采用液滴单菌包裹技术,大大提高了菌与反应底物的反应速度,缩短了检测时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