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Ⅲ-Ⅴ族应变多量子阱发光强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33263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117154.4

    申请日:2006-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III-V族应变多量子阱发光强度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离子刻蚀方法增强III-V族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离子刻蚀覆盖层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或反应离子(RIE)等刻蚀技术。刻蚀所采用的气体为Ar离子或Ar离子和Cl2气的混合气体。干法刻蚀后,刻蚀表面至量子阱层的距离大于刻蚀损伤深度时,量子阱干法刻蚀部位发光强度得到明显增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的III-V族化合物材料是由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或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方法生长所得,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应变多量子阱发光强度提高3-5倍。

    用于III-V族化合物器件的低温Au-In-Au键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95753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710039882.2

    申请日:2007-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结构制作的低温Au-In-Au金属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键合过程包括:蒸镀金属膜、低温键合将器件结构金属键合到Si衬底上、腐蚀去除外延片衬底。所述的方法的关键是:蒸镀合适的金属膜以及低温键合过程中合适的外加压力、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该技术中蒸镀的金属膜有利于改善光电器件的光学热学性质,同时整合了III-V族InP或GaAs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Si材料的各自优点,实现了衬底倒扣,为器件制作的后步工艺打下了基础。低温键合牢靠,且键合过程不会使键合后器件结构的原有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变差,有利于器件结构的制作。有望在金属波导及其它半导体光电器件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用于Ⅲ-V族化合物器件的低温Au-In-Au键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95753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039882.2

    申请日:2007-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结构制作的低温Au-In-Au金属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键合过程包括:蒸镀金属膜、低温键合将器件结构金属键合到Si衬底上、腐蚀去除外延片衬底。所述的方法的关键是:蒸镀合适的金属膜以及低温键合过程中合适的外加压力、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该技术中蒸镀的金属膜有利于改善光电器件的光学热学性质,同时整合了III-V族InP或GaAs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Si材料的各自优点,实现了衬底倒扣,为器件制作的后步工艺打下了基础。低温键合牢靠,且键合过程不会使键合后器件结构的原有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变差,有利于器件结构的制作。有望在金属波导及其它半导体光电器件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