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7678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28282.7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304 , H01L3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3046 , H01L31/0216 , H01L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In组分InGaAs探测器的突变弛豫缓冲层,在半导体衬底上外延InAs突变弛豫层,随后在InAs突变弛豫层上外延In组分反向递变的砷化物异变结构材料作为缓冲层。本发明的探测器结构可拓展半导体衬底上波长大于1.7μm的InGaAs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方法,采用In组分反向递变的砷化物异变缓冲层结构,有望较好释放较大失配InGaAs材料中的应变,降低InGaAs吸收层中缺陷密度,提高器件性能;本发明在波长大于1.7μm的InGaAs红外探测器的结构设计等方法引入了更大的自由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57678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728282.7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304 , H01L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In组分InGaAs探测器的突变弛豫缓冲层,在半导体衬底上外延InAs突变弛豫层,随后在InAs突变弛豫层上外延In组分反向递变的砷化物异变结构材料作为缓冲层。本发明的探测器结构可拓展半导体衬底上波长大于1.7μm的InGaAs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方法,采用In组分反向递变的砷化物异变缓冲层结构,有望较好释放较大失配InGaAs材料中的应变,降低InGaAs吸收层中缺陷密度,提高器件性能;本发明在波长大于1.7μm的InGaAs红外探测器的结构设计等方法引入了更大的自由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