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锁式恒阻吸能锚索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4800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80976.7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衬砌隧道围岩的锚固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锁式恒阻吸能锚索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套管、限位器和钢绞线,套管的外表面沿自身轴向设有多级环形齿状结构,限位器套装于套管外,且沿径向设有让压调节单元;其中,让压调节单元与多级环形齿状结构中的部分咬合,且能够沿径向伸缩以在多级环形齿状结构中移动,钢绞线沿轴向穿过套管。本发明能够明显体现锚索的工作状态,当围岩变形,钢绞线受力超出限位器设定值时,会变换限位器与环形齿状结构的咬合位置,此时,通过套管上外露的环形齿状结构数量能够反映锚索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该工作状态能够对应反映围岩变形程度,并对支护场所适时进行加强支护。

    一种弹锁式恒阻吸能锚索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4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880976.7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衬砌隧道围岩的锚固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锁式恒阻吸能锚索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套管、限位器和钢绞线,套管的外表面沿自身轴向设有多级环形齿状结构,限位器套装于套管外,且沿径向设有让压调节单元;其中,让压调节单元与多级环形齿状结构中的部分咬合,且能够沿径向伸缩以在多级环形齿状结构中移动,钢绞线沿轴向穿过套管。本发明能够明显体现锚索的工作状态,当围岩变形,钢绞线受力超出限位器设定值时,会变换限位器与环形齿状结构的咬合位置,此时,通过套管上外露的环形齿状结构数量能够反映锚索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该工作状态能够对应反映围岩变形程度,并对支护场所适时进行加强支护。

    一种高强度开采岩层运移注浆控制及注浆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638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052254.3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一种浅埋高强度开采岩层运移注浆控制及注浆量计算方法,属于煤矿高强度开采损伤控制及地表减损方法。本发明针对西部矿区浅埋高强度覆岩大损伤“两带”发育结构提出垮落带与离层裂隙带注浆充填形成低损伤“三带”覆岩结构,大大减缓了地表损伤。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覆岩关键层所在位置;计算出关键层破断前最大挠度w;计算出离层裂隙带所需注浆量计算公式根据煤层工作面开采高度及顶底板性质确定垮落带高度H1;进而给出确保关键层不断裂的垮落带注浆量的计算公式Vk=dH1L‑Vg‑(H1‑M)bdL。根据计算结果在工作面下位基本顶初次断裂后从地面打钻井向垮落带内注浆;在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时,向离层裂隙体开始注浆;如摘要附图所示。该方法的实施能够大幅度降低浅埋高强度开采地表损伤程度,实现西部矿区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开采。

    一种高强度开采岩层运移注浆控制及注浆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638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052254.3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一种浅埋高强度开采岩层运移注浆控制及注浆量计算方法,属于煤矿高强度开采损伤控制及地表减损方法。本发明针对西部矿区浅埋高强度覆岩大损伤“两带”发育结构提出垮落带与离层裂隙带注浆充填形成低损伤“三带”覆岩结构,大大减缓了地表损伤。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覆岩关键层所在位置;计算出关键层破断前最大挠度w;计算出离层裂隙带所需注浆量计算公式根据煤层工作面开采高度及顶底板性质确定垮落带高度H1;进而给出确保关键层不断裂的垮落带注浆量的计算公式Vk=dH1L‑Vg‑(H1‑M)bdL。根据计算结果在工作面下位基本顶初次断裂后从地面打钻井向垮落带内注浆;在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时,向离层裂隙体开始注浆;如摘要附图所示。该方法的实施能够大幅度降低浅埋高强度开采地表损伤程度,实现西部矿区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开采。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系统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04150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3222138.6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系统,所述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系统包括:高位水库(11);低位水库(13);抽水机(8),通过抽水管道(17)连接在高位水库(11)和低位水库(13)之间;水力发电机(9),分别通过放水通道(16)连接高位水库(11)和低位水库(13);第一地面变电所(18),连接水力发电机(9);第二地面变电所(19);风能发电装置(7),位于地面之上,连接第二地面变电所(19);太阳能发电装置(6),位于地面之上,连接第二地面变电所(19);显示器(4),位于地面上,分别连接水位监测装置(1)、风能发电监测装置(2)、和电网功率监测装置(3)。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太阳能、风能的能量的转化,达到电网调峰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