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33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46769.0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化浆液扩散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罐体,包括上顶盖、下顶盖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下顶盖之间的收纳柱,所述收纳柱构造为空心柱体,以在所述上顶盖与所述下顶盖之间形成收纳腔,所述上顶盖的中心部位安装有注浆管,所述上顶盖上还安装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观察管环绕所述注浆管设置,所述注浆管与所述观察管均与所述收纳腔连通,所述观察管位于所述收纳腔外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帽;注浆机构和驱动机构协同作业,用于将浆液注入至收纳腔内。如此,通过可视化浆液扩散模拟装置,能够精确预测浆液扩散过程,优化注浆工艺参数,实现更高效、可靠的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0327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579008.3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采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机械扩孔破煤模块包括:钻杆旋转装置、钻杆和扩孔掏槽钻头;钻杆旋转装置、钻杆和扩孔掏槽钻头依次连接,对采煤钻孔中的煤层进行旋切扩孔掏槽作业;气举反循环提升模块利用空压机将煤气水混合物通过双壁钻杆的内管通道运输至煤气水分离模块;磨料射流水力破煤模块包括压裂车、钻杆旋转装置、钻杆和射流工具串,其依次连接对煤层进行开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结合机械扩孔和水力耦合采煤能够有效避免井下开采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或突水水害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又因地面配套设施的可移动性,能够良好的适应多种煤层赋存状态,且通过水射流破煤能够有效防止爆炸,提高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4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191752.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琛 , 孙哲夫 , 张自伟 , 韩伟 , 岳付昌 , 李光熹 , 刘晗 , 庞伟 , 蒋一铭 , 严健 , 邱殿成 , 王瑞 , 陈雷 , 杨和义 , 贺瑞 , 李星一 , 李昊 , 王红星 , 张伟 , 张家豪 , 张雅婷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光‑沼虚拟电厂两阶段低碳调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沼气能源系统的能量产出机理和沼气资源应用情况,构建沼气产出模型;根据沼气燃气轮机运行稳定性要求,结合沼气能源系统气体传输特性,构建沼气燃气轮机的输气管道内气体流动的沼气能源系统热力传输模型;考虑气‑电转换特性,构建沼气能源系统电力传输模型;基于沼气能源系统电力传输和热力传输模型,建立沼气出力初始不确定模糊集合;根据光‑沼虚拟电厂日前减碳效益和实时调度成本,构建光‑沼虚拟电厂两阶段最优低碳调度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生成光‑沼虚拟电厂两阶段低碳调度方法。本发明能够对乡村光‑沼虚拟电厂中,分布式光伏和沼气资源的利用方案进行自适应修正,在分布式光伏和沼气出现多重不确定性情况下,为虚拟电厂运行提供稳定能源支撑的同时提高低碳经济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4023.X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巷道充注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施工得到第一钻孔和第二钻孔;所述第一钻孔用于注填骨料;所述第二钻孔用于注填速凝剂;所述第一钻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钻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钻孔位于巷道的下游,所述第二钻孔位于所述巷道的上游;在所述第二钻孔中注入速凝剂;在第一时间后,向所述第一钻孔中注入骨料,以使所述速凝剂与所述骨料在孔底的巷道中混合成型,得到第一充填区。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通过结合巷道的倾角实现了双液浆孔底混合,解决了巷道注浆浆液大量流失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85439.8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煤层U型井开采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煤层U型井开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地面设施单元、第二地面设施单元、射流破煤单元和气举反循环抽采单元;煤层开采系统设置于U型开采通道,U型开采通道包括破煤段、抽采孔和破煤孔;破煤段包括多个子破煤段。迭代执行如下操作直到完成破煤段的抽采:第一地面设施单元输送射流液至射流破煤单元;射流破煤单元对当前位置处的子破煤段进行破煤得到破碎煤渣;气举反循环抽采单元抽采煤水混合物;第二地面设施单元接收煤水混合物;射流破煤单元和气举反循环抽采单元响应于确定子破煤段抽采完成,利用第一地面设施单元和第二地面设施单元提供的动力移动至下一子破煤段处。
-
公开(公告)号:CN117404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22962.1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17/00 , E21B17/18 , E21B17/042 , E21B17/046 , F16L15/04 , E21B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通道钻杆的软硬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根多通道钻杆杆体、通道连接头、密封连接体、顶帽及约束带;多通道钻杆杆体内部中心沿轴向设有中心介质通道,在中心介质通道的外侧沿轴向设有多个外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通道钻杆的软硬连接结构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将相邻两根多通道钻杆杆体的中心介质通道之间通过螺纹硬连接,外通道之间通过通道连接头及密封连接体进行软连接,并通过顶帽对密封连接体进行防护,采用约束带对多通道钻杆杆体、密封连接体及顶帽之间进行固定,使连接后的多通道钻杆杆体更加牢固,增加使用可靠性。本发明通过软硬结合的连接结构真正实现了多通道钻杆杆体之间的紧密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11416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09011.8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非线性振动确定方法,步骤:(1)建立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谐振梁非线性振动模型;(2)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非线性振动的不确定分析;(3)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输入参数对非线性振动的影响。忽略梳齿的转动惯量,简化梳齿为质点,建立带梳齿结构的谐振器非线性振动模型;建立样本随机模型,对输入参数进行随机收敛分析得到最小样本数,将确定的输入参数代入谐振梁非线性振动模型得到对应的输出参数;根据输出参数四分位差随输入参数方差系数的变化,分析输入参数对非线性振动的影响。本发明克服由于输入和输出参数的不确定性,无法分析其对非线性振动的影响程度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180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566825.9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2/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炉,属于石墨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排料冷却装置、进料管、控制装置和竖向设置的炉体;炉体设置有用于容纳炭质材料的炉膛,炉膛包括连通的加热炉膛和保温炉膛;炉体设置有电极对,电极对包括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上部电极的底端位于加热炉膛的顶部,下部电极位于加热炉膛的底部;进料管安装于炉体的顶部,控制装置安装于炉体,控制装置位于加热炉膛内,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进料管的开口大小;排料冷却装置设置于炉体的底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化炉在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进料管在与加热炉膛连通处的开口大小来控制进料速度,在保证石墨化炉具有极高的石墨化效率的同时可以连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18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66825.9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石墨化炉,属于石墨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排料冷却装置、进料管、控制装置和竖向设置的炉体;炉体设置有用于容纳炭质材料的炉膛,炉膛包括连通的加热炉膛和保温炉膛;炉体设置有电极对,电极对包括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上部电极的底端位于加热炉膛的顶部,下部电极位于加热炉膛的底部;进料管安装于炉体的顶部,控制装置安装于炉体,控制装置位于加热炉膛内,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进料管的开口大小;排料冷却装置设置于炉体的底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石墨化炉在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进料管在与加热炉膛连通处的开口大小来控制进料速度,在保证石墨化炉具有极高的石墨化效率的同时可以连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37314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14361.5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内嵌式分级恒阻抗剪大变形锚固装置及方法,利用不同弹塑性可压缩材料的塑性压缩让压变形性能,在围岩发生大变形时该装置可同步实现分级恒阻大变形,保证锚索的锚固结构不发生破坏,允许发生较大变形以适应高应力破裂围岩的大变形要求。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吸收围岩变形能,维持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及安全,且锚索结构维持恒定的工作阻力。本发明利用该装置的分级恒阻大变形特性,适应深部围岩变形要求,并提供恒定支护阻力,且通过金属保护套筒和金属垫板构成的组合结构提高孔口段锚索体的抗剪强度。整个装置具备适应深部围岩特性的内嵌、分级恒阻、大变形和抗剪等多重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于推广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