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城市深部岩溶塌陷模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30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81750.6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城市深部岩溶塌陷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城市活动胁迫模拟加载系统,用于模拟不同城市活动胁迫对深部岩溶塌陷的影响,城市活动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和/或降雨情况和/或静动载荷和/或开挖扰动;测控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试验系统的各种参数,以测量和控制模型试验过程中的参数的变化情况;参数至少包括压力、水位、变形。本系统中的城市活动胁迫模拟加载系统可以模拟地下水位变化、降雨情况、静动载荷、开挖扰动等城市活动,更真实地模拟了实际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深部岩溶塌陷的风险;还采用了测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试验系统压力、水位、变形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深部岩溶塌陷过程。

    一种深部围岩多数据融合的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83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1434253.0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围岩多数据融合的可视化方法,应用于深部围岩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测量围岩的位移变形特征,生成围岩位移场;测量区域地应力分布,并进行应力场反演,模拟区域地应力场;测量得到围岩扰动区及所述围岩扰动区的演化特征,确定围岩损伤区;将围岩位移场、区域地应力场以及围岩损伤区进行数据融合,实现深部围岩可视化。本发明基于位移场、应力场、损伤区进行3D建模工作,实现多数据融合,使得深部隧道工程实现可视化,得到较为直观的隧道模型稳定性分析,对于支护与防护工程安装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673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49408.6

    申请日:2011-1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岩土工程变形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该方法由图像采集与传输装置、图像实时同步分析软件PhotoMonitor、无线网络传输装置组成。首先,利用高清数码相机进行观测目标的图像采集,并将图像通过数据缆线传输到安装有PhotoMonitor的计算机上,PhotoMonitor自动侦测到新采集的图像,然后自动命名加入到分析图像序列中以对观测目标的实时位移、位移速率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PhotoMonitor再将结果显示在本地计算机屏幕上,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将结果数据传输并显示在远程计算机屏幕上,结果如超出预先设定的控制基准值则发出预警信号。优点:简单灵活、使用经济、精度高、易于推广。

    一种含动态裂隙材料的数字散斑相关变形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4726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49406.7

    申请日:2011-12-31

    Abstract: 一种含动态裂隙材料的高精度数字散斑相关变形分析方法。首先,在材料产生裂隙前后的数字图像A和B上,利用数字图像相关原理分析裂隙附近像素点的位移时,针对图像A上一个像素测点P,在图像B上一定搜索范围内考察它的对应点时,分别以该测点和任意待考察的点为左上角点、右上角点、右下角点、左下角点以及中心点来构建五个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像素块,然后,进行对应像素块的像素灰度相关系数计算,接着,在图像B的搜索范围内找出其中与图像A上的P点相关系数最大的对应点,最后,计算出这两点的坐标差值作为测点P的位移。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图像上的裂隙对其附近测点的像素灰度相关性计算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含动态裂隙材料的变形量测精度。

    岩体交叉裂隙图像自动分离及其矢量化表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226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811360149.5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图像范围内全部岩体交叉裂隙图像自动分离及其矢量化表达的数字照相量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裂隙点邻域范围内的像素点分布情况识别裂隙点性质,并基于交叉裂隙图像特征,通过设计追踪存储算法实现了图像内全部交叉裂隙的单独存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数字照相量测方法在识别图像裂隙过程中无法进行全部交叉裂隙自动分离及其矢量化的缺陷,并可在裂隙矢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单条具体裂隙的形态参数分析。

    基于数字照相的隧道内壁变形特征原位量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578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229862.3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照相的隧道内壁变形特征原位量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导杆、传动机构以及固定支座。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置于导杆前端并与导杆刚接,导杆下部有齿轮轨道槽,导杆从传动机构内部穿过,传动机构固定于支座上;图像采集设备的中轴线与所述导杆的中轴线平行,传动机构内侧的齿轮置于导杆的齿轮轨道槽内,传动机构带动导杆以及图像采集设备前后移动。本发明可以利用数字照相精准高效地进行隧道内壁变形特征的原位量测,得到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模拟试验的结果。

    大型城市深部岩溶塌陷模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307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281750.6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城市深部岩溶塌陷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城市活动胁迫模拟加载系统,用于模拟不同城市活动胁迫对深部岩溶塌陷的影响,城市活动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和/或降雨情况和/或静动载荷和/或开挖扰动;测控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试验系统的各种参数,以测量和控制模型试验过程中的参数的变化情况;参数至少包括压力、水位、变形。本系统中的城市活动胁迫模拟加载系统可以模拟地下水位变化、降雨情况、静动载荷、开挖扰动等城市活动,更真实地模拟了实际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深部岩溶塌陷的风险;还采用了测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试验系统压力、水位、变形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深部岩溶塌陷过程。

    一种全环境钻孔原岩应力测试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383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28514.5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环境钻孔原岩应力测试装置及测量方法,包括主控工作部,工作部包括中心部和设置在中心部两端的顶升降部和底升降部;顶升降部内安装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外联接口与外控系统连接;顶升降部和底升降部内均还安装有支撑装置;顶升降部和底升降部均通过升降装置的丝杆与中心部相连接;中心部内固定安装有回转装置,光学应变测量装置和制斑装置。本发明结合先进光学设备,实现了设备适用性更强目标的同时,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实现了一次架机完成多测点自动测量,解决了传统地应力测量装置水下测量效果差的问题,可直接确定测点的三维地应力,无需大型设备配合,便于携带和现场测量。

    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衬砌缺陷智能检测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74644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811330372.5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衬砌缺陷智能检测模拟实验装置。所述循环式载物托盘的各载物托盘置于循环式载物托盘滑轨的滑槽内。所述循环信息墙依次固定在各个载物托盘的内环边缘上。拨盘由电机驱动,拨盘的拨齿波动循环式载物托盘的各个载物托盘在滑槽上循环滑动,同时带动循环信息墙同步移动。背景布由背景布支架支撑,竖直悬挂在椭圆形轨道中央,构成摄像背景幕墙。摄像设备置于循环式载物托盘滑轨外,镜头高度与循环信息墙适配。本发明利用相对运动关系,将实际工程中相机需要沿隧道连续移动获取图片,转化为相机固定,而带病害的试块或纸带持续移动。大大减小了为了营造持续的相机与被观测对象相对移动而需要的场地空间。

    基于岩土材料变形时空非均匀特征的DSCM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92876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710531708.3

    申请日:2017-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岩土材料变形时空非均匀特征的DSCM分析方法,可通过动态调整像素测点的搜索范围来提高图像分析效率。本发明基于岩土材料时空非均匀变形特征,依据参考网格的分析结果来确定图像中所有像素测点的搜索范围。本发明通过编程在软件中得以实现,适用于多种类型岩土材料的数字散斑相关分析,能够大幅减少进行图像相关分析的像素点数量,有效提高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图像分析速度。本发明通过与考虑岩石裂隙影响的数字散斑相关分析的精度优化方法相结合,可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图像分析的速度。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图像噪声产生的测点位移分析误差或错误,从而可以提高岩土材料变形的数字散斑相关量测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