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25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0376341.9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传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并联一个直流侧分裂电容有源功率解耦电路;步骤2:通过控制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低频波动功率转移至辅助电容,从而实现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本发明基于有源功率解耦技术,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6倍频、12倍频、18倍频以及24倍频波动进行抑制,在直流侧电压波动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小容值的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省去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环节的低通滤波器,提高系统的相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2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08709.5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将扩展移相控制分为两种模式,通过采样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获得电压转换比,并将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作差送入PI调节器得到标幺化传输功率;根据电压转换比和标幺化传输功率得到最优的移相比组合,具体为根据标幺化传输功率和模式边界约束条件获得可行域,在可行域内对标幺化回流功率求导,获得每种模式下的最小回流功率,对比两种模式,得出全局范围内使得回流功率最小的最优移相比组合;将最优移相比组合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产生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完成控制过程。与传统单移相控制相比,本发明能明显降低回流功率,提升变换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2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6341.9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传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并联一个直流侧分裂电容有源功率解耦电路;步骤2:通过控制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低频波动功率转移至辅助电容,从而实现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本发明基于有源功率解耦技术,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6倍频、12倍频、18倍频以及24倍频波动进行抑制,在直流侧电压波动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小容值的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省去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环节的低通滤波器,提高系统的相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5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4339.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解电容级联H桥STATCOM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系统包括:三相电网、三相无功负载、滤波电感和三相级联N个Buck复用型H桥,N≥2;Buck复用型H桥包括:开关管S1~S4构成的H桥、一个解耦电感Lr、两个薄膜电容Cd和Cr,Cr经过Lr接在H桥第二桥臂的中点构成双向Buck电路,双向Buck电路与H桥第二桥臂实现开关管复用;H桥的第一桥臂中点与上一个H桥第二桥臂中点相连,三相整体采用星形接法。本发明中双向Buck电路一方面进行有源功率解耦,将H桥直流侧波动功率经Lr转移至辅助电容Cr,以此消除H桥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实现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同时协助H桥第一桥臂完成交直流侧功率变换,提高装置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3796.2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传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并联一个双向Buck型有源功率解耦电路;步骤2:通过控制双向Buck电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低频波动功率转移至辅助电容,从而实现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本发明基于有源功率解耦技术,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6倍频、12倍频、18倍频以及24倍频波动进行抑制,从而省去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环节的低通滤波器,提高系统的相应速度。此外,在直流侧电压小波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小容值的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5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98823.4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M3/3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变换器包括n个DAB变换器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DAB模块的输入端并联接入直流微电网,输出端串联接入中压直流配电网;通过改变各DAB变换器模块的移相比,实现对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的传输功率大小的控制;通过均压控制实现各DAB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均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直流微网与中压直流配电网的互联,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当DAB变换器模块间参数存在差异时,均压控制可实现各DAB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5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110334339.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解电容级联H桥STATCOM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系统包括:三相电网、三相无功负载、滤波电感和三相级联N个Buck复用型H桥,N≥2;Buck复用型H桥包括:开关管S1~S4构成的H桥、一个解耦电感Lr、两个薄膜电容Cd和Cr,Cr经过Lr接在H桥第二桥臂的中点构成双向Buck电路,双向Buck电路与H桥第二桥臂实现开关管复用;H桥的第一桥臂中点与上一个H桥第二桥臂中点相连,三相整体采用星形接法。本发明中双向Buck电路一方面进行有源功率解耦,将H桥直流侧波动功率经Lr转移至辅助电容Cr,以此消除H桥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实现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同时协助H桥第一桥臂完成交直流侧功率变换,提高装置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1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0382440.8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解电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系统包括:三相电网、谐波负载、滤波电感、两电平变换器和双向Boost有源功率解耦电路。该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控制两电平变换器,完成交直流侧功率交换,以实现对负载谐波补偿;步骤2:通过控制双向Boost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低频波动功率转移至辅助电容,从而抑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这样,在直流侧电压波动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小容值的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省去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环节的低通滤波器,提高系统的相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2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0382704.X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解电容级联H桥STATCOM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系统包括:三相电网、三相无功负载、滤波电感和三相级联N个双Buck复用型H桥,N≥2;所述双Buck复用型H桥包括:四个全控型开关管S1~S4、两个解耦电感Lr1和Lr2、三个薄膜电容Cr1、Cr2和Cd;所述Cr1经过Lr1接在H桥第一桥臂的中点构成第一个双向Buck电路,该双向Buck电路与H桥第一桥臂实现开关管复用,Cr2经过Lr2接在H桥第二桥臂的中点构成第二个双向Buck电路,该双向Buck电路与H桥第二桥臂实现开关管复用;所述系统整体采用星形接法。本发明利用复用型有源功率解耦技术,消除H桥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实现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提高装置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102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386345.5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扩展移相控制分为两种模式,通过采样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计算得出标幺化传输功率和电压转换比;(2)根据标幺化传输功率和电压转换比得到全局范围内使电流应力最小的最优移相比组合,具体为根据标幺化传输功率和边界约束条件获得可行域,在可行域内对标幺化电流应力求导,得出每种模式下的最小电流应力,对比两种模式得到全局范围内的最小电流应力;(3)最优移相比组合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产生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完成控制过程。与传统单移相控制相比,本发明能明显降低电流应力,减小损耗,提升变换器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