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77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994718.6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T7/13 , G06T7/11 , G01N23/2251 , G01B15/00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地质矿物镜下扫描电镜裂缝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矿物扫描电镜孔缝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矿物扫描电镜图像进行颜色过滤处理,得到仅包含裂缝及孔隙的图像;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从所述仅包含裂缝及孔隙的图像中提取出单独裂缝或单独孔隙的子区域;利用启发式搜索算法在各子区域内识别子区域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根据所述子区域内起点到终点的路径,计算子区域的尺寸信息,根据所述子区域的尺寸信息区分子区域为裂缝或是孔隙。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自动识别和测量矿物扫描电镜中的裂缝和孔隙,并计算裂缝的长宽尺寸,提高了裂缝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654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70416.6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1 , E21B43/24 , E21B4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核辐射的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开发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核辐射装置、井下监测压力装置与连续油管连接固定,并下入水平井井筒中;开启核辐射装置,设置预定的时间与辐射强度,使页岩油原位裂解生成二氧化碳;页岩油原位裂解生成二氧化碳完成后,关闭核辐射装置,利用井下监测压力装置,确定二氧化碳增能降粘后的流体压力是否升高至预定压力,将核辐射装置与连续油管提出水平井井筒后,下入油管与抽油泵到水平井井筒中,关井焖井;焖井结束后,开井采油。本发明能够诱发储层内部直接生成CO2、无需从外部注入CO2,从而达到页岩油藏“注”气补能、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实现效益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69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64027.2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熟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可以包括:制备不同粒径级别的烃源岩样品;对烃源岩样品使用有机溶剂进行一次抽提,并对得到的抽提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一次抽提后的烃源岩样品进行粉碎,得到粒径小于80目的烃源岩粉末;对烃源岩粉末使用有机溶剂进行二次抽提,并对得到的抽提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基于两次抽提分别得到抽提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确定适用于高熟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的粒径级别和有机溶剂组合类型。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饱和烃络合反应后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无法对高熟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定量识别和检测的问题,为油气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856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55501.6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不同连通性孔隙中页岩油的性质分析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可以包括:依次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页岩粉碎颗粒物;逐级对所述页岩粉碎颗粒物进行抽提,并对抽提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以得到不同连通性孔隙的页岩粉碎颗粒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对页岩不同连通性孔隙中的页岩油性质进行分析。该方法利用宏观地质样品探索页岩孔隙体系中微观流体性质差异,可以为精细表征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和阐明页岩油微观赋存机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后续页岩油储层甜点优选和有利靶体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07697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49459.4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演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反演方法包括:利用基于Fatti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获取目标区尖脉冲化的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基于所述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确定非零反射率的垂向位置向量;基于所述非零反射率的垂向位置向量,构建分界面约束矩阵;以构建的分界面约束矩阵作为约束进行基于Russell近似的最小二乘反演获取流体因子反演结果、剪切模量反演结果和密度反演结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的基于Russell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能够获取高精度、高鲁棒性的流体因子和/或剪切模量和/或密度反演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8017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0091323.9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有机碳含量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工区的预设测井数据类型的测井数据;将所述测井数据输入构建的有机碳含量集成预测模型中进行有机碳含量预测,获得所述待测工区的有机碳含量数据,其中,所述有机碳含量集成预测模型采用下述方式预先构建:获取所述预设测井数据类型对应的测井数据以及对应的实测有机碳含量数据作为第一样本数据;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ΔlogR模型对所述第一样本数据中的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一预测结果以及第二预测结果;将所述第一预测结果、第二预测结果以及所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数据作为第二样本数据,利用所述第二样本数据训练决策树模型,获得所述有机碳含量集成预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00723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46054.8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量评价陆相湖盆低孔隙度致密油储层含油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测储层岩心的孔径分布R原始;利用R原始确定最小孔喉直径从而确定最大突破压力及地层温度,确定待测储层岩心在该温压下的流体含量VA流体和油含量VA油,用以表征待测储层岩心包括连通孔隙以及不连通孔隙的全部孔隙的流体含量、油含量;利用R原始确定中值孔喉直径对应的突破压力及地层温度,确定待测储层岩心在该温压下的流体含量VB流体和油含量VB油,用以表征待测储层岩心连通孔隙的流体含量、油含量;根据VA流体、VA油、VB流体、VB油确定连通孔隙含油饱和度、未连通孔隙含油饱和度及总含油饱和度实现定量评价陆相湖盆致密油含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11612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00574.X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量确定膏岩-碳酸盐岩的脆韧性临界条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膏岩-碳酸盐岩为样品,样品包括含膏白云岩、膏质白云岩、云质膏岩和含云膏岩四种岩性;根据膏岩-碳酸盐岩所处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确定油气成藏演化关键构造期的温度与压力,作为实验模拟的温度和压力;分别在模拟温度和压力下,测定样品的最大差应力值与最大拐点应力值;根据样品的最大差应力值与最大拐点应力值,定量评价所述样品的脆性与韧性转换的临界位置,完成膏岩-碳酸盐岩的脆韧性临界条件的定量确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价膏岩-碳酸盐岩的脆、韧性的临界条件,为准确评价预测膏岩-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393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66658.8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地层条件下页岩储层烃类赋存状态和可动性的定量评价方法,该赋存状态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对目标页岩储层在原位地层条件下进行保压密闭取心并置于液氮中至完全冷冻;在冷冻条件下将岩心样品进行标记和分割,并置于液氮中保持冷冻状态;将部分分割后的岩心样品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对岩心样品进行连续时间序列采集的二维核磁共振扫描,以得到页岩样品连续的核磁共振T1‑T2谱;基于页岩样品连续的核磁共振T1‑T2谱中包含的油区信号的变化规律,确定油区信号的强度峰值;基于邻近井同层位的原油数据对核磁共振T1‑T2谱包含的油区信号进行标定,以基于标定结果和油区信号的强度峰值确定原位地层条件下页岩储层的可动烃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3131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43195.5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页岩油资源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内至少两个地质属性信息,并依据所述至少两个地质属性信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依据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确定所述研究区内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生油量、排油量以及吸附油量;依据所述页岩中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碳含量,确定页岩中的总吸附油量;依据所述页岩中页岩的生油量、排油量以及总吸附油量,确定所述页岩中页岩油的资源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排烃效率、总吸附烃量和生烃量实现对页岩油资源评价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成因法评价页岩油资源量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高了页岩油资源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