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453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369302.9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稠油蒸汽腔发育方法,用于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油藏,包括:封堵油藏的高渗区;通过双水平井向油藏的非高渗区注入高压流体以进行扩容;向双水平井中注入蒸汽以解除高渗区的封堵并采油。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油藏,先封堵住油藏的高渗区,然后通过双水平井向油藏的非高渗区注入高压流体,这样可以对蒸汽腔进行扩容,然后向双水平井中注入蒸汽,这样一方面可解除高渗区的封堵,另一方面,由于蒸汽腔扩大,可使得更多的超稠油降低粘度,因此可以提高超稠油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生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3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197013.3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丁超 , 杨果 , 解阳波 , 张洋洋 , 于兵 , 马小梅 , 杨浩哲 , 张康 , 曹宇超 , 孙璐 , 安廷 , 王利 , 佟娟 , 孙滕 , 张家豪 , 熊志国 , 姜丹 , 金鑫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稠油油藏开采技术领域,是一种SAGD开发中后期稳产调控方法,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S1,选择目标区域处于SAGD生产中后期的SAGD井组套,降低SAGD井组套中每个SAGD井组的操作压力;S2,降低每个SAGD井组井下Sub‑cool阈值范围,并稳定生产3个月以上;S3,根据SAGD井组套中SAGD井组汽腔连通融合的位置,进行注采点调整;S4,调整SAGD井组套中两个SAGD井组的注采比或注汽量。本发明根据SAGD开发中后期特征,调控和优化操作参数实现汽腔扩展速度加快,提高了油汽比,通过调整注采点、注采模式,可节约蒸汽,提高开发效果,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738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118095.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单朝晖 , 丁超 , 张康 , 解阳波 , 杨果 , 于兵 , 张洋洋 , 马小梅 , 安廷 , 金鑫 , 曹宇超 , 孙璐 , 吕柏林 , 杨浩哲 , 王立龙 , 孙滕 , 熊志国 , 姜丹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稠油Ⅲ类油藏开采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提高超稠油Ⅲ类油藏双水平井SAGD蒸汽腔扩展速度的方法,包括注汽激励阶段、液面建立阶段和均匀采液阶段阶段,通过三轮至四轮增能扩腔,待蒸汽腔扩展速度加快、扩展规模变大后恢复正常SAGD生产流程。本发明通过周期性增能,以突破油藏破裂压力激励注汽,提高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储层物性,利于蒸汽突破注汽井上方渗流屏障限制,加速蒸汽腔扩展速度,提高井组产油水平,改善开发效果;同时避免蒸汽受注汽井上方夹层遮挡后向下进入生产井,降低水平井对间汽窜风险,减少热损失,提高蒸汽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61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195269.X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在两组SAGD井组之间开设水平井,且水平井位于油层底部,水平井与两组SAGD井组均平行开设;待SAGD井组的汽腔发育至油层顶部后,水平井开始吞吐蒸汽,并进行预定轮次;待水平井的汽腔与SAGD井组的汽腔连通后,水平井转为生产井进行采油生产直至开发结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水平井SAGD开发超稠油油藏的生产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6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24915.1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SAGD开发动态调控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人工液面辅助SAGD开发动态调控的方法,包括根据油井汽窜天数、汽窜长度、汽窜位置及动态调控历史,评估油井调控的难易程度,并制定调整方案,依据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后期调控恢复。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于超稠油SAGD开发各阶段,通过主动向生产井注水,快速建立人工液面,封堵汽窜通道,重置井下温度场使水平段均匀泄液,加速汽窜井产量恢复,解决了常规调控恢复周期长、影响产量大甚至产量无法恢复等问题,发挥了油井最大产油潜力,提高油井开发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03643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194118.2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系统运行管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炼化企业的电网运行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炼化企业的外部电网数据和内部电网数据,根据所述外部电网数据、所述内部电网数据和分析指标,确定不同元件对应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分析指标,确定对应的电网运行方式,并获取对应的计算参数,根据所述计算参数,进行一次性作业计算或批处理计算,输出计算结果。实现了炼化企业电网运行的定量分析,提升了炼化企业电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4349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86051.5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丁超 , 解阳波 , 马小梅 , 杨果 , 熊志国 , 张康 , 刘婷婷 , 安廷 , 于兵 , 曹宇超 , 孙璐 , 姜丹 , 张洋洋 , 佟娟 , 张家豪 , 王凤鸣 , 于俊杰
Abstract: 一种提高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效果的方法,包括在油层内钻两口位置上下正对的注汽井和生产井;在注汽井和生产井注入蒸汽,使注汽井和生产井加热连通,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建立泄油通道,当两井间的连通程度达到要求,转入SAGD生产阶段;关闭生产井,向注汽井注入高温高压高速过热蒸汽,对注汽井的上方储层进行扩容;当注汽井注汽压力达到要求值后,将注汽井焖井,焖井蓄能建液面;采集生产井井下环境参数,判定达到生产条件时,将注汽井保持关井,生产井开井生产,完成排液释能采出;重复多轮直至生产井产油水平不再增加后,转入常规SAGD生产阶段。本发明能够快速提高SAGD生产初期产量,解决蒸汽腔扩展速度缓慢、井下易汽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29423.4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丁超 , 赵长虹 , 于兵 , 杨果 , 解阳波 , 金鑫 , 吕柏林 , 杨浩哲 , 孙璐 , 张洋洋 , 安廷 , 马小梅 , 张康 , 曹宇超 , 佟娟 , 张家豪 , 孙滕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SAGD水平段均衡动用程度的方法及施工流程,属于超稠油油藏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封堵生产井与注汽井的井间高渗通道,通过生产制度调整,对水平段进行重新预热;随着蒸汽的持续注入,暂堵剂自然降解,建立两井间的热力和水力连通,实现整个水平段均匀动用。本发明实现了提高水平段动用程度,实现了均匀动用,进而改善井组开发效果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51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155131.7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稠油油藏开采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注采井水平段注入耐高温调剖剂,以使高温调剖剂在优势孔道内壁形成累积膜,累积膜将采井间优势连通段的泄油通道封堵;步骤2:对注采井进行稳压循环的开采方式,提升井下热温度场,稳压循环经预设时间后,保持生产井压力不变,提高注汽井注汽压力,在注采井之间形成预设压力的压差,以建立油藏区的未动用段的泄油通道;步骤3:待未动用段泄油通道建立后,通过向油藏区注入蒸汽,使高温调剖剂水解直至恢复已动用段的泄油能力,然后再采用SAGD开采方法生产。该方法实现了提高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同时由于水平段动用程度增加,井组生产稳定,可以有效降低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212672702U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20286739.4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L55/17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堵漏装置。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活动连接,以形成夹持空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沿待堵漏管道的周向设置以使待堵漏管道的刺漏位置位于夹持空间内部,且第一夹板相对第二夹板靠近刺漏位置;挤压结构,挤压结构与第一夹板连接,且挤压结构的一端穿过第一夹板并伸入夹持空间;堵漏机构,堵漏机构与挤压结构伸入夹持空间的一端活动连接,以使挤压结构能够将堵漏机构压紧在刺漏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道堵漏困难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