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井集中加热集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7094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927760.1

    申请日:2015-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台井集中加热集输系统,包括:集中单元,集中单元用于将外部的多条单井管线的油液集中,集中单元设置有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计量单元,计量单元用于对第一出油口流出的油液进行计量;输出支路,输出支路用于将油液导入油站;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连接至输出支路;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连接至计量单元;第三管道,第三管道连接在计量单元与输出支路之间。通过先集中油液,再对选井后的油液集中输送的方式,在安装作业中减小了在平台井集中加热集输系统的占地面积,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

    稀油地面集输系统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31308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511032357.9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油地面集输系统。该稀油地面集输系统包括多条集油支线以及处理站,至少一条集油支线连通多口稀油井,每口稀油井的井口处设置有一个计量分离器,处理站通过集油干线与多条集油支线相连通。通过在各稀油井的井口安装计量分离器,不仅能够实现对单井油气产量的连续计量,而且取消传统的计量接转站,改变现有的计量接转站间歇性的量油方式,真实反映稀油井生产状态;同时,集油支线连通多口稀油井,充分利用稀油井自身能量,最大限度提高输送半径,减少布站级数,优化集油管网,节能降耗,降低地面投资。

    稀油地面集输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31308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32357.9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油地面集输系统。该稀油地面集输系统包括多条集油支线以及处理站,至少一条集油支线连通多口稀油井,每口稀油井的井口处设置有一个计量分离器,处理站通过集油干线与多条集油支线相连通。通过在各稀油井的井口安装计量分离器,不仅能够实现对单井油气产量的连续计量,而且取消传统的计量接转站,改变现有的计量接转站间歇性的量油方式,真实反映稀油井生产状态;同时,集油支线连通多口稀油井,充分利用稀油井自身能量,最大限度提高输送半径,减少布站级数,优化集油管网,节能降耗,降低地面投资。

    一种缓交联耐高温高密度压裂液

    公开(公告)号:CN103254885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035512.2

    申请日:201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交联耐高温高密度压裂液;由原液及交联液组成,原液与交联液的体积比为10∶1;原液重量百分比为,羟丙基瓜尔胶0.5~0.65%,加重剂A 8~45%,加重剂B 6~30%,ZJ-07助排剂0.5~2%,pH值调节剂A 0.01~0.04%,余量为水;交联液重量百分比为,交联剂YGB 0.5~3%,交联剂HT 1~2%,pH值调节剂B0.1~0.4%,破胶剂0~0.35%,余量为水;该压裂液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耐温能力最高可达145℃,在145℃、170S-1的条件下剪切90min粘度仍然保持在120Pa·S以上。

    一种CO2驱采出流体动态降压解吸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18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241031.7

    申请日:2022-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2驱采出流体动态降压解吸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油气集输系统中的油气分离技术领域,也可用于气驱技术研究。透明压力活塞容器的下部连接抽水泵;透明压力活塞容器内设置搅拌桨;透明压力活塞容器的上部连接干燥罐;透明压力活塞容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三入口;第二入口还与容纳溶气原油的管线连接。本发明通过透明压力活塞容器下部连接水源,设置抽水泵控制降压速率和降压幅度;通过在透明压力活塞容器内设置搅拌桨模拟现场的流动剪切作用,实现了对现场实际集输过程中压力逐渐降低的工况的模拟,使得降压解吸和发泡特性研究贴近实际。

    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08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7607.2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地面工程CCUS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所述数字孪生体建方法包括:采集系统A中各装置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基于实体系统A建立孪生体空间;基于孪生体空间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训练优化三维可视化模型;验证三维可视化模型;根据验证后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实体系统A中最终捕集CO2浓度值进行预判和实时调控。本发明通过构建燃煤烟气CO2捕集系统A的数字孪生体空间,并结合动/静态数据,实现数字孪生体空间与实体空间之间的数据互换与虚拟预判,能够准确实现对CO2捕集系统A的智能感知、实时监控、以及对最终捕集CO2浓度值的提前预判和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