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阀门保温套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3139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562125.7

    申请日:2017-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9/161 F16L59/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阀门保温套,包括至少二个保温套分体,至少二个保温套分体通过扣合的方式依次相连。每个保温套分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和内衬保温层。内衬保温层与不锈钢外壳连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整体结构是在预制工厂制造成型的。本发明通过内衬保温层的合理搭配和不锈钢外壳,达到了长期高效的节能效果,与常规保温套相比,节能效果达到20%;本发明设有导热槽,可以防止阀门法兰密封面的泄漏,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高温阀门包而不漏;本发明保温套分体之间通过扣合的方式相连,可以重复使用,降低生产装置成本,减少废弃物,有利于环保;本发明可以快速装拆,方便阀门检查维修。

    保温管套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05583U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20626872.8

    申请日:2017-06-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管套,包括多节结构相同且依次首尾相套的保温段,每节保温段由两个半套相对扣合而成,每个半套的外表面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棱和压盖棱,每个半套的外表面沿轴向的两端之间均匀分布若干加强棱,沿轴向相邻的两个半套之间通过其中一个半套的定位棱与另一个半套的压盖棱相套实现相接。上述保温管套,能工厂化预制,方便安装和拆除,且能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

    不锈钢阀门保温套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13510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0835207.X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阀门保温套,包括至少二个保温套分体,至少二个保温套分体通过扣合的方式依次相连。每个保温套分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和内衬保温层。内衬保温层与不锈钢外壳连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整体结构是在预制工厂制造成型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衬保温层的合理搭配和不锈钢外壳,达到了长期高效的节能效果,与常规保温套相比,节能效果达到20%;本实用新型设有导热槽,可以防止阀门法兰密封面的泄漏,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高温阀门包而不漏;本实用新型保温套分体之间通过扣合的方式相连,可以重复使用,降低生产装置成本,减少废弃物,有利于环保;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装拆,方便阀门检查维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管外具有螺旋T形翅片的螺旋扁管

    公开(公告)号:CN210400120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1384846.4

    申请日:2019-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外具有螺旋T形翅片的螺旋扁管,包括螺旋扁平管体,螺旋扁平管体的管外设有连续的螺旋T形翅片,螺旋T形翅片沿螺旋扁平管体的管轴方向呈螺旋状排列,且螺旋扁平管体与螺旋T形翅片之间采用机械滚压一次成型。螺旋T形翅片为二维翅片,其顶面光滑,且螺旋T形翅片的翅根为柱状,螺旋T形翅片的相邻两螺圈与螺旋扁平管体的外表面围合形成螺旋沟槽。本实用新型螺旋T形翅片的设计提高了管外传热系数,破坏了液体或气体在螺旋扁管表面建立的传热与流动边界层的稳定性,减薄流体传热滞留层的厚度;由于螺旋T形翅片和螺旋沟槽的存在,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能迅速在其表面均匀铺开;同时,螺旋沟槽的存在也为蒸汽的凝结和液体的气化提供了活化核心。

    折流圈支撑花瓣形翅片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11400864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1561018.3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流圈支撑花瓣形翅片管换热器,包括壳体、二个封头盖、设置在壳体内的折流圈支撑部分、一组花瓣形翅片管。壳体的两端各设有一块管板。一组花瓣形翅片管穿过折流圈支撑部分,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二块管板。二个封头盖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且一个封头盖对应一块管板。折流圈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二个折流圈组,至少二个折流圈组等距平行设置在壳体内壁上。本实用新型强度高、刚性强、能防止和减少高流速下引起的管束和换热器震动、大幅度降低壳程流体的阻力、增大有效换热面积、同时显著提高流体的扰动强度,可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提高2倍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