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2989024U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21711725.9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摩擦磨损试验机用试件夹具,试件夹具包括销状试件夹块和管状试件夹块,管状试件夹块能够与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下主轴连接,销状试件夹块与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连接,在销状试件夹块和连接板之间装有缓冲弹簧,连接板能够与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上主轴连接;销状试件安装在销状试件夹块中,管状试件安装在管状试件夹块的上端,销状试件的下端面与管状试件的上端面顶紧,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下主轴能够带动装有管状试件的管状试件夹块旋转。本实用新型尤其适于做抽油杆与油管以及抽油杆接箍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量的试验,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25937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95271.4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1V11/00 , G06V10/74 , E21B47/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相似系数图谱划分表层岩溶带底界面的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利用测井数据,通过计算生成单井的自相似系数图谱,结合对应的成像测井数据进行验证,对单井的表层岩溶带底界面进行定量划分。利用本发明可以针对大量单井常规测井数据进行自动化批量操作,较为便捷,且划分效果较好,适合推广,同时,本发明在油气田开发相关研究,储层精细刻画方面具有较强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334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0590918.1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混相前缘的检测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二氧化碳驱油领域。该方法首先模拟二氧化碳驱油过程;然后按编号顺序采集产出油气样品,记录气体突破前不同时刻产出油气样品数据;之后折算各产出地层原油的折算体积,计算各产出地层原油在长岩心中的校正体积;再通过对各产出底层原油的折算体积和校正体积的叠加得到产出油气样品在长岩心中的体积,结合长岩心内孔隙的总截面积,计算各产出油气样品对应的采样时间内混相前缘在长岩心中的移动距离,从而确定二氧化碳驱混相前缘的运动位置。本发明通过将混相前缘在长岩心中运动的距离等效为产出油气样品在其中运动距离,直观地表征了混相前缘的运动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6644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163150.9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充注疏导评价的断溶体油藏富集条件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案包括类型判识步骤、参数设置步骤、断裂充注调整条件评价步骤、断裂疏导条件评价步骤、储层条件评价步骤以及富集条件计算及分析步骤。通过上述步骤,判识待分析的断溶体属于覆盖区还是剥蚀区断溶体,进而调用对应的计算列表参数获取分析计算所需的各项参量,并赋予对应分值,从断裂充注调整条件、断裂疏导条件和储层条件三方面实现综合评价和计算,克服了现有常规油气分析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基于油藏充注‑疏导定量研究实现不同类型断溶体的油气富集条件的精确分析,为相关油田的优化开发提供可靠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728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02705.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田地质勘探开发中储层描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将地震资料应用压缩感知方法开展提高分辨率处理;将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按照不同构型进行分类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地震资料正演模拟,建立不同屏蔽效应下地震频率、砂体速度、砂体构型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目标地质体对应的优势频段。将高分辨率地震处理资料进行频谱分解和优势频段组合处理,通过进一步井震标定,明确储层响应进而实现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刻画。
-
公开(公告)号:CN11394446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93053.1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目标储层的岩心样品,获取目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注采过程中采集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和油井压力;结合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油井压力、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以及目标储层离注入井的距离、目标储层的注采井距和井筒半径,利用已构建好的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计算最小动用孔喉半径;所述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根据刚好驱替孔喉处原油时的驱替力等于毛管力的原则构建。本发明确定最小动用孔喉半径时综合考虑了毛管力、启动压力梯度和现场开发时各种压力的影响,考虑更加全面,更贴近实际生产应用,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9239222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811186578.5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井流物分析方法,包括:进行油气藏流体取样;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查,确保样品合格;对所取的地面油样进行脱水处理;利用脱水后的地面油样和分离器气样进行地层流体配制;对直接获取的或者配制的地层流体样品进行PVT单次脱气实验,分别收集单次气和单次油样品;对单次气样品,通过色谱分析实验,获得其气体组成数据yi;对单次油样品,采用蒸馏切割实验与色谱分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其组成数据xi;利用单次气和单次油的组成数据,计算得到稠油样品的井流物数据Xfi。该稠油井流物分析方法提高了稠油井流物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及油气藏相态研究有重要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323814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510345842.5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稠油粘度的方法:将高压落球粘度计升温并恒定在地层温度4h以上,抽空;将饱和硫酸锌溶液充满增压管线、高压落球粘度计、转样管线;提升高压落球粘度计的压力至地层压力值;将储样器与转样管线连通;维持地层压力,不断减小高压计量泵A的体积,将原油样品驱替入高压落球粘度计中,使得高压落球粘度计中的饱和硫酸锌溶液顶替排出,将硫酸锌溶液全部排出后,继续排替20ml原油样品;按测定规程测定落球时间。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不同属性流体置换的方式,实现了地层稠油流体平衡转样,确保稠油样品传递过程中,不会发生流体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从而确保了测试流体的单一性、稳定性,以及分析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973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09772.7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析气藏解堵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属油田开发实验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由凝析气藏模型、注入系统、采出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组成;利用该实验装置开展模拟气层主模型的岩心和模拟近井地带模型的岩心准备,对准备好的岩心进行抽真空、饱和凝析气,建立起凝析气藏解堵实验模型,进行模拟凝析气藏渗流通道堵塞实验和解堵实验,依据获取的实验数据,制定凝析气藏解堵方案,即可在实验室内模拟凝析气藏的地层温度、压力和衰竭开发过程,实现对凝析气藏的降压开采、注气吞吐解堵的动态模拟,确定模拟凝析气藏的解堵注入气量和注入周期。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现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534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147785.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缝洞系统连井缝洞储集体地质剖面的编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勘察区的地质资料,完善勘察区的岩溶理论;根据勘察区的地震资料,完善勘察区的地貌、构造、暗河、溶洞;根据勘察区的测井资料,对连井储层的类型进行判断;编制初步地质剖面图;基于动态修正地质剖面图,修正溶洞充填类型,得到连井缝洞储集体剖面图。本发明通过单井动静态资料、缝洞组合关系、地震三维刻画相结合,能精准、细致刻画出井上以及井间缝洞组合关系,揭示不同类型岩溶缝洞系统主要岩溶产物的分布特征以及识别标志,以及典型单井或连通井组的裂缝发育、缝洞结构模式,可以为地震室内模拟实验、剩余油分布实验提供可靠的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