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5979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0797063.8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测井曲线确定河道位置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单井微相划分,识别河道微相对应的测井曲线段,确定测井曲线段所包含的锯齿;计算锯齿的平均幅度、分布密度、分布频率;分别确定锯齿的平均幅度、分布密度、分布频率所对应的权重系数,并基于锯齿的平均幅度、分布密度、分布频率及其所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测井曲线段的齿化率;基于齿化率确定河道位置。利用齿化率表征测井曲线的齿化程度,齿化率一般包括锯齿的平均幅度、锯齿的分布密度、锯齿的分布频率三个参数,以这三个参数为依据,定量描述河道的位置;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清晰、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成功率,在油气田开发及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257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910152004.4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致密砂岩储层气层与气水同层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研究区内对不同流体性质敏感的测井曲线集合;步骤2:根据测井曲线集合,构建气强化因子和水强化因子;步骤3:根据步骤2,分别确定X轴和Y轴计算公式;步骤4:根据步骤3,绘制流体识别图版;步骤5:根据流体识别图版,识别流体性质。本发明通过确定流体响应敏感曲线,构建气强化因子和水强化因子,最后合成了流体识别图版的两个坐标轴计算公式,完成流体识别图版的研制。该方法不但突出了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也突出了气水同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从而实现从含气水层和水层中识别出气层和气水同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728202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610654487.4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叠后三维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获得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基于测井岩性与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交汇,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的岩性划分标准;基于沉积微相和所述岩性划分标准,通过地质体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地质体;基于所述地质体,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结果作为层次界面,进行地质体构型分析,获取储层构型参数;以及以所述地质体为约束,结合所述储层构型参数,进行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完成储层精细描述。
-
公开(公告)号:CN111665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0167943.6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大尺度地震数据约束小尺度钻井沉积微相的刻画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工区的构造模型;步骤2:将地震数据重采样到所述构造模型中,建立地震数据的网格模型;步骤3:根据所述网络模型,获取各小层地震数据;步骤4:根据各小层地震数据,建立拟合函数模型;步骤5:地震属性点的抽稀;步骤6:根据步骤4和步骤5,进行沉积微相的精细刻画。本发明将大尺度的地震资料小尺度化,使之纵向上与小尺度的钻井一一对应,真正做到用地震资料刻画沉积微相的展布,大大提高了沉积微相的刻画精度。运用本发明,实现井震在同一尺度下相互结合,真正实现地震定量约束地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62575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152004.4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致密砂岩储层气层与气水同层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研究区内对不同流体性质敏感的测井曲线集合;步骤2:根据测井曲线集合,构建气强化因子和水强化因子;步骤3:根据步骤2,分别确定X轴和Y轴计算公式;步骤4:根据步骤3,绘制流体识别图版;步骤5:根据流体识别图版,识别流体性质。本发明通过确定流体响应敏感曲线,构建气强化因子和水强化因子,最后合成了流体识别图版的两个坐标轴计算公式,完成流体识别图版的研制。该方法不但突出了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也突出了气水同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从而实现从含气水层和水层中识别出气层和气水同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387867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0680680.X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叠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以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进行岩性反演,获得多个反演数据体;将多个反演数据体与测井解释结论对比,优选出最能体现不同岩性的反演数据体;根据测井解释出的岩性数据与优选出的反演数据体中的数值的相关性,确定岩性划分标准;基于所述岩性划分标准对三维空间中每个三维网格中的反演数据体的数值进行岩性识别,得到三维岩性数据体;在沉积相的主体中心和各边界内部的位置设置虚拟井,将虚拟井所对应的三维岩性数据体中的数值确定为虚拟井的岩性数据;将实钻井和虚拟井的岩性数据作为建模基础数据,进行随机模拟建模,得到三维储层岩相模型,达到精细描述储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79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710797063.8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测井曲线确定河道位置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单井微相划分,识别河道微相对应的测井曲线段,确定测井曲线段所包含的锯齿;计算锯齿的平均幅度、分布密度、分布频率;分别确定锯齿的平均幅度、分布密度、分布频率所对应的权重系数,并基于锯齿的平均幅度、分布密度、分布频率及其所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测井曲线段的齿化率;基于齿化率确定河道位置。利用齿化率表征测井曲线的齿化程度,齿化率一般包括锯齿的平均幅度、锯齿的分布密度、锯齿的分布频率三个参数,以这三个参数为依据,定量描述河道的位置;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清晰、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成功率,在油气田开发及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2752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10210195.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测井曲线的齿中线类型确定沉积环境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测井曲线GR的形态类型进行划分;步骤二:对测井曲线GR中的齿进行识别;步骤三:对齿中线进行标定;步骤四:对齿中线进行分类;步骤五:根据不同的齿中线类型确定水动力条件及对应的沉积构造类型;步骤六:确定沉积环境。本发明核心是充分利用测井曲线信息,通过分析齿中线的类型,结合沉积构造,综合确定沉积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38786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80680.X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叠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以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进行岩性反演,获得多个反演数据体;将多个反演数据体与测井解释结论对比,优选出最能体现不同岩性的反演数据体;根据测井解释出的岩性数据与优选出的反演数据体中的数值的相关性,确定岩性划分标准;基于所述岩性划分标准对三维空间中每个三维网格中的反演数据体的数值进行岩性识别,得到三维岩性数据体;在沉积相的主体中心和各边界内部的位置设置虚拟井,将虚拟井所对应的三维岩性数据体中的数值确定为虚拟井的岩性数据;将实钻井和虚拟井的岩性数据作为建模基础数据,进行随机模拟建模,得到三维储层岩相模型,达到精细描述储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66371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200258.X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将纵向上已完钻井点单点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与平面上地震资料综合,实现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沉积微相。通过一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参数,提高沉积微相刻画精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融合地震属性参数以获得拟合关系函数模型;通过抽稀步骤,即充分利用了井点的地质参数,又有效地利用已完钻井点之间的虚拟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转化的地质参数,这样最终刻画的沉积微相精度更高,而且,由于只提取部分地震属性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大减小了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在利用该方法所刻画的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可以预测井间的储层分布,为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提高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成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