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052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586391.X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3/26 , E21B43/267 , E21B4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低压管汇以及供液装置。管汇上设置有多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不同的进液口用于连接不同储液装置,每个进液口内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液口通断的凡尔,当管汇内的液位高于储液装置内的液位时,与储液装置连接的进液口内的凡尔关闭;出液口用于连接混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管汇进液口设计有凡尔,当进液口对应的储液装置液位低时自动坐封,防止产生回流,确保有效供液;将低液位储液装置隔离、关闭,进而防止进气。供液装置通过在管汇之间的连接通道内设置凡尔形成自适应的单向流动,使高粘流体可借助低粘流体已空出的管汇,或非酸流体借助酸性流体已空出的管汇,使管汇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供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565351.7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裂粉剂传送装置及传送方法。该传送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进液通道、进粉通道和混合流道,进液通道的出口和进粉通道的出口与混合流道的入口连通;进粉通道的侧壁上安装有通道传送带,通道传送带通过叶轮驱动,叶轮凸出于混合流道的内壁。该传送装置有利于避免进粉通道堵塞,从而避免人工疏通堵塞的进粉通道,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并提高配液效率。同时,流经混合流道的混合液带动叶轮转动,叶轮为传送装置提供动力,传送装置无需使用电能,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35366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634894.6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B62B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柱搬运装置及抓取方法。本发明的管柱搬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行走组件,装置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装置主体的第一端呈锐角相交;第一表面上靠近装置主体的第一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行走组件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其中,装置主体能够以行走组件为支点转动,以使装置主体的第一端能够接触或远离地面;装置主体的第一端沿远离地面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能够将其上方待抓取的管柱抬起并使管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表面滑动至容纳槽中。本发明基于杠杆原理,并利用管柱自身的重力,实现对管柱的抓取,有利于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搬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7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587182.7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F16L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线的摆放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液压支撑装置。其中,底座主体上设有顶部开口的安装槽,安装槽内两侧具有与井口管线的外侧面形成接触的部分。液压支撑装置布置在安装槽底部,并且液压支撑装置上连接有液压管路。液压支撑装置能够沿安装槽的内侧面上下移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管线的摆放底座,通过井口高压管线的重力实现液压的驱动,最终通过压力平衡实现底座对高压管线的自水平支撑,解决管线悬空问题,进而解决管线悬空带来的振动、弯头承载等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7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565351.7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裂粉剂传送装置及传送方法。该传送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进液通道、进粉通道和混合流道,进液通道的出口和进粉通道的出口与混合流道的入口连通;进粉通道的侧壁上安装有通道传送带,通道传送带通过叶轮驱动,叶轮凸出于混合流道的内壁。该传送装置有利于避免进粉通道堵塞,从而避免人工疏通堵塞的进粉通道,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并提高配液效率。同时,流经混合流道的混合液带动叶轮转动,叶轮为传送装置提供动力,传送装置无需使用电能,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2823536Y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520112123.0
申请日:2005-06-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3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油开采井口装置,具体涉及分离原油泥砂的旋流分离装置。包括引射混合器、旋流器、积砂斗,引射混合器的一端是含砂原油的进口,引射混合器的另一端出口连接旋流器的侧面入口,引射混合器上开有蒸汽入口;旋流器下端的底流口连接积砂斗,积砂斗的下端开有排砂口。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去除原油中的砂粒,大大延长管线、阀门使用寿命,尤其适合稠油井。装置移动方便,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用于石油开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841957Y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520114080.X
申请日:2005-07-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油开采井口装置,具体涉及分离原油泥砂的旋流分离装置。包括膨胀处理器、旋流器、积砂斗,含砂原油经膨胀处理器进入旋流器的侧面入口,旋流器下端的底流口连接积砂斗,积砂斗的下端开有排砂口,旋流器和积砂斗外部包覆水箱,水箱内的热水依靠液流热能发生器加热。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去除原油中的砂粒,大大延长管线、阀门使用寿命,尤其适合粘度较大的油井。装置移动方便,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用于石油开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37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071661.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井震分析,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在现代沉积与露头观测、地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对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进行分形几何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分析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分形特征;分析古河道平面形态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定量关系,指导无实钻井的古河道内部结构模式判断以及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本发明能够通过平面形态特征确定古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可指导无实钻井古河道评价井的优化部署和已开发古河道剩余气的分布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643192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510492921.9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69/675 , C07C67/37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3‑羟基丙酸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均相体系的催化剂难于分离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合成3‑羟基丙酸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配体与羰基钴在醇溶剂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催化剂的悬浊液;ii加入环氧乙烷和一氧化碳,反应得到3‑羟基丙酸酯;所述配体选自4‑乙烯吡啶均聚物或含4‑乙烯吡啶单体单元的共聚物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技术问题,可用于3‑羟基丙酸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28698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223851.1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四烯烃制汽油组分联产乙烯或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碳四烯烃齐聚汽油组分液收低和乙烯丙烯含量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碳四烯烃制汽油组分联产乙烯或丙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ZSM‑35催化剂存在下,碳四烯烃进行反应生成汽油组分联产乙烯或丙烯;ZSM‑35催化剂的SiO2/Al2O3的摩尔比为10~19,反应温度为360~390℃,反应压力为0~0.1MPa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碳四烯烃制汽油组分联产乙烯或丙烯的工业生产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