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50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58236.1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C管桩的安装稳固装置及方法,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中心开设有圆形通槽,且底座主体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本发明通过将第二连接管内第一电磁阀打开,并启动水泵,将第二蓄水腔内的水抽离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活塞筒内,随着活塞筒内水量的增加,推动活塞移动,推动直齿条向第二固定环的内侧移动,从而带动与直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环形齿转动,从而带动其他第一齿轮转动,通过设置四组活塞筒,使得直齿条移动的更加稳定,伴随着直齿条的移动,带动六组弧形夹板向中间靠拢,对发生偏移的PHC管桩进行扶正,从而保障大直径PHC管桩的竖直精准下落。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10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72492.7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程BIM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evit和Dynamo的地下施工图生成方法和装置,基于Revit工具获取地下结构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对平面图和剖面图的梁结构和柱结构进行标注,构建平面图和剖面图的联动标注;依据地下结构的施工图模式,自适应调整梁结构的标注进行修正,得到梁结构ID;结合Dynamo工具将梁结构的梁图元进行分类成组,依次读入配筋表格,进行配筋批量修改和调整依据Revit工具设置地下结构施工图的样板文件,设计地下结构施工图参数图框,批量管理地下结构施工图。本发明通过平面图和剖面图中的梁和柱进行快速标注,并建立联动关系;编号方法及表达内容适应地下结构的出图习惯。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46525.X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控制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车辆顶板,所述车辆顶板顶端固定有连接横块,所述连接横块上方安装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顶端固定有处理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连接横块顶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面开设有滑动槽。本发明通过安装机构中的连接插块与连接横块进行插接,利用第一活塞件以及第一活塞腔以及传输管的配合,从而通过第二活塞件和第二活塞腔的配合带动第二横向插块插入第二横向插槽内部,从而可以对其加强连接插块与连接横块之间的连接性,并且通过第三活塞件通过油液挤压伸缩套管从而带动透明套框进行位移,从而对内部元器件进行保护,降低了元器件发生损坏的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2875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52793.6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代普达 , 夏金平 , 蒋利宏 , 沈良帅 , 何炼 , 丁建友 , 黄涛 , 邵珠涛 , 张小刚 , 罗海龙 , 李俊根 , 潘东 , 许志豪 , 张亚财 , 罗雅丹 , 肖冰 , 杨斌环
Abstract: 用于城市绿化采集碳汇量及其影响因子数据的装置,包括立柱、第一悬挑杆、悬臂杆和伸缩调节座,风速仪固定在立柱顶部,第一悬挑杆通过套筒固定件安装在立柱上部,雨量测量仪固定在第一悬挑杆远端部,悬臂杆通过抱箍和固定螺母安装在立柱中部,将至少两个伸缩调节座活动安装在悬臂杆上,伸缩调节座上包括磁吸块,二氧化碳采集仪和影响因子采集仪组分别通过磁吸方式安装在两个磁吸块上;电源组件安装在立柱上并与数据采集组件内各部件电连接。该装置将采集风速、温度、光照、湿度、降雨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集成于一套设备之上,避免了对各个仪器进行分别安装的繁琐过程,并且便于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79629.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BM与深度学习模型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包括采集交通流量数据与道路拓扑结构信息,构建ABM模型,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优化ABM模型,生成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并应用于实际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该方法通过传感器获取车流量、车速信息,利用GIS获取道路连接关系等信息,将道路划分为路段单元并设定智能体属性,以智能体状态信息和交通效率指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最终输出推荐信号时长,实现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本发明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85614.7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的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确定基准测量区域,并采集车辙深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车辙深度数据序列计算车辙变形指数,并结合沥青混合料性质、路面结构信息和车辙变形指数,利用综合评估模型计算相对抗车辙能力指数,提高了沥青路面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13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90576.3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08
Abstract: 本发明在建筑施工领域,为加快平板荷载试验的效率,公开了一种荷载板拼装方法,采用第一荷载单元至第六荷载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拼装成至少18中不同尺寸规格的荷载板;其中18中不同尺寸规格的荷载板的尺寸规格分别为0.4m*0.4m、0.5m*0.5m、0.6m*0.6m、1.0m*1.0m、1.2m*1.2m、1.3m*1.3m、1.4m*1.4m、1.5m*1.5m、1.6m*1.6m、1.8m*1.8m、2.0m*2.0m、2.2m*2.2m、2.3m*2.3m、2.4m*2.4m、2.5m*2.5m、2.6m*2.6m、2.8m*2.8m、3.0m*3.0m;第一荷载单元的尺寸规格为200mm*200mm;第二荷载单元的尺寸规格为1000mm*200mm;第三荷载单元的尺寸规格为300mm*300mm;第四荷载单元的尺寸规格为1000mm*400mm;第五荷载单元的尺寸规格为1000mm*1000mm;第六荷载单元的尺寸规格为500mm*500mm;应用上述荷载板拼装方法,能够有效加快平板荷载试验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8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14282.X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F113/14 , G06F111/08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顶管施工工艺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施工设计文件和历史施工记录获取施工参数;基于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勘探获取地质数据;基于所述施工参数和地质数据,分别计算效率风险、成本风险以及安全风险;应用预设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计算施工前的综合风险值R;初始化参数种群;基于所述效率风险、成本风险以及安全风险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执行遗传算法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新的种群,适应度得分最高的个体作为施工参数的推荐值。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施工安全,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52308.6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质量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评价方法和装置,获取需要进行外观质量评价的待评价混凝土,对待评价混凝土进行视频采集,得到待评价混凝土的多个待评价混凝土视频帧图像;预处理操作得到待评价混凝土视频帧图像的待评价分析混凝土图像;获取待评价分析混凝土图像中的孔洞比,判定待评价混凝土视频帧图像的外观质量;对视频采集的多个连续的待评价分析混凝土图像的外观质量进行缺陷评价统计,得到待评价混凝土的质量缺陷评价。本发明采用孔洞比和连续视频的图像变化特性,通过分析外观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的影响,准确对混凝土物体表面外观质量缺陷评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575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91003.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桩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桩基领域,本组合桩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定位,确定结构尺寸;步骤二:施工清表,下挖施工基坑坑;步骤三:根据定位,施工管体;步骤四:施工固定组件,固定管体位置;步骤五:搭建模板,灌注填充物;步骤六:拆除并回收模板,回填基坑。该施工方法能够使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在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的同时,克服因地况复杂、地势陡峭而导致施工困难、施工危险的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和施工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