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地形的水位可调节模块化垂直潜流湿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357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7980.1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多地形的水位可调节模块化垂直潜流湿地装置,包括模块化装置主体、进水管路系统、出水管路系统。模块化装置主体包括模块化装置框架、覆盖层、配水系统、填料层、收水系统,可工厂标准化生产后现场快速组装,缩短施工工期,亦可保证产品质量。本装置可适用各种地形,施工时以单组模块为单位平整对象,大大减小场平工作量,缩短建设工期。当湿地局部堵塞时,将发生堵塞的模块单元的上层箱装功能性填料提出翻洗或更换即可,不影响其他模块化装置运行,有效降低运维难度及费用,提高湿地使用寿命。当现状场地地形高差较大时,可充分利用区块化平整,采用两级或多级湿地串联运行模式,实现厌氧、好氧交叉运行,提高湿地处理效果。

    一种结合自然生态河道构建的尾水湿地

    公开(公告)号:CN116444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92700.1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自然生态河道构建的尾水湿地,包括:浅滩湿地、生态砾石床、配水渠和进水提升系统;所述浅滩湿地构建在河道滨岸处,所述浅滩湿地与河道相连通;所述生态砾石床构建在在河道岸坡处且位于浅滩湿地顶端处;所述配水渠构建在河道岸坡的坡顶处且位于生态砾石床顶端处;所述进水提升系统用于将污水厂尾水提升至尾水湿地顶端的配水渠中以使得尾水受到重力作用依次流经生态砾石床、浅滩湿地。本发明通过在河道滨岸处构建污水厂尾水湿地,实现利用河道的滨岸空间对污水厂尾水进行净化提升,改善尾水生态性能,同时恢复河道自然蜿蜒性、提高河道滨岸带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河道滨岸生态景观和生境异质性。

    一种水-微生物群落-土三界面生态拦截带

    公开(公告)号:CN118388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97788.0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微生物群落‑土三界面生态拦截带,包括生态驳岸、生物反应床、景观绿道;生态驳岸位于迎水侧,生物反应床位于生态驳岸和河道护坡之间,景观绿道位于生物反应床表面;生态驳岸最底部为抛石护底层,迎水面由横纵逐层垂直交叉的圆木搭建,圆木搭建形成的中部空腔内填充级配碎石,间隙内插入第一植物;生态驳岸背水侧采用沙壤土进行灌砂填充其中的缝隙,并在坡面栽种第二植物;生物反应床采用不同粒径滤料进行分层填筑,从下到上依次为集水层、生物反应层、配水层、保护过度层。本发明能够在较低建造成本、不增加用地、低维护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削减地表径流中的面源污染入河;同时实现滨水景观生态提升和河道生物多样性修复。

    一种电化学阴极氮磷结晶回收的人工湿地

    公开(公告)号:CN116589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9578.8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化学阴极氮磷结晶回收的人工湿地,其滤料层采用含镁滤料,所述人工湿地设置有电化学反应装置,其阴极和阳极均布置入滤料层;所述阴极棒插入在所述隔离透水管中,所述隔离透水管允许滤料层中的水进入隔离透水管中但将所述阴极棒和滤料隔离开来并在管中形成絮凝空间,并且隔离透水管中的水和滤料层中的水连成一个整体水体;所述人工湿地还设置排空管,所述排空管和隔离透水管的下端连通。本发明不仅可以强化人工湿地的氮、磷去除效果,而且可以实现氨氮和磷酸根离子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不需要调节水体中PH,就可实现氮、磷的高效去除和回收,解决传统人工湿地总磷去除率低的技术难题。

    一种根孔湿地的构建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545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428998.4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孔湿地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铝污泥与砂土按照一定重量比混合形成铝污泥砂壤土;S2、在湿地构建初期,分层填埋铝污泥砂壤土与植物秸秆,构建人工湿地床;植物秸秆的含水率低于20%,植物秸秆的主轴方向与湿地入水通过湿地床的亚表层流方向平行;S3、在人工湿地床上种植能形成自然根孔的水生和/或湿生植物。本发明可有效改进的根孔湿对污水中磷、氮的祛除能力,解决以往根孔湿地容易被阻塞的特点,可短时间的提高根孔湿地的运行效果,并有效的提升根孔湿地的长时间运行能力。同时,该方法使铝污泥变废为宝,可降低湿地建设成本,提升供水系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490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926992.6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内循环系统、布水系统、湿地滤床系统、出水系统、湿地植物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内循环系统将湖泊水体提升输送到湿地滤床系统前端的布水系统,水体流经湿地滤床系统得到净化提升,同时改善了湖泊水体水动力。所述运行控制系统由循环水泵开关控制器、布水管道控制阀组成,是系统稳定运行、检修维护和雨季削减面源污染功能发挥的关键。本发明通过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的构建,实现利用湖泊滨岸空间对湖泊水体进行循环和净化提升,同时丰富湖泊滨岸生态景观,克服了传统旁路净化措施功能单一、生态景观适宜性差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湿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

    一种折流式模块化河道砾间净化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184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7785.7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流式模块化河道砾间净化带结构,设置在河道护坡底部,包括砾间净化带模块和配水渠道模块;配水渠道模块固定在河道挡墙的顶部,河水首先进入配水渠道模块,再溢流进入砾间净化带模块;砾间净化带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空间依次划分成水平流单元、下行流单元和上行流单元三部分;每个处理单元中均填充水处理滤料;抗冲刷保护层固定在壳体顶端,用于保护整个砾间净化带模块内部的滤料避免洪水直接冲击。本发明的净化带结构能够为微生物提供固定的生存空间,并同时融合过滤、吸附、接触氧化、生物降解等多重作用,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运行维护简便,污泥量少,模块化施工建设周期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