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房空调机房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4393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36098.X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厂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厂房空调机房的布置结构,该厂房布置结构包括:厂房;位于厂房上方且与厂房相邻的空调机房,空调机房的一侧形成有探出厂房的外墙的探出部,且探出部的下楼板上设有进风口;设于空调机房内的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进风段,进风段与进风口连通。该厂房空调机房的布置结构中,空调机房的一侧凸出下方的厂房的外墙形成有探出部,在空调机房的探出部的下楼板上设置的进风口以给空调机组的进风段提供新风,避免了在下雨天雨水从进风口侵入室内,且减少了在空调机房的外墙上开洞,有利于保证整体布置结构的外墙面的美观性,还有利于使空调机房的外墙面保持干净。

    一种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及洁净生产厂房

    公开(公告)号:CN110469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0740337.9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洁净生产厂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及洁净生产厂房,该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一组二次加湿系统,每一组二次加湿系统包括:加湿装置,设于洁净室的上技术夹层、下技术夹层、回风夹道或洁净生产区内;相对湿度传感器;与相对湿度传感器和加湿装置连接的湿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用于接收相对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以根据湿度信号控制加湿装置工作。该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中,在洁净室内设置有二次加湿系统,有效对室内空气进行二次加湿,增加洁净生产区的环境相对湿度,使产品的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达到最佳值,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生产工序制造环境,提高产品良率。

    一种洁净新风空调机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035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36066.X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洁净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洁净新风空调机组,该洁净新风空调机组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通路,气流通路上设有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的空气过滤器、用于对新风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的盘管组件、用于对新风进行加湿处理的加湿器以及用于从进风口吸入新风并将新风从出风口送出的风机,其中,盘管组件包括第一盘管、与第一盘管连通并为第一盘管供应热水的第一热水供水管路、与第一盘管连通并为第一盘管供应冷水的第一冷水供水管路,且第一热水供水管路与第一冷水供水管路上分别设有开关阀。

    一种利用工艺排风的通风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855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63309.1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工艺排风的通风系统,包括:用于给生产房间输送处理后的新风的新风机组;用于将生产房间内不可利用的工艺排风排出的排风机;用于将生产房间内可利用的工艺排风回收并输送回生产房间的工艺排风回用机组。本申请公开的利用工艺排风的通风系统,充分利用工艺排风,将可以直接使用的工艺排风送回房间以再次利用,减少了房间新风量,减少处理新风的冷热量,同时减少了新风机组的容量,节省了能源。

    一种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及洁净生产厂房

    公开(公告)号:CN11046916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40337.9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洁净生产厂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及洁净生产厂房,该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一组二次加湿系统,每一组二次加湿系统包括:加湿装置,设于洁净室的上技术夹层、下技术夹层、回风夹道或洁净生产区内;相对湿度传感器;与相对湿度传感器和加湿装置连接的湿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用于接收相对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以根据湿度信号控制加湿装置工作。该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中,在洁净室内设置有二次加湿系统,有效对室内空气进行二次加湿,增加洁净生产区的环境相对湿度,使产品的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达到最佳值,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生产工序制造环境,提高产品良率。

    一种净化空调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035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29359.5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净化空调系统,该净化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向上技术夹层或回风夹道内提供新风的新风处理机组MAU;位于上技术夹层或回风夹道内、用于调节空气温度的空调设备,空调设备包括加热段和冷却段且加热段和冷却段单独可控;用于将上技术夹层内的空气净化加压后送入洁净室的风机过滤器机组FFU;用于控制新风处理机组MAU、空调设备和风机过滤器机组FFU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级的全自动控制系统;该净化空调系统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级,且可以根据需求在加热和冷却间切换并调节到适宜的温湿度。

    一种利用工艺热排风的通风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743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662624.2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工艺热排风的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新风机组用于将室外新风处理后送入生产厂房,新风机组进风口连接有用于引入室外新风的进风管道;排风机,排风机用于将生产厂房内工艺设备产生的高温排风排出生产厂房,排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第一排风管道和第二排风管道,第一排风管道与大气连通,第一排风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风管道风量的第一电动阀门,第二排风管道与进风管道配合以将高温排风的热量传递给新风机组进风口处的室外新风,第二排风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排风管道风量的第二电动阀门。该通风系统能将高温排风的热量传递给新风,进而减少新风机组的加热量,节约能源。

    一种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及洁净生产厂房

    公开(公告)号:CN211949806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21301707.0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净生产厂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及洁净生产厂房,该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一组二次加湿系统,每一组二次加湿系统包括:加湿装置,设于洁净室的上技术夹层、下技术夹层、回风夹道或洁净生产区内;相对湿度传感器;与相对湿度传感器和加湿装置连接的湿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用于接收相对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以根据湿度信号控制加湿装置工作。该具有二次加湿系统的洁净室布置结构中,在洁净室内设置有二次加湿系统,有效对室内空气进行二次加湿,增加洁净生产区的环境相对湿度,使产品的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达到最佳值,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生产工序制造环境,提高产品良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净化空调系统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11973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1278581.X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净化空调系统,该净化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向上技术夹层或回风夹道内提供新风的新风处理机组MAU;位于上技术夹层或回风夹道内、用于调节空气温度的空调设备,空调设备包括加热段和冷却段且加热段和冷却段单独可控;用于将上技术夹层内的空气净化加压后送入洁净室的风机过滤器机组FFU;用于控制新风处理机组MAU、空调设备和风机过滤器机组FFU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级的全自动控制系统;该净化空调系统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级,且可以根据需求在加热和冷却间切换并调节到适宜的温湿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工艺排风的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345775U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21153032.X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工艺排风的通风系统,包括:用于给生产房间输送处理后的新风的新风机组;用于将生产房间内不可利用的工艺排风排出的排风机;用于将生产房间内可利用的工艺排风回收并输送回生产房间的工艺排风回用机组。本申请公开的利用工艺排风的通风系统,充分利用工艺排风,将可以直接使用的工艺排风送回房间以再次利用,减少了房间新风量,减少处理新风的冷热量,同时减少了新风机组的容量,节省了能源。(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