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30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41752.3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7/1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暂时过电压计算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电磁暂态仿真中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过电压峰值的影响参数进行筛选,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根据关键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以及预设约束条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多组样本数据及每组数据的暂时过电压峰值构成的样本数据集;采用QR分解的岭回归法对样本数据集进行拟合,得到关键影响因素和暂态过电压峰值之间的拟合关系;采用拟合关系根据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仿真关键影响因素值计算新能源交流外送系统的仿真暂态过电压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375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3179.6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覃文继 , 琼卓玛 , 巴贵 , 熊浩清 , 毕经天 , 吴萍 , 吴杰 , 梅燕 , 王寒 , 彭琛 , 李晓明 , 张宇栋 , 汤凡 , 梁晓斌 , 李鑫 , 刘佳钰 , 傅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涉及用于极弱电网系统接入的改进型的锁相环。该改进型的锁相环包括:间谐波含量确定环节、间谐波含量滤除环节、电网频率反馈环节及锁相环环节;所述锁相环环节用于生成估计电网频率;所述电网频率反馈环节用于获取所述估计电网频率,生成反馈电网频率;所述间谐波含量确定环节用于根据获取的电网电压及所述反馈电网频率,确定间谐波含量;所述间谐波含量滤除环节设置于所述电网频率反馈环节,用于滤除所述估计电网频率内的间谐波含量;所述电网频率反馈环节还用于将生成的所述反馈电网频率反馈至所述间谐波含量确定环节;所述锁相环环节还用于生成估计相位角,以使得所述极弱电网系统中的新能源电源与交流电网同步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91174.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T‑S模糊理论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线性化建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基于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定义成员函数和系数矩阵,基于系数矩阵,构造模糊集,基于成员函数和模糊集,构建线性化模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线性化建模方法及装置,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风险评估和预警,尤其对于新能源出力频繁变动、系统运行方式频繁切换的场景下,基于该方法建立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不需要重复建模和调参,显著提升了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119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13019.0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压源型逆变器外环限幅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预设的三个参数;S2、根据三个参数计算VSC注入电流i的d轴电流分量id和q轴电流分量iq;S3、根据d轴电流分量id和q轴电流分量iq判断三个参数的设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满足则进入步骤S4,否则修改三个参数后进入步骤S2;S4、根据满足预设条件的三个参数计算出电压源型逆变器外环限幅的边界约束;S5、控制VSC注入电流i的d轴电流分量id、q轴电流分量iq在所述边界约束内。本发明设计了改进的VSC外环限幅策略,在改善VSC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少的修改限幅边界,保证电力电子装备得以充分利用,以提升VSC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23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316625.5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监测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同步安全稳定性的方法和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采集的参数计算实时相对锁相角,以及确定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同步可运行范围,基于过电压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相对锁相角的安全边界,并由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同步可运行范围和相对锁相角的安全边界确定基于过电压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相对锁相角的可运行范围,最后通过判断实时锁相角是否存在于基于过电压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相对锁相角的可运行范围内来判断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同步安全稳定性。所述方法和系统有效避免了由过电压引发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安全问题,充分保障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同步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447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26095.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直驱风机系统振荡关键影响环节和参数的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直驱风机并网的线性化模型;根据次/超同步振荡模式构建宽频振荡回路,并根据所述宽频振荡回路将直驱风机并网的线性化模型转化为广义Phillips‑Heffron模型;计算宽频振荡模式受到的广义转矩,并分解为广义阻尼转矩系数和广义同步转矩系数;计算所述宽频振荡模式对广义阻尼转矩系数和广义同步转矩系数的振荡模式灵敏度;计算直驱风机的每个主要环节对广义转矩的第一对数灵敏度指标;计算任一个主要环节内的主要参数对主要环节传递函数的第二对数灵敏度指标;根据振荡模式灵敏度、第一对数灵敏度指标和第二对数灵敏度指标确定影响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关键影响环节和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478359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071025.6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响应数据的鲁棒最优能量管理策略,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了具有光伏不确定性的电网的鲁棒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建立了一个电网成本最小化的安稳运行优化函数;为了消除光伏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用箱型理论将具有不确定性约束的优化问题转化为仅具有确定性约束的新的优化问题,并利用粒子群优化(PSO)方法求解新转化的优化问题;建立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使运行方案在处理各种光伏输出曲线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0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810592.9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故障穿越失稳环节辨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固有参数和实时参数;根据所述固有参数和所述实时参数,建立基于暂态能量流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模型;基于所述新能源并网系统模型,得到各控制环节对应的暂态能量流;根据所述各控制环节对应的暂态能量流,辨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主导暂态失稳环节。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故障穿越失稳环节辨识方法及装置,可以准确定位电网大扰动下发生暂态失稳的主导环节和过程,从而为后续的参数优化、控制策略改进等工作提供明确的研究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44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0626095.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直驱风机系统振荡关键影响环节和参数的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直驱风机并网的线性化模型;根据次/超同步振荡模式构建宽频振荡回路,并根据所述宽频振荡回路将直驱风机并网的线性化模型转化为广义Phillips‑Heffron模型;计算宽频振荡模式受到的广义转矩,并分解为广义阻尼转矩系数和广义同步转矩系数;计算所述宽频振荡模式对广义阻尼转矩系数和广义同步转矩系数的振荡模式灵敏度;计算直驱风机的每个主要环节对广义转矩的第一对数灵敏度指标;计算任一个主要环节内的主要参数对主要环节传递函数的第二对数灵敏度指标;根据振荡模式灵敏度、第一对数灵敏度指标和第二对数灵敏度指标确定影响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关键影响环节和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10661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1134637.9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增益守恒的静态无功补偿器协调阻尼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待分析电力系统中设置的全部SVC分别对应的临界增益系数ξi;调整各SVC分别对应的临界增益SKmaxi,直到电力系统中设置的任一SVC的临界增益系数ξi均不大于预先设定的整定系数阈值;确定全部的SVC同时投入运行时,所述待分析电力系统不发生振荡的最大增益调节因子αkmax;根据所述最大增益调节因子αkmax,确定全部的SVC同时投入抑制目标振荡模式时的增益上限值MKmax;分别确定满足安全裕度约束下各SVC对应的安全增益Ki,所述安全增益Ki为协调设计后各SVC对应的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放大系数。该方法及装置能够抑制系统的低频振荡,增强系统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