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264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24016.4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40/20 , G06V20/4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77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行为识别方法和系统,包括:构建带电作业典型行为的短视频数据集;对短视频进行预处理,获得对应的视频帧序列;将视频帧序列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对训练集中的视频帧序列所属的行为类别进行标注;构建基于时空注意力机制的带电作业行为识别模型;使用训练集中的视频帧序列对模型进行训练;使用测试集中的视频帧序列对模型进行测试;当模型对测试集中的每个视频帧序列所属的行为类别的识别准确率,达到预设阈值时,完成训练和测试;将待识别的视频帧序列输入带电作业行为识别模型,输出对应的带电作业行为类别。解决带电作业人员在进出等电位以及线上作业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进行有效识别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5935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0220431.9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械臂与带电作业工具一体机构,包括:公接头,其用于连接在机械臂上,公接头为管体结构,公接头内设有驱动轴;母接头,其可拆卸连接至公接头上,母接头为管体结构,母接头内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与驱动轴传动连接,工具支架,其可拆卸连接至母接头上,工具支架上设置有作业工具;公接头和母接头中均设置有能够对接的信号源端口和电源端口。该机构能够实现机械臂对固定在工具支架上的单个或者多个工具进行自动取放和更换,同时通过公接头和母接头实现自动锁定和解锁,兼顾更换工具的便捷性和工具固定的稳定性。公接头和母接头中还设置有能够对接的信号源和电源,实现机械臂与工具供电和控制的一体化,减小工具的体积、重量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23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28498.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2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支持安全距离计算的电力杆塔及环境点云分类方法及系统,对电力杆塔及其周边设施的激光点云进行空间分割,将每个空间单元的空间坐标xyz和三个分量颜色值RGB映射到每个激光点;对激光点进行采样,生成多个空间采样子集;基于激光点的空间坐标xyz和三个分量颜色值RGB建立原始矩阵;通过空间转换单元对每个空间采样子集中的样本点及预设数量的空间最邻近点生成的原始矩阵进行转换,生成特征转换矩阵;基于特征转换矩阵对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多模态输入支持深度学习模型;获取多模态输入深度学习模型中各个卷积层次上基于原始矩阵提取的多通道特征,对电力杆塔及其周边设施点云进行分类;基于点云分类结果,进行最小安全距离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7777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8841.9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不停电作业电弧特性试验系统及方法,它属于电弧检测领域,通过模拟开放与封闭作业环境下直流配电网不停电作业产生的电弧,利用多种物理量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测量、记录、计算电弧的热量、声压等特性参数,以便评估不同作业工况下电弧对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影响及危害。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仪和电弧特性试验台,数据采集仪通过屏蔽线与信号隔离变送器连接,信号隔离变送器通过屏蔽线连接传感器检测组,传感器检测组用于监测电弧特性试验台的移动电极和静止电极间电弧放电时的物理量变化,移动电极通过电弧控制装置与断路开关连接,断路开关与试验电源连接,试验电源还连接有移动电极。本发明主要用于电弧特性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5339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512638.4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带电作业用协作机械臂及其装配方法。该机械臂包括:若干个关节;其中,相邻两个关节的轴线之间垂直设置或平行设置,以形成多轴机械臂;各轴线垂直设置的相邻两个关节中,其中一个关节的固定端与另外一个关节的转动端相连接;轴线平行设置的相邻两个关节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各关节的外部均设有关节绝缘包覆层,且各连杆为绝缘杆。本发明通过在关节的外部设置关节绝缘包覆层,同时,各连杆为绝缘杆,满足绝缘爬电距离要求,打造带电作业专用机械臂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现有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上加装绝缘无法满足带电作业一体化绝缘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6930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222698.7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作业下高空救援方法,属于安全营救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高空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救援人员登塔,等电位进入输电线路,将救援设备运送到被困人员上方;S2:在被困人员上方通过高空救援组合装置设置作业保护站;S3:通过高空救援组合装置中的缓降器进行救援;S4:完成救援,人员撤离,其中,缓降器为手摇可单向自锁悬停的绝缘缓降器,本发明的救援方法,视被困人员身体情况而定救援方法,无论被救者自身情况如何,都可以实现救援,操作简便,节省解救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91626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19416.4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A41D13/005 , F25B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降温服,包括:降温服本体、冷却介质输送装置、散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组件;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嵌设在所述降温服本体中,以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冷端产生的冷量输送至人体;并且,所述冷却介质输送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与所述散热器依次串联,形成一冷却介质循环通道,用以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的热端进行冷却。本发明通过在降温服本体中嵌设半导体制冷组件,并将冷却介质输送装置、半导体制冷组件与散热器依次连通后形成一冷却介质循环通道,以在将半导体制冷组件冷端产生的冷量输送至人体的同时对半导体制冷组件的热端进行冷却后将热量排放至降温服本体外,减小了输电带电作业人员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中暑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79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20350.6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G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电流和电弧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位转移单元,所述电位转移单元包括电位转移回路,其用于在特高压带电作业中对电位进行转移,所述电位转移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持机构、连接装置、绝缘导线和连接端子;控制回路,其用于对进出等电位过程中产生的电位转移电流的幅值和电弧长度进行限制,所述控制回路包括间隙和与间隙串联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所述控制回路串接在电位转移回路中。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电流和电弧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电位转移回路中引入间隙和MOA组成的控制回路来控制电位转移电流和电弧,使电位转移电流和电弧都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29908.5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范雅蓓 , 刘庭 , 肖宾 , 苏梓铭 , 唐盼 , 蔡得龙 , 刘凯 , 彭勇 , 雷兴列 , 余光凯 , 郑秋玮 , 章立 , 夏阳 , 何星晔 , 张永生 , 陈燕南 , 秦虓 , 殷洪海 , 汪大海
Abstract: 一种绝缘毯,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绝缘层、中间绝缘层以及下绝缘层;其中,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均包括TPU材料和尼龙纤维。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毯,有效解决了低压不停电作业中绝缘毯机械强度不佳,外表绝缘层易磨损及刺穿的情况,延长了绝缘毯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其柔软度及舒适度,增加了绝缘毯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710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270485.6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企业配电不停电作业服务能力评价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对目标企业的服务管理进行测评,获取目标企业的服务管理评分;对目标企业的服务项目的服务特性进行测评,获取目标企业的服务特性评分;判断目标企业是否满足服务能力预设目标,确定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否决系数;根据所述服务管理评分、所述服务特性评分以及所述否决系数,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的综合评价分数,根据所述综合评价分数,确定目标企业的服务能力等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