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8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0616276.2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 , 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C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雷器芯体、避雷器本体及多柱并联避雷器。该避雷器芯体包括:多片电阻片;其中,各电阻片均沿电阻片的轴向间隔设置,电阻片用以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以实现电压的限制;任意相邻两片电阻片之间均叠放有金属加厚垫块,形成柱状结构,金属加厚垫块的厚度大于电阻片的厚度。本发明通过任意两片电阻片之间叠放的金属加厚垫块,可避免任意两片电阻片之间的直接接触,同时,在电阻片存在绝缘缺陷而发生表面闪烁产生电弧时,金属加厚垫块抑制电弧烧蚀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相邻的电阻片,即避免内部缺陷的扩大,进而抑制电弧的发展,从而避免单个电阻片缺陷导致整只避雷器芯体甚至整个避雷器本体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975664.4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阻抗圆的ZnO压敏陶瓷稳定性评估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预设温度以及给定频率下对新制作的ZnO压敏陶瓷进行阻抗测试,确定ZnO压敏陶瓷的第一阻抗圆;在ZnO压敏陶瓷工作预定时间段后,在预设温度以及给定频率下对ZnO压敏陶瓷进行阻抗测试,确定ZnO压敏陶瓷的第二阻抗圆;根据第一阻抗圆以及第二阻抗圆,确定ZnO压敏陶瓷的阻抗变化率;根据阻抗变化率,确定ZnO压敏陶瓷的稳定性。实现了对ZnO压敏陶瓷的长期稳定性的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198333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0621242.8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特高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伏安特性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通过对多个型号、尺寸相同的特高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分别施加多个电流波形,测量其在所述电流波形下的残压,并计算在每个电流波形下所述避雷器电阻片平均残压,根据所述平均残压和电流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到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伏安特性曲线。本发明所述方法和系统可以模拟进线段内和进线段外雷击点位置的冲击电流波形,并测量所述冲击电流波形下的避雷器电阻片的残压,从而生成雷电流下伏安特性曲线以用于确定变电站的避雷器雷电冲击电流下的参数,提高了建立变电站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下避雷器计算模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24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859867.7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19/165 , G01R2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三相过电压测量波形的解耦方法、系统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预先设置的录波装置采集第一光学电场传感器、第二光学电场传感器以及第三光学电场传感器、A相、B相以及C相电压的输出波形,确定第一光学电场传感器、第二光学电场传感器以及第三光学电场传感器对应的第一电场波形、第二电场波形、第三电场波形以及A相、B相、C相对应的第一电压波形、第二电压波形以及第三电压波形;根据第一电场波形、第二电场波形、第三电场波形、第一电压波形、第二电压波形以及第三电压波形,确定三相过电压的耦合系数矩阵;根据耦合系数矩阵以及第一电场波形、第二电场波形以及第三电场波形,确定三相过电压的三相电压波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3939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16235.3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 , 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C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绝缘层的避雷器芯体、避雷器本体及多柱并联避雷器。该避雷器芯体包括:多片电阻片;其中,各所述电阻片均沿所述电阻片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任意两片所述电阻片之间均叠放有金属垫块,形成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的外周壁设有沿其整周设置的固体绝缘层。本发明通过电阻片和金属垫块叠放形成的柱体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的固体绝缘层,在其中的一个电阻片存在绝缘缺陷而发生表面闪络产生电弧时,电弧将迅速在局部烧蚀固体绝缘层,由于固体绝缘层的绝缘隔离作用,电弧不会烧蚀存在绝缘缺陷的电阻片相邻的电阻片,即避免内部缺陷的扩大,进而抑制电弧的发展,从而避免单个电阻片缺陷导致整只避雷器芯体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16293.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 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
IPC: H01C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芯柱、芯体及避雷器。芯柱包括:绝缘筒、多个电阻片和多个隔弧机构;其中,各电阻片均设置于绝缘筒内,并且,各电阻片沿绝缘筒的高度方向依次并列设置,每个电阻片的外周壁与绝缘筒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隙;任意相邻两个电阻片之间均设置一个隔弧机构,每个隔弧机构均用于在电阻片产生电弧时对电弧进行隔离。本发明中,各电阻片依次并列设置,相邻两个电阻片之间均设置一个隔弧机构,在任一电阻片有缺陷产生电弧时相邻两个隔弧机构对电弧进行隔离,避免电弧烧蚀相邻的电阻片,能够有效抑制有缺陷电阻片引起的电弧,保证其余的电阻片稳定工作,当芯柱应用于避雷器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避雷器发生故障,降低了避雷器的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819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506356.0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山东迅实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温变色材料及配电线路避雷器短路损坏指示方法,所述指示方法是在配电线路避雷器的金属电极表面设置感温变色材料涂层,根据所述感温变色材料涂层的颜色在工频电弧烧灼下发生改变这一现象作为故障标示,运行人员检查发现颜色改变即可判定该线路避雷器已发生故障。本发明相比现有配电线路避雷器短路损坏检测技术经济经济指标更优异的、更适合配电线路使用,其故障标示准确而明显,方便运行人员查找定位故障线路避雷器,同时增加的雷电防护成本不高,适合配电线路大范围采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56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23660.6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T4/16 , H01T1/04 , H01T1/08 , H01T1/16 , H01T4/02 , H01T4/08 , H01C7/12 , H01C1/16 , H01B17/42 , H01B17/48 , H02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及避雷系统。该避雷器包括:串联连接的避雷器本体和熄弧式间隙结构;其中,熄弧式间隙结构的绝缘外套内设有若干个间隔且并排设置的熄弧电极,任意相邻两个熄弧电极之间设有隔离气室;绝缘外套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法兰;绝缘外套上设有与隔离气室一一对应且相连通的喷气口,用以使得熄弧电极和隔离气室裸露,以使各相邻熄弧电极之间形成多个串联的空气间隙。本发明通过在避雷器本体串联熄弧式间隙结构,熄弧式间隙结构的绝缘外套内设有若干个熄弧电极,相邻两个熄弧电极之间设有隔离气室,以便两个相邻熄弧电极和其之间的隔离气室组成非敞开式的空气间隙,以拥有千安量级遮断工频续流能力并避免遮断续流的稳定性受运行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53436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3694.7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计算避雷器阻性电流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波形;基于所述泄漏电流波形,得到泄漏电流有效值和泄漏电流峰值;比较所述泄漏电流峰值与m倍所述泄漏电流有效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构建容性补偿电流波形;基于所述泄漏电流波形和所述容性补偿电流波形,得到阻性电流峰值和阻性电流有效值。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实现了阻性电流全范围的准确提取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6758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17057.4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海拔低残压特高压用交流避雷器及其设计方法,交流避雷器采用N柱芯体并联,包括至少一个避雷单元;避雷单元包括五个元件,五个元件依次串联连接;元件包括绝缘外套与内并联单元,绝缘外套围设呈旋转空腔,旋转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板与第二密封盖;内并联单元设置于旋转空腔内,内并联单元的顶端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密封盖板电气连接,内并联单元的底端通过支撑单元与第二密封盖板电气连接;设计流程:增加并联柱数‑改变电阻片‑高海拔设计;采用八柱芯体并联,与传统的避雷器相比,增加并联柱数,相当于冲击动作时通过电阻片的电流减小,从而交流避雷器的残压得到降低即降低了绝缘水平;同时也降低了制造难度与制造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