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00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42069.5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火电厂水务统筹监测系统,属于火电厂水务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原水供水端、产水端、调蓄端、用水端和全厂水务监测中心,原水供水端包括补给水泵房和及供水管网和流量分配井,产水端包括反应沉淀池、空气擦洗滤池和化学处理设备,调蓄端包括水池及水箱和综合水泵,用水端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厂水务监测中心用于对原水供水端、产水端、调蓄端和用水端进行状态监测,本发明建立全厂各工艺系统水量供给、产生、用水、回收和消耗监测系统,为进一步统筹监测管理工作收集基本数据信息,以转变目前多数水务管理的分散无序状态,其有益效果在于可系统地监测和追踪各工艺系统用户的用水状态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9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91904.9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机电厂与LNG站的冷热耦合系统。该燃机电厂与LNG站的冷热耦合系统包括:LNG站;冷却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用于供空气进入;第一进水管路,连接在LNG站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之间,用于将LNG站排出的冷却水输送至第一换热通道,使得第二换热通道内的空气能够被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水冷却;第一出水管路,连接在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与LNG站之间,用于将流经第一换热通道的温排水输送至LNG站;及燃机发电设备,其吸气口与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如此,巧妙的实现了LNG站的冷能与燃机电厂的热能的耦合利用,从而提高了LNG站和燃机电厂的运行经济性,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和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22228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62513.1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淋水装置及冷却塔。该淋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淋水组件及收水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架及多个第一吊杆,每一第一吊杆的顶端与固定支撑架连接,淋水组件与每一第一吊杆连接,以使淋水组件通过各个第一吊杆悬吊在固定支撑架的下方,收水组件与每一第一吊杆的底端连接,以使收水组件通过各个第一吊杆悬吊在淋水组件的下方。如此,每一第一吊杆同时对淋水组件和收水组件进行悬吊,从而大大减少了吊杆数量,降低了吊杆材料的消耗量,且简化了安装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123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36531.2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韩文星 , 周磊 , 周思华 , 高玲 , 王振宇 , 储剑锋 , 吴隽 , 钟润辉 , 张举 , 姜江 , 单云驰 , 罗成春 , 汪正明 , 孙雪莲 , 陈晓军 , 林沐东 , 林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塔。该冷却塔包括:塔筒,包括塔筒本体以及支撑设置在塔筒本体底部的多个人字柱;集水槽,设置在塔筒本体内;及出水单元,包括回水沟及吸水钢管,回水沟设置在塔筒本体内,且位于集水槽的下方,回水沟与集水槽连通;吸水钢管具有入水端和与入水端相对的出水端,入水端与回水沟连通,出水端由相邻两个人字柱之间穿出塔筒本体外,并用于与吸水泵的入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87630.1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方法,具体为一种大型火电厂水量动态平衡管理方法,属于水量监测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水量动态管理系统,水量动态管理系统包括全厂水务监测中心、水量动态平衡调节系统、废水零排放系统和全厂水务控制及反馈系统,水量动态平衡调节系统和废水零排放系统均通过数据处理及传递中心与全厂水务监测中心相连接,全厂水务监测中心用于将水量数据、水位数据、水温数据、压力数据、用水状态和用水方式传递给数据处理及传递中心,数据处理及传递中心将数据传给水量动态平衡调节系统和废水零排放系统;本发明能够准确反馈用水状态,实时调节各系统的工艺水的供、产、用、回、消环节,达到火电厂水系统动态总平衡,达到实时节水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777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291874.2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排水口的雨水回收利用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中间导流池、自流排放池,其中,中间导流池设置有废物过滤装置,还包括标高从低至高的:第一过水孔、第二过水孔、第三过水孔;雨水经过废物过滤装置后,被配置为通过以下三条流路之一:第一流路,雨水通过第一过水孔,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储存,并被配置为经过雨水回用水泵送至水处理系统;第二流路,雨水通过第二过水孔,进入自流排放池;此时,第三过水孔关闭;第三流路,雨水通过第三过水孔,被配置为通过雨水泵,升压排至厂外;此时,第二过水孔关闭。本申请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排放系统的占地省、初期脏污雨水不外排、节约水资源及节能降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1703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0537.7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能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电厂水量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其中,火电厂水量平衡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火电厂各工艺系统的用水信息及废水排放量;根据用水信息和废水排放量确定火电厂各工艺系统的水量调节参数;根据水量调节参数调节火电厂各工艺系统,以使火电厂各工艺系统水量动态平衡。该方法通过建立水量动态平衡调节,可及时准确反馈用水信息和废水排放量,实时调节各系统的工艺水的供、产、用、回、消环节,达到全厂水系统动态总平衡,达到实时节水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734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87135.9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8C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塔。该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塔筒;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塔塔筒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冷却塔塔筒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具有进风口,所述冷却塔塔筒外部的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冷却塔塔筒的内部;及降噪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吸音板,所述吸音板用于吸收噪音。上述冷却塔,在实际使用时,冷却塔塔筒内部产生的淋水噪音能够被位于进风口处的吸音板吸收,从而明显降低冷却塔的噪音。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利用设置在进风口处的吸音板吸收噪音,避免了如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在冷却塔周围设置隔声墙,从而大大降低了冷却塔区域所需的占地面积,不影响冷却塔周围其它建构筑物的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5227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11380.7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区域的多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高位收水冷却塔;原水预处理系统,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全地下水池和地上式构筑物,全地下水池在空间上靠近高位收水冷却塔2倍进风口范围内布置,地上式构筑物布置在高位收水冷却塔区域内且位于高位收水冷却塔进风口影响范围外。本发明根据各系统工艺特点,将原水预处理系统区域与高位收水冷却塔区域采用集中区域联合布置,提高厂区土地利用率,节约一部分公共区域占地,且考虑物理分散、工艺衔接的思路,将地上式构筑物布置高位收水冷却塔进风口影响范围外,将全地下水池在空间上靠近高位收水冷却塔2倍进风口范围,避免对高位塔冷却性能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87641.X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00 , C02F103/00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动态管理系统,属于火电厂废水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原水预处理系统、清水排水系统和其它污废水系统,且废水处理系统、原水预处理系统、清水排水系统与其它污废水系统均与外部的废水排放处理及回用系统相连接,并进行建立调蓄系统,根据各用水设备的用水品质要求,采用梯级用水的方法,提高水的复用率,降低废水的产生量,基于水量动态平衡原理,归纳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目标的水量动态平衡,在用水侧调整用水,实现尽最大可能消耗处理后的废水,并通过调蓄系统的调蓄手段,将不能消耗的废水暂时存放,通过源头侧调节,实现废水减量排放,实现废水零排动态管理,实现零排放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