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86457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69321.6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油田大井距条件下的复合驱油方法,通过驱油实验做出毛管数和残余油饱和度关系曲线,确定毛管数的优化范围,并以此为依据优化驱油要素。在优化驱油要素过程中,根据海上油田的特点确定固定的井距和注液速度,利用油藏分析方法确定易发生驱动状况转化部位的地下渗流速度,再根据现场施工状况,给出地下工作粘度的参考范围,利用安全系数和效果系数对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地下工作粘度进行优化。最后在确定井距、注液速度的条件下、根据优化后的地下工作粘度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复合驱采油。这种复合驱油方法可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将毛管数限定在优化范围内,以保证复合驱油方法的稳定性和相对高的提高采收率幅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586457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10069321.6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油田大井距条件下的复合驱油方法,通过驱油实验做出毛管数和残余油饱和度关系曲线,确定毛管数的优化范围,并以此为依据优化驱油要素。在优化驱油要素过程中,根据海上油田的特点确定固定的井距和注液速度,利用油藏分析方法确定易发生驱动状况转化部位的地下渗流速度,再根据现场施工状况,给出地下工作粘度的参考范围,利用安全系数和效果系数对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地下工作粘度进行优化。最后在确定井距、注液速度的条件下、根据优化后的地下工作粘度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复合驱采油。这种复合驱油方法可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将毛管数限定在优化范围内,以保证复合驱油方法的稳定性和相对高的提高采收率幅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3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13137.6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斌 , 吴晓燕 , 陈维余 , 张强 , 史锋刚 , 张晓学 , 陈士佳 , 孔丽萍 , 任树亮 , 王滨 , 徐浩 , 康蕾 , 李晓亮 , 阚亮 , 敖文君 , 季闻 , 刘观军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聚驱产出污水中聚合物浓度的方法,步骤如下: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苯甲醛浓度实验条件,建立检测苯甲醛浓度用工作曲线;优化苯甲醛与聚合物溶液反应条件;建立聚合物浓度与反应消耗醛之间定量关系:当聚合物浓度为0.1‑25mg/L时,y=0.000392x+0.00214;聚合物浓度为25‑800mg/L时,y=0.000156x+0.0699;对聚驱产出污水进行预处理,加入苯甲醛进行反应,检测反应后苯甲醛的浓度,计算得到产出污水消耗掉的苯甲醛质量,代入聚合物浓度与反应消耗醛之间的定量关系,反算得到聚合物浓度。本发明可以用来检测0‑800mg/L范围内的聚合物浓度,相对误差小于4%。
-
公开(公告)号:CN1133510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858482.X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模拟海上配聚工艺流程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注入系统利用空气将聚合物干粉进行分散,加药系统通过加药漏斗将聚合物干粉加入其中并与空气进行混合和分散,药剂混合系统水、聚合物干粉和空气的混合容器,配液分析系统用于观察混合药剂的状态、高度并取样测试混合药剂的粘度,温控系统用于保持实验温度恒定。该实验装置能够监测配聚过程中注入压力的变化、实现气体注入量的控制、实现地层水注入速度的控制、实现聚合物干粉的自动加入以及实现聚合物干粉、地层水和空气的充分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47024.0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观军 , 陈斌 , 陈维余 , 王成胜 , 王宏申 , 易飞 , 宋志学 , 吴晓燕 , 张静 , 苏延辉 , 王锦林 , 阚亮 , 杨开吉 , 魏俊 , 宁凯 , 王滨 , 耿学礼 , 史锋刚 , 余黄杰 , 康蕾 , 田津杰 , 石端胜
IPC: C08F220/56 , C08F220/5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嵌段速溶耐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丙烯酰胺单体15‑25%,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8%,模板聚合物0.08‑0.4%,氧化剂0.0002‑0.001%,还原剂0.0001‑0.0005%,引发助剂0.00005‑0.0003%,偶氮引发剂0.01‑0.03%,余量为水。该聚合物通过模板与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作用,使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分子以有序的微嵌段结构分布在分子链中,增强聚合物分子的耐盐性能及溶解速度。采用低温复和引发方式引发聚合,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加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5103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859643.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油用化学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及其溶解方法,内胆套接在外胆内,在内胆的外壁和外胆的内壁之间形成一过流通道,在外胆的外壁上设置电加热装置,在电加热装置外设置保护底座,上顶盖通过固定螺栓与保护底座密封连接,在上顶盖上开设有贯穿上顶盖的入液口,入液口与内胆相连通,在内胆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内胆出液口,在入液口与内胆出液口之间的内胆内均匀设置有挡板,在保护底座和外胆的上部开设有贯穿保护底座和外胆的出液口,出液口与内胆出液口的出液方向相反。该装置能够实现驱油用化学药剂溶解速度的实时调整和快速充分溶解,防止驱油用化学药剂分层或结晶,进而实现药剂体系自上而下浓度的恒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8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858475.X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氧化智能检测的温度补偿系统,包括低温氧化反应部分是进行实验反应的容器,温度补偿部分是为低温氧化反应部分外部进行增温作业,温度监测与控制部分是实时监测低温氧化反应部分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压力监测部分是实时监测低温氧化反应部分的内部反应压力,通过注入与取样部分向低温氧化反应部分内注入实验气体、原油或者反应试剂和地层水。该系统能够实现低温氧化实验过程中内外部温度的一致,确保在低温氧化实验过程中能够实现模型外部温度及时的得到补偿,确保低温氧化模型外部温度能够随着内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而保证模型内外部温度的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216986414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23126548.5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1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油田聚合物溶液除气装置,在容器罐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清料口开设在容器罐的底端,入料口、出料口和清料口均通过法兰盘与入料管道、出料管道和清料管道相连通,真空吸气口开设在容器罐的顶端,且真空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泵相连,在容器罐的顶端中部开设有搅拌口,搅拌装置自搅拌口伸入容器罐内,在靠近出料口的容器罐的内壁顶端设置有激光发生器,激光发生器能够提供激光进而形成微气泡阻挡墙,微气泡阻挡墙与容器罐的轴线平行设置。本装置能够有效去除聚合物溶液中的气体,防止气体的存在影响聚合物体积的计量,同时防止气泡对聚合物的工作过程造成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219239437U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23077003.4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1/52 , C02F1/28 , B01D29/03 , B01D29/58 , C02F103/1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水中硫离子去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加药装置、澄清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内从上到下设有多组复合过滤材料,每组复合过滤材料均包括间隔设置的泡沫铜过滤板和泡沫铁过滤板,泡沫铜过滤板和泡沫铁过滤板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层;相邻两组复合过滤材料之间设有活性炭层。本实用新型去除系统有效规避了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缺点,综合了物理法和化学法的优势,实施简便,去除油田水中硫离子的效果好,去除效果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10123434U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920603506.X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底水三维物理模型的测试装置,在模型上盖上均匀开设有模型上盖预留孔,在模型上盖上还开设有第一电极插孔;在模型主体的一侧均匀开设有模型主体预留孔,在模型主体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二电极插孔,填充物填充在模型主体内;模型下盖包括模型下底外侧、模型下底主体和模型下底内侧,模型下底外侧、模型下底主体和模型下底内侧形成一密封的储水空间,在模型下底外侧上开设有进水孔,在模型下底内侧上均匀开设有出水孔。能同时实现底水,地层温度和压力,垂直和水平井型、流体饱和度和压力检测的三维物理模型;可模拟不同井网,不同非均质、底水距采出井的高度及不同底水出水位置对底水锥井或脊进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