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32238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226495.5
申请日:2013-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包括煤粉和负载在所述煤粉上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其中,所述煤粉包括粒径依次增大的多部分,且相对于同样质量单位的煤粉,相邻的后一部分粒径大的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不少于相邻的前一部分粒径小的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在煤催化气化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能够有效提高粗煤粉的气化活性,并且能够减少由于细煤粉的带出导致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流失,由此整体提高了煤炭气化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23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26491.7
申请日:2013-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20/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包括煤粉和负载在所述煤粉上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其中,所述煤粉包括粒径范围小于2mm的第一部分,和粒径范围在2mm以上的第二部分,且相对于同样质量单位的煤粉,所述第二部分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不少于所述第一部分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在煤催化气化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能够有效提高粗煤粉的气化活性,并且能够减少由于细煤粉的带出导致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流失,由此整体提高了煤气化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238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26495.5
申请日:2013-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包括煤粉和负载在所述煤粉上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其中,所述煤粉包括粒径依次增大的多部分,且相对于同样质量单位的煤粉,相邻的后一部分粒径大的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不少于相邻的前一部分粒径小的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在煤催化气化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能够有效提高粗煤粉的气化活性,并且能够减少由于细煤粉的带出导致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流失,由此整体提高了煤炭气化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237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226491.7
申请日:2013-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P20/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包括煤粉和负载在所述煤粉上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其中,所述煤粉包括粒径范围小于2mm的第一部分,和粒径范围在2mm以上的第二部分,且相对于同样质量单位的煤粉,所述第二部分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不少于所述第一部分煤粉上负载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量。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在煤催化气化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料,能够有效提高粗煤粉的气化活性,并且能够减少由于细煤粉的带出导致的煤催化气化催化剂的流失,由此整体提高了煤气化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6426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05756.2
申请日:2014-03-20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含酚煤制气废水组合处理方法,特征包括步骤:1)利用预混和工艺,对含酚废水进行预曝气,臭氧投加量为50~100mg/L,停留时间5~10分钟。2)利用臭氧对含酚煤制气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臭氧的投加量为100~200mg/L,pH8~10,停留时间10~20分钟。3)经臭氧催化氧化后的煤制气废水进入旋磁加药分离系统,投加含铝复合药剂及高分子絮凝剂等,药剂投加量分别为0.5%~5%、0.001%~0.05%,pH7.5~9,停留时间30~60分钟。4)经过旋磁加药分离系统的废水进入FT生化处理工艺,反应处理系统的停留时间为15~30小时,气水比控制在10:1~30:1,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8658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36962.0
申请日:2011-10-31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1/04
CPC分类号: Y02E50/343 , Y02W10/3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烷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厌氧条件下,将微藻与厌氧活性污泥混合发酵,并收集产生的甲烷气体。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微藻与厌氧活性污泥混合发酵,其中,所述厌氧活性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可以利用微藻生物质中的蛋白、糖类和脂类成分用于自身的代谢,即,使得微藻生物质中的氮、磷等无机元素可以被有效地回收和重复利用,同时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作为清洁的能源使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厌氧发酵藻类生物质生产甲烷的方法是一种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07420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10328878.4
申请日:2011-10-26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转盘系统,该电动转盘系统包括带有驱动电机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分布有多个板状卡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藻高通量筛选装置和一种微藻的高通量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长至对数期的微藻接种于微孔板的培养基中,然后将接种微藻的该微孔板固定于上述的电动转盘系统的板状卡槽中,并在转动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测量培养后微孔板中每孔的吸光度,将吸光度换算成对应的微藻细胞干重浓度,以此选择所需的微藻。本发明的方法的筛选结果与利用摇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筛选结果一致,而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藻种筛选所需的设备和人力投入,同时缩短了藻种筛选工作所需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199446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010131935.5
申请日:2010-03-23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C10G35/095 , C10G3/00 , C07C1/20 , C07C15/00
CPC分类号: Y02P30/20
摘要: 采用含有甲醇的原料制备芳烃的方法,其中,所述含有甲醇的原料包括甲醇和费托合成石脑油,该方法包括在甲醇制芳烃条件下,将含有甲醇的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大量取出热量的问题,具有流程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同时提供了一种对费托合成石脑油组分进行加工利用的好方法,生产芳烃产品或提高费托合成石脑油组分的辛烷值成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04230621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226609.6
申请日:2013-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C07C9/04 , C07C1/04 , C07C31/02 , C07C29/151
摘要: 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低碳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和水与混合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所述混合催化剂含有水气变换催化剂和将合成气转化为低碳醇的催化剂;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低碳醇,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且直接在现有技术的生产甲烷的装置上进行即可,而无需增加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062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26609.6
申请日:2013-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C07C9/04 , C07C1/04 , C07C31/02 , C07C29/151
摘要: 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低碳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和水与混合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所述混合催化剂含有水气变换催化剂和将合成气转化为低碳醇的催化剂;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低碳醇,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且直接在现有技术的生产甲烷的装置上进行即可,而无需增加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