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922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622950.7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施工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通过基坑开挖时采用“竖井跳仓法”进行开挖,开挖将先开挖基坑设置为1序,预留做为反压土的基坑为2序。1序基坑开挖到位后,立即进行封底,将底板与围护桩形成一个整体之后,与跳仓开挖基坑2序的反压土共同作用,能够较好的控制土体扰动情况,减少上浮。此外,本方法中跳仓法开挖面短,对地下隧道扰动小,当地下隧道上浮变形超过控制值时,可以及时的回填并加固上部区域,重新确定开挖方案,增加了基坑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301399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1277681.7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2D31/02 ,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顶板、变形缝和防水层,两侧顶板之间构成变形缝,变形缝上方设置防水层,变形缝中间位置浇筑紫铜止水带,变形缝内填充单组份持粘材料,变形缝上下端口均密封,变形缝上端口上方设置防水层,防水层依次为水性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防水加强层、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无纺布隔离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防水效果强,结构抗拉性能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20301400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1445975.6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2D31/02 ,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地下管廊侧壁复合式防水结构,包括管廊基槽围护结构和管廊预支侧墙,管廊基槽围护结构外侧表面和管廊预制侧墙之间设置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和管廊预制侧墙之间有空隙且空隙内填充单组份持粘防水层。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施工方便快捷,防水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20301387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1278009.X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叠合式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现浇顶板、预制侧墙、预制中隔墙、现浇底板和预制叠合板,预制侧墙和预制中隔墙底部之间设置现浇底板、顶部之间设置预制叠合板,现浇顶板位于预制叠合板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整体稳定性高,施工简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9617.0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皮肤式防水系统及浅埋暗挖隧道皮肤式防水施工方法,在初衬混凝土层和二衬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施工防水结构,施工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卷材和设置在防水卷材表面的持粘防水涂层,在复合皮肤式防水系统中,防水卷材的第一侧面紧贴初衬混凝土层,而第二侧面则面向二衬混凝土层,持粘防水涂层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浇筑二衬混凝土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与持粘防水涂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机械互锁式界面粘接,进而使得施工防水结构与后浇二衬混凝土层的迎水面形成整体防水,使得复合皮肤式防水系统具有不易窜水、渗漏水点等优点,抵御了水对二衬混凝土表面的渗透和窜流。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1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28956.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奥法施工的特大断面隧道锚杆长度设计方法,包括:设备进场,确定围岩松动圈量测的具体位置;根据探测结果确定围岩松动圈深度,并根据工程特性确定锚杆的锚固长度以及自由长度;进行锚杆的施工;在完成部分锚杆施作后进行量测,确定柔性支护后的围岩松动圈深度,并进一步调整后续锚杆的锚固长度以及自由长度;完成锚杆施作的闭合,施作其余初期支护,并进行最终的围岩松动圈量测,进而依据各个锚杆施做方向的围岩松动圈深度,调整锚杆的锚固长度以及自由长度。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用料并保证锚杆起到充分锚固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解决了现有隧道工程中,锚杆长度设计不合理引起的资源浪费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7791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374706.3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程施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地铁施工对既有桥梁损伤的评估方法,在地铁施工前后,分别通过损伤评估指标对既有桥梁的折减系数进行计算,比较地铁施工前后既有桥梁的折减系数,确定地铁施工对既有桥梁造成的损伤。本发明基于桥梁工前检测结果,釆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来将各种损伤评估指标定性描述、定量化表达,从而对长期运营条件下桥梁的剩余承载能力进行分级评估,再根据分级结果确定桥梁的差异沉降综合折减系数,最终对桥梁的折减程度有一个定量化的估计,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地铁施工对桥梁损伤评估的准确性,给地铁施工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35304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39558.7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的隔振结构及隔振方法,包括隔振主体以及设置在隔振主体两侧的隔振层,隔振层为多孔结构,隔振层设置在隔振主体和围岩之间,隔振层的厚度为5cm~10cm。这样设计,当波动进入多孔结构时,隔振层内的孔隙会对入射波产生多重散射和反射,这些散射和反射过程延长了波动的传播路径,增加波动与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时间,引导波动能量在隔振结构内耗散,进一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冲击,通过吸收和分散波动能量,该隔振结构显著减少了振动波向周围建筑物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对建筑物的潜在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6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74684.0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施工对桥梁沉降变形的精细化分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既有桥梁进行检测评估;根据既有桥梁的评估结果及桥梁建设规范和标准,得到桥梁沉降的第一沉降控制标准值;对隧道施工中每个工序所引起的桥梁结构沉降量进行预测;计算每个工序所引起的预测沉降量占总预测沉降量的百分比率;将第一沉降控制标准值按照每个工序的预测沉降量占总预测沉降量的百分比率计算,得到每个工序相对应的第二沉降控制标准值;根据每个工序的第二沉降控制标准值判断是否需要在对应的工序中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既有桥梁在对应的工序施工中沉降量超过第二沉降控制标准值。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可以防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造成桥梁结构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3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40104.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重要监测指标进行汇总,并在重要监测点位置安装监测设备;在施工前将各项重要监测指标理想状态下的预测值输入至数据分析系统;将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各项重要监测指标的现场值汇集至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重要监测指标的现场值和预测值判断是否有施工异常情况发生;当有施工异常情况发生时,数据分析系统通过预警系统进行现场报警,并根据异常施工数据对异常施工工法种类进行预测,同时给出相应施工整改措施。本发明提高了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