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53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17551.2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17/00
Abstract: 一种模拟离子侵蚀PCCP保护层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分区域:选定测试对象,首先将所述测试对象首先划分4个分区,分别为分区I、分区II、分区III、分区IV;然后将每个分区分别划分为3块测试区域,分别为测试区域A、测试区域B、测试区域C;S2制定测试计划:分区I执行硫酸根离子侵蚀对比,分区II执行氯离子侵蚀对比,分区III执行防护措施对比,分区IV执行混合比照测试;S3制定对比方案;S4制定干湿循环方案;S5配备测试条件;S6执行充液;S7执行干湿循环;S8判断是否应当结束干湿循环:若Seq=L,应当结束干湿循环,故继续S9;否则,说明尚未完成所有次干湿循环处理,故返回S6;S9提取样品;S10结果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17553.1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模拟离子侵蚀PCCP保护层的测试装置,其包括溶液侵蚀容器,溶液侵蚀容器设有容器内腔,溶液侵蚀容器设置在PCCP管体周向面上;溶液侵蚀容器后侧面与PCCP管体周向面紧贴,溶液侵蚀容器前侧面设有若干个透明窗口;容器内腔向下连接有溶液安置桶且向上连接有液面显示桶,液面显示桶内部与溶液安置桶内部之间连接有抽液软管;溶液侵蚀容器前侧面设有3个透明窗口,透明窗口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密封压条;抽液软管位于溶液安置桶内部的下端连接有抽水泵,容器内腔另连接有鼓风机。本公开可考虑荷载、单一氯/硫酸根离子侵蚀、耦合离子侵蚀、离子浓度、干湿循环和表面防护措施,开展长期高内压作用下离子侵蚀的原型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937306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32467.8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端部防渗结构及其加工方法,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和玻璃纤维层、碳纤维层、不锈钢胀圈和YEC环氧涂层,所述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承口端和插口端内侧都设置有不锈钢膨圈,不锈钢膨圈的内侧都设置有环氧砂浆涂层,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内侧首先设置一层环向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上粘贴多层环向和纵向组合的碳纤维层,多层纵向的碳纤维层的内侧设置有多层环向的碳纤维层。本发明既能够发挥GFRP非导电的特性,确保CFRP补强加固PCCP管端部防渗组合结构不导电,避免钢件发生电偶腐蚀;又能够充分发挥CFRP的特性,实现端部加固和防渗,有效阻断CFRP补强加固PCCP端部开裂内水绕渗的通道,保持端部的水密性,实现CFRP内衬长期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03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03631.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面板外观缺陷及内部质量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缺陷探测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装载在所述移动基台模块上,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操控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所述方法先是利用3D高清摄像组对大坝面板进行高清拍摄,经后台分析,对缺陷进行初步预估,根据预估结果,选择是否使用地质雷达对坝面板进行脱空检测,结合高清图像检测结果,可给出缺陷的演变预测。总之,本发明功能多样,节约检测时间,并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6057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81372.6
申请日:2014-06-20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工混凝土构件伸缩缝止水带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其包括一防护层及一密封填充层,该密封填充层填充于止水带破损处的伸缩缝内,该防护层包覆于该密封填充层及该止水带破损处的端头外侧,且与该端头相结合。所述密封填充层较佳封闭该破损处的缝口,可为防护层提供所需的支撑作用。该防护层可直接通过现场涂覆柔韧膜材料的方式成型,借以直接与该止水带的端头相互紧密结合。所述防护层与止水带之间最好涂刷活化剂及粘结剂。本发明可解决水工混凝土构件伸缩缝止水带破损处的连接问题,相对于常规方式将止水带凿除更换的工艺而言,简单易行,且连接后止水带性能完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03271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18523.3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引水隧洞复合衬砌混凝土防渗结构,包括原始衬砌混凝土层、防渗层以及二次衬砌混凝土层,防渗层夹在原始衬砌混凝土层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之间,原始衬砌混凝土均匀开有槽沟,且原始衬砌混凝土层与防渗层之间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止浆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具有预应力混凝土补强加固效果及复合防渗结构,保证了衬砌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对已建压力引水隧洞的修补加固及防渗具有较好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452081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10174257.X
申请日:2012-05-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拱坝上游面柔性复合防渗层的施工方法,其中,该复合防渗层的内层为涂刷GB塑性密封胶或粘贴GB塑性密封板的内层防护层,外层为在GB塑性密封板上喷涂的聚脲弹性体,作为高拱坝上游面复合防渗层的外层防护层,该聚脲弹性体外层防护层整体封盖在该内层防护层上。为了防止内层塑性密封板和外层喷涂聚脲弹性体复合防渗层局部脱落或鼓泡,在高度方向每5m和在水平方向每个坝段中部采用直接喷涂30cm宽的聚脲弹性体将复合防渗层分区。该结构可适应高拱坝在水头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张开8mm的情况下不渗漏,可提高和改善高拱坝上游面的整体抗渗性、抗裂性和耐久性,减免坝体迎水面开裂带来的高压水力劈裂风险,进一步提高坝体安全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03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810303631.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面板外观缺陷及内部质量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缺陷探测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装载在所述移动基台模块上,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操控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所述方法先是利用3D高清摄像组对大坝面板进行高清拍摄,经后台分析,对缺陷进行初步预估,根据预估结果,选择是否使用地质雷达对坝面板进行脱空检测,结合高清图像检测结果,可给出缺陷的演变预测。总之,本发明功能多样,节约检测时间,并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5593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97053.X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面板接缝表层柔性止水防冰结构,包括混凝土面板、弹性支撑件、可压缩塑性嵌缝材料和柔性防渗涂层,相邻两个混凝土面板形成V形槽,弹性支撑件卡接在V形槽底部,可压缩塑性嵌缝材料镶嵌设置在V形槽内,柔性防渗涂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混凝土面板上;一种混凝土面板接缝表层柔性止水防冰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将混凝土面板上表面打磨露出粗骨料,将弹性支撑件卡接在V形槽内部,将可压缩塑性嵌缝材料分层放入V形槽内部,将界面剂涂抹在相邻混凝土面板上表面,铺设柔性防渗涂层;本发明施工简单、防渗性能好、耐久度高、适用于严寒地区新建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884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076272.2
申请日:2019-01-26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物可视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坝面板缺陷精准定位及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在大坝的坝面上将缺陷标记出来,并对缺陷的特征做出说明,以便于后续的数字化工作;采用RTK技术对标记好的缺陷进行数字化;将RTK采集大地坐标转换为可直观显示的直角坐标,即将三维数据转换为二维数据;通过对RTK数据的处理,借助AutoCAD软件的成图功能,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utoCAD中,增加裂缝的特征图例。本发明能够对大坝等水工结构的表观缺陷进行精准定位,这一突破为建立监测数据库,保障大坝等水工结构的长期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实现了表观缺陷精确位置可视化,这一突破为后续的大坝等水工结构三维可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