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6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0839.7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建设用组合式光伏‑绿色屋顶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面固接有种植箱,种植箱内填充有生长基质层、过滤层和排水层,并在土壤中设置湿度传感器,种植箱一侧设有储水箱,储水箱一侧设有过滤箱,过滤箱分别与浇灌管和储水箱连通,储水箱另一头与排水管网相连,超过储水箱储水能力的雨水会从排水管网中排走,装置具有带有光伏系统的防护机构,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同时可有效利用太阳能。本发明注重提升城市绿地面积和城市韧性,具有雨洪管理、热岛效应控制、节约能源等功能,通过光伏‑生物耦合系统,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生态和环境价值。使用该发明可促进减少城市雨洪灾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6464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1610.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13 , G01W1/1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平可视图网络的极端气候时空特征分析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数据整理模块、水平可视图网络构建模块、时间特征分析模块、相似网络构建模块和空间关联分析模块;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收集不同气象站点特定时间段的原始气象数据并处理,得到不同气象站点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水平可视图网络构建模块基于时间序列构建不同气象站点的极端气候水平可视图网络;时间特征分析模块基于极端气候水平可视图得到极端气候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相似网络构建模块计算不同站点的水平可视图网络间的相似系数,并基于相似系数构建极端气候事件相似网络;空间关联分析模块基于极端气候事件相似网络得到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关联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903372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79731.4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床河工模型试验大面积床面切应力的估算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底部颗粒运动轨迹估算底部床面切应力的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粒径的小球,减少水深对切应力测量的影响,通过本发明可以同步快速获取河工定床模型试验中大面积不同部位的床面切应力,大大提高了床面切应力估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77215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97961.0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流域尺度次降雨泥沙来源的方法,该方法中使用判别分析法计算流域泥沙来源与泥沙的距离和距离权重,利用距离与贡献率的反比关系计算流域尺度次降雨泥沙来源的相对贡献率。此方法比传统的混合模型更可靠,受泥沙来源个数的影响更小,可以研究次降雨空间产沙规律,计算不同降雨强度泥沙来源贡献率,可以解决混合模型受泥沙来源个数的限制,避免了混合模型计算结果出现虚假数值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2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90862.6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化的智慧蓝绿屋顶装置,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屋顶模块和设置在绿色屋顶模块底部的蓝色屋顶模块,绿色屋顶模块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过滤层、土壤基质层和植被层,蓝色屋顶模块内设有蓄水层,蓝色屋顶模块的多个侧面分别设有螺纹接口A和螺纹接口B,其中一个侧面上的螺纹接口A和螺纹接口B连通有平衡器。通过蓄水层增强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效益并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可在连续降雨过程中有效地调节绿色屋顶的雨水滞留空间,以提高其对雨水的吸纳和释放能力,延迟洪峰时间,减少洪峰流量;在降雨间隙期通过智能排水方式快速调节雨水滞留空间,减少直接产生的径流,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8064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011148339.8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刘春晶 , 曹文洪 , 刘磊 , 胡健 , 刘飞 , 谷蕾蕾 , 鲁婧 , 耿旭 , 董占地 , 朱毕生 , 解刚 , 王玉海 , 张磊 , 王大宇 , 赵慧明 , 张凌峰 , 陈月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流模型试验水泵组合选择方法,包括S1获取模拟区域的边界设定区域所有水泵的额定流量;S2对水泵由小至大排序;S3计算水泵由小至大的累加流量;S4计算Qj<Q需<Qj+1中j;S5、判断j是否大于1;S6、若j≤1时,记录序号j,进入步骤S12;S7、若j>1,判断Q需‑Qj是否小于等于q1,若Q需‑Qj≤q1,进入步骤S8,若Q需‑Qj>q1,进入步骤S9;S8、记录序号2~j,进入步骤S12;S9、记录序号j+1;S10、判断Q需‑qj+1是否小于等于q1,若小于等于,进入步骤S12,否则进入步骤S11;S11、令Q需′=Q需‑qj+1,将Q需′作为新的Q需,进入步骤S4,直至进入S12为止;S12、所记录的序号只有0或1时,序号为1的水泵为所需水泵组合;所记录序号为其他组合时,所有已记录序(56)对比文件陈晓纪等.混合个体选择机制的多目标进化算法. 软件学报.2019,第30卷(第12期),3651-3664.杨德明;吴建华;李雪转;刘亚明;高洁;刘春烨.基于动态规划法的多泥沙水源泵站优化调度研究.人民长江.2017,(第07期),96-99.张雷;张辰源.泵站启泵组合的优化选择.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第02期),111-113.
-
公开(公告)号:CN10906044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811079210.9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获取实时相对位置的悬移质取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采用水位传感器和地形传感器,可以同时获取由于泥沙运动导致的床面冲淤高度变化信息,并利用该信息实时控制悬移质取样器距床面绝对位置和相对水深位置,提高了取样的准确度;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悬移质浓度沿垂线分布的规律,多个取样管距离按指数增长分布,在有限的可用距离内设置了能充分反映悬移质浓度分布特征的最少数量的取样管,既减少了取样管对水流的干扰,又提高了取样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2219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410370079.7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移质输沙率和颗粒级配的实时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推移质水槽(1)、集沙漏斗(2)、斜面挡板(3)和摄像机泥沙的横截断面上,斜面挡板(3)设置在集沙漏斗(2)上,斜面挡板(3)的宽度与推移质水槽(1)的宽度相同,斜面挡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成由倾斜板段(31)、垂直板段(32)和底部平板段(33)组成的结构,摄像机(4)设置在推移质水槽(1)的侧面。本发明可实时测量水槽试验的推移质输沙率,同时得到推移质颗粒粒径的大小与分布,还可以获取推移质泥沙沿横断面的分布,极大提高了推移质输沙测量信息量和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并有效避免了推移质输沙率测量中的人为误差。(4);集沙漏斗(2)设置在推移质水槽(1)的床面
-
公开(公告)号:CN10914198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811133449.X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推移质取样装置以及输沙率测量方法,属于推移质取样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自适应支撑架,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将现有取样器中大小固定的方形门口转变为其开口大小可以任意调节,从而适应由于床面变形而出现的不同横比降河床;同时,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贯穿第二连接板的角度测量板,可以准确计算出取样进口宽度,十分方便、简单。本发明在适应不同横比降河床的前提下还可以方便、快速地确定出河床的横比降数值,对于不同位置推移质输沙率的测量而言既准确又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4104925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10370285.8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移质床面颗粒的拍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透明板(1)、防水条(2)和四个吊挂(3),透明板(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向上渐变翘起的圆弧结构,透明板(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防水条(2),在透明板(1)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透明板(1)高度的吊挂(3)。本发明通过在水流上部设置透明板,且使透明板与其下部水流为渐进接触,消除水面波纹对图像成像的干扰,保证了拍摄平面的平整,在水流处于急流状态或水流流速较大时,可以获取不同时刻准确的床面泥沙颗粒位置图像,从而得到大量床面颗粒运动状态及速度等基本运动特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