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743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1422474.7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拟定岩溶桩基础地基的溶洞顶板最小厚度计算的基本参数;步骤2、进行岩溶桩基础地基的受力分析;步骤3、建立求解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步骤4、求解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桩基础顶板的最小厚度。本发明通过建立求解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同时考虑了溶洞顶板破坏面的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并结合非线性数学规划算法寻求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的最小厚度,相比传统方法本发明方法理论严谨,求解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且程序编制简单。

    一种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743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22474.7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拟定岩溶桩基础地基的溶洞顶板最小厚度计算的基本参数;步骤2、进行岩溶桩基础地基的受力分析;步骤3、建立求解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步骤4、求解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桩基础顶板的最小厚度。本发明通过建立求解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最小厚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同时考虑了溶洞顶板破坏面的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并结合非线性数学规划算法寻求岩溶桩基础地基溶洞顶板的最小厚度,相比传统方法本发明方法理论严谨,求解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且程序编制简单。

    一种基于稻壳材料制备的泥炭土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767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89643.2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稻壳材料制备的泥炭土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壤固化技术领域。该基于稻壳材料制备的泥炭土固化剂按含水泥炭土质量百分数计,掺量为30%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5%~30%的细粒稻壳灰,掺量为0%~4%的改性稻壳纤维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0.7倍的蒸馏水,其中细粒稻壳灰中控制粒度分布为d50

    一种土质边坡的点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5530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0775821.8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质边坡的点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本发明以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假设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性,生成土质边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随机数;计算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获得边坡的安全系数以及对应临界滑裂面的位置;再通过建立土质边坡的点失效功能函数并计算边坡的点失效概率。本发明考虑了土体参数的随机变化,并采用基于Bishop法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再通过建立土质边坡的点失效功能函数,从而计算得到土质边坡的点失效概率,最后通过拟合得到土质边坡的点的失效概率等值线,从而可以直观的看出边坡的失效概率;再者本发明可以考虑多种失效模式的样本从而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

    一种随机库水位作用下的土石坝可靠度分析上限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37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568155.X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库水位作用下的土石坝可靠度分析上限法,本发明方法为:步骤1、拟定土石坝的计算参数;步骤2、建立土石坝可靠度计算的极限状态函数;步骤3、生成水库上游库水位水头的随机数;步骤4、生成土石坝材料的抗剪参数的随机数;步骤5、使用有限单元离散土石坝,得到有限单元网格;步骤6、进行土石坝的稳定渗流计算;步骤7、建立土石坝稳定性分析上限法线性规划模型;步骤8、求解上限法线性规划模型;步骤9、统计土石坝可靠度指标。本发明可以获得土石坝可靠度指标随上游库水位随机水头变化的规律,并获得土石坝的失效概率。

    一种适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692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10352.8

    申请日:2019-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木建筑材料领域。所述适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原料为:作为自凝性材料的水泥100~300份,作为孔隙填充、颗粒分散和有机质稀释组份的红粘土70~150份,作为碱性激发组份的磷石膏10~30份、硫酸钠3~9份,作为水化促进组份的氯化钠1.5~4.5份,作为水化激发组份的水300~440份。本发明所述的固化剂,能够显著提高泥炭及泥炭质土的强度,优化其作为建筑地基和路基填料的性能。本发明减少了固化泥炭土的水泥用量。红粘土的利用可实现原料就地取材,并提高工程中废弃土方的利用率。磷石膏的利用可减少其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发明的复合型固化剂原材料易得,制备简单,造价低廉且具有一定的环保及经济效益。

    一种红黏土专用复合碱激发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3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89697.9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黏土专用复合碱激发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壤固化技术领域。所述红黏土专用复合碱激发固化剂由胶凝组分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组分偏高岭土和碱激发剂钠水玻璃组成,按含水的天然红黏土质量百分比计算,掺量为6%~15%的水泥、掺量为1%~7%的偏高岭土和掺量为3%~9%的钠水玻璃。本发明相比纯水泥直接加固红黏土,采用新型复合碱激发体系(水泥+偏高岭土+水玻璃)固化红黏土可取得更高的强度收益。当水泥掺入比为12%,偏高岭土和水玻璃掺入比分别为5%和3%时,固化红黏土的强度相比于纯水泥加固提升了2.82倍。

    一种基于置换作用的泥炭土固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287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910541998.9

    申请日:2019-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置换作用的泥炭土固化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土壤固化技术领域。所述固化剂的原料为:按天然泥炭土中不含水的土颗粒的质量百分比计算,置换率40%~60%的机制砂,按置换后泥炭土质量计算的15%~45%的水泥,按水泥质量计算的10%的磷石膏、3%的硫酸钠、1.5%的氯化钠以及100%的水。所述固化剂的使用方法为:采用机制砂对泥炭土进行置换后,掺入其余材料固化泥炭土。本发明能够显著改善泥炭土的力学性能。本发明降低了固化泥炭土所需的水泥用量,机制砂的利用开创了具有环保效益的掺砂固化泥炭土的新途径,磷石膏的利用减少了其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发明的固化剂原材料易得,使用方法简单,造价低廉且具有一定的环保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