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74265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10527559.4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该回收系统包括:冷凝单元,还原尾气通过冷凝单元后得到不凝气体和冷凝后液体,且冷凝单元的出口连接有不凝气体输出管道和冷凝后液体输出管道;吸脱附单元,与不凝气体输出管道连接,吸脱附单元用于将不凝气体中的氢气分离出来,不凝气体通过吸脱附单元发生吸附和脱附后得到脱附气体,且吸脱附单元的出口连接有氢气输出管道和脱附气体输出管道,且氢气输出管道连接于多晶硅还原系统的入口,脱附气体输出管道连接于四氯化硅氢化系统的入口。利用上述回收系统避免了液态氯硅烷物料的频繁升、降温,降低了干法回收系统中冷、热量的消耗,避免了其返回回收系统的冷凝单元浪费冷量,同时也避免了杂质的富集。

    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4193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451589.1

    申请日:2015-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还原炉,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原料单元,用于向还原炉提供反应原料,且原料单元中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由于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且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从而通过换热单元,将还原炉中富余的热量转移至原料单元,从而大幅降低原料单元的采热成本,实现了还原炉中余热的回收再利用。

    处理多晶硅还原尾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010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64843.X

    申请日:2014-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多晶硅还原尾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多晶硅还原尾气进行第一冷凝处理;(2)采用膜分离器对经过第一冷凝处理的多晶硅还原尾气进行分离处理,以便分别得到氢气和混合气体;(3)将氢气供给至还原炉与三氯氢硅进行还原反应;(4)将混合气体进行第二冷凝处理,得到氯硅烷冷凝液和不凝气;(5)将不凝气进行吸附处理,得到氢气以及吸附氯硅烷和氯化氢的吸附剂,并将氢气的一部分供给至还原炉;(6)采用步骤(5)中氢气的另一部分对吸附氯硅烷和氯化氢的吸附剂进行脱附处理,得到含有氯硅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以及(7)将混合物与四氯化硅进行氢化反应。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设备投资成本。

    处理多晶硅还原尾气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40103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364893.8

    申请日:2014-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多晶硅还原尾气的系统,包括:第一冷凝装置,适于将多晶硅还原尾气进行第一冷凝;膜分离装置,与第一冷凝装置相连,适于对经过第一冷凝的多晶硅还原尾气进行分离处理,其中,膜分离装置具有有机渗透膜,氢气选择性透过有机渗透膜;还原装置,与膜分离装置相连,适于使氢气与三氯氢硅进行还原反应;第二冷凝装置,与膜分离装置相连,适于将混合气体进行第二冷凝;吸附-脱附装置,与第二冷凝装置相连,适于将不凝气进行吸附处理和脱附处理,得到氢气和含有氯硅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以及氢化装置,与吸附-脱附装置相连,适于将含有氯硅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与四氯化硅进行氢化反应。该系统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设备投资成本。

    处理多晶硅还原尾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0106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64843.X

    申请日:2014-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多晶硅还原尾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多晶硅还原尾气进行第一冷凝处理;(2)采用膜分离器对经过第一冷凝处理的多晶硅还原尾气进行分离处理,以便分别得到氢气和混合气体;(3)将氢气供给至还原炉与三氯氢硅进行还原反应;(4)将混合气体进行第二冷凝处理,得到氯硅烷冷凝液和不凝气;(5)将不凝气进行吸附处理,得到氢气以及吸附氯硅烷和氯化氢的吸附剂,并将氢气的一部分供给至还原炉;(6)采用步骤(5)中氢气的另一部分对吸附氯硅烷和氯化氢的吸附剂进行脱附处理,得到含有氯硅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以及(7)将混合物与四氯化硅进行氢化反应。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设备投资成本。

    罐区及装车系统的尾气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70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667921.6

    申请日:2019-07-2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罐区及装车系统的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收集系统、冷凝系统、吸附系统和后处理系统,其中吸附系统包括状态切换阀和依次连接的多个吸附塔,每个吸附塔具有的使用状态包括吸附状态、脱附状态和再生状态;吸附系统通过状态切换阀实现每个吸附塔的使用状态的定期循环切换,并使每个吸附塔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处于不同的使用状态,以保证吸附系统连续富集残余尾气。该尾气处理系统不仅可以适应罐区的常规尾气处理,还能够应对装车时产生的大量波动气量,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脱吸装置及氯硅烷中氯化氢的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774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301339.0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吸装置及氯硅烷中氯化氢的分离方法。该脱吸装置包括脱吸塔,脱吸塔包括塔底再沸器、塔体、设置在塔体内腔的塔顶冷凝器,塔体具有进料口,待脱吸物料经过塔底再沸器闪蒸后形成气态脱吸物和液态塔底物经进料口进入塔体,气态脱吸物向塔顶冷凝器移动,脱吸装置还包括中冷器,中冷器为循环水冷却器、冷冻水冷却器、低温待脱吸物料换热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沿气态脱吸物的流动方向,中冷器设置在进料口和塔顶冷凝器之间。利用中冷器对气态脱吸物进行预冷却,使得进入塔顶冷凝器的气态脱吸物的量和气态脱吸物中的氯硅烷的含量都大为减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塔顶冷凝器对低温冷媒的需求量,进而降低了脱吸塔的运行成本。

    制备三氯氢硅的方法及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44944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89455.2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制备三氯氢硅的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包括:在反歧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得二氯二氢硅与四氯化硅在反歧化反应器中发生反歧化反应,以便获得包括三氯氢硅的反歧化反应产物。采用该方法可以将反应副产物二氯二氢硅转化为三氯氢硅,从根本上解决了回收后的二氯二氢硅无法充分利用而被迫用水(或碱液)淋洗造成硅物料浪费和后序废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且采用该方法制备三氯氢硅,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的压力、温度要求等相对较低,一次性投资小,运行成本低,二氯二氢硅单程转化率高,可在低成本下实现利用价值低的二氯二氢硅和四氯化硅转化为利用价值高的三氯氢硅,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生产多晶硅产生的尾气的淋洗处理设备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432871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04409.5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多晶硅产生的尾气的淋洗处理设备和工艺。所述淋洗处理设备包括:用于淋洗尾气的尾气淋洗塔;水解池,所述水解池与所述尾气淋洗塔相连,用于接纳从所述尾气淋洗塔排出的废水;中和槽,所述中和槽与所述水解池相连;和刮渣机,所述刮渣机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水解池上方,用于将所述水解池内的废水表面漂浮的渣自动地刮到所述中和槽内。由此可以有效自动地处理生产多晶硅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经过淋洗生成的漂浮在废水表面的渣,改变了传统工艺采用人工打捞的低效收集方式,改善了工人高强度劳动。

    多晶硅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300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7286.6

    申请日:2013-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晶硅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多晶硅生产尾气进行加压和冷却处理,得到液态的氯硅烷和含有氮气、氢气、氯化氢以及未冷凝的氯硅烷的第一气态产物;b)将所述第一气态产物通入具有预定浓度的吸收剂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以吸收所述第一气态产物中的氯化氢和氯硅烷,得到混合液以及含有氮气和氢气的第二气态产物。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晶硅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尾气进行加压和冷却处理,可以得到液态的氯硅烷并将其回收利用;将第一气态产物通入吸收剂的水溶液中可以吸收第一气态产物中的氯化氢和氯硅烷,降低达标外排污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杜绝土壤盐化,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