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011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364377.X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包括如下步骤:矿块布置:将矿体沿矿体走向划分为矿块,矿块间预留间柱,矿块沿矿体倾向划分多个条形采场,间柱内布置充填通风联络道,每一充填通风联络道与每一条形采场之间分别通过采场充填通风井连通;将矿块沿高度方向划分成多个分段矿块,多个分段矿块底部脉外分别布置出矿巷道;沿每一出矿巷道分别掘进多条出矿进路,且多条出矿进路侧向贯穿于多个条形采场,从出矿进路掘进凿岩巷道;回采出矿:在凿岩巷道内凿出炮孔集中装药爆破;爆下的矿石经过出矿进路和出矿巷道卸至矿石溜井;充填:待同一段内采场回采完后,集中一次充填。本发明具有出矿运输高效安全等优点。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进路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39783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1359972.4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的进路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包括步骤:盘区布置:沿矿体走向划分盘区,在盘区间预留间柱;盘区内沿矿体倾向划分若干条形进路采场;在矿体脉外底层沿矿体倾向布置出矿巷道,每一盘区下端预留的矿柱底部布置出矿穿脉,每一盘区内的各条形进路采场底部布置凿岩巷道,出矿穿脉和凿岩巷道分别与出矿巷道连通;在间柱内靠近矿体上盘脉内布置充填通风联络道,以连接各条形进路采场;回采出矿:在凿岩巷道内采用中深孔凿岩台车凿出上向扇形炮孔,集中装药爆破;爆下矿石通过铲运机经过凿岩巷道、出矿巷道和出矿穿脉卸至溜井;充填:待条形进路采场回采结束,集中一次充填。本发明大幅地减少了采切工程量,出矿运输效率高。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进路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397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59972.4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的进路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包括步骤:盘区布置:沿矿体走向划分盘区,在盘区间预留间柱;盘区内沿矿体倾向划分若干条形进路采场;在矿体脉外底层沿矿体倾向布置出矿巷道,每一盘区下端预留的矿柱底部布置出矿穿脉,每一盘区内的各条形进路采场底部布置凿岩巷道,出矿穿脉和凿岩巷道分别与出矿巷道连通;在间柱内靠近矿体上盘脉内布置充填通风联络道,以连接各条形进路采场;回采出矿:在凿岩巷道内采用中深孔凿岩台车凿出上向扇形炮孔,集中装药爆破;爆下矿石通过铲运机经过凿岩巷道、出矿巷道和出矿穿脉卸至溜井;充填:待条形进路采场回采结束,集中一次充填。本发明大幅地减少了采切工程量,出矿运输效率高。

    盘区矿柱超前卸压嗣后充填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228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499878.0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区矿柱超前卸压嗣后充填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块:将矿柱在高度方向上按照设定的高度分为若干阶段,将每个阶段沿所述矿柱的走向按照设定的尺寸分为若干矿块;卸压:在每个阶段由中间位置分别向两侧逐个矿块卸压爆破,每侧由第一阶段向最后一阶段逐层超前其后一阶段至少一个矿块进行卸压爆破;回采:在每阶段由中间位置分别向两侧逐个矿块回采矿石,每侧已卸压爆破的矿块多于已采出的矿块;充填:所述矿块采出矿石后立即用尾砂和水泥胶结充填。利用上述方法逐层超前其后一层卸压爆破,实现了安全高效的回收矿柱。

    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011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64377.X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包括如下步骤:矿块布置:将矿体沿矿体走向划分为矿块,矿块间预留间柱,矿块沿矿体倾向划分多个条形采场,间柱内布置充填通风联络道,每一充填通风联络道与每一条形采场之间分别通过采场充填通风井连通;将矿块沿高度方向划分成多个分段矿块,多个分段矿块底部脉外分别布置出矿巷道;沿每一出矿巷道分别掘进多条出矿进路,且多条出矿进路侧向贯穿于多个条形采场,从出矿进路掘进凿岩巷道;回采出矿:在凿岩巷道内凿出炮孔集中装药爆破;爆下的矿石经过出矿进路和出矿巷道卸至矿石溜井;充填:待同一段内采场回采完后,集中一次充填。本发明具有出矿运输高效安全等优点。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54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37041.X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矿体划分为多个采场,采场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采场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S2、在矿体内开设相互连通的凿岩巷道和凿岩硐室,凿岩巷道的长度方向和凿岩硐室的长度均为第一方向,凿岩硐室位于待开采的采场的上方,凿岩硐室的至少部分的底面构成待开采的采场的顶面,凿岩巷道的至少部分向下倾斜设置,凿岩巷道位于凿岩硐室的上方;S3、对待开采的采场进行开采,完成开采后的采场形成与凿岩硐室连通的采空区;S4、将充填管的出口布置在凿岩巷道内,凿岩巷道内的充填管排出的充填料浆可通过凿岩硐室流入对采空区内。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具有减少成本并提高开采效率的优点。

    充填露天坑和露天坑充填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4940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127564.0

    申请日:2023-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充填露天坑和露天坑充填方法。本发明的露天坑充填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第一胶凝材料浆体充填露天坑的底部,以便第一胶凝材料浆体成型后在露天坑的底部形成第一加固封闭层;步骤S2:利用第一胶结材料浆体在第一加固封闭层上进行充填,以便形成第一充填层;步骤S3:利用第二胶凝材料浆体在第一充填层上进行充填,以便第二胶凝材料浆体成型后在第一充填层上形成第二加固封闭层;步骤S4:利用第二胶结材料浆体在第二加固封闭层上进行充填,以便第二胶结材料浆体在第二加固封闭层上形成第二充填层。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露天坑充填方法具有便于对露天坑实施充填、施工成本低且填充后可对地下采矿提供安全保障。

    多空间水力通道的隔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6429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059690.6

    申请日:2018-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32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空间水力通道的隔断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空间水力通道的隔断方法,所述隔断方法用于填充露天坑,包括如下步骤:S1:探测所述露天坑下方的地下空间存在的采空区;S2:在所述露天坑的底壁上设置连通所述采空区的灌浆孔;S3:经所述灌浆孔朝向所述采空区灌注第一填充料浆以封堵所述采空区;S4:在所述露天坑的底壁构筑假顶,所述假顶用于加固所述地下空间的顶部以及阻止地表水流入所述地下空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空间的水力通道的阻断方法,由于包括灌浆封堵采空区和露天坑的底壁上构筑人工假顶两步,较为有效阻断露天坑和开采地下空间渗水,且施工工艺较为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盘区矿柱超前卸压嗣后充填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228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99878.0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区矿柱超前卸压嗣后充填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块:将矿柱在高度方向上按照设定的高度分为若干阶段,将每个阶段沿所述矿柱的走向按照设定的尺寸分为若干矿块;卸压:在每个阶段由中间位置分别向两侧逐个矿块卸压爆破,每侧由第一阶段向最后一阶段逐层超前其后一阶段至少一个矿块进行卸压爆破;回采:在每阶段由中间位置分别向两侧逐个矿块回采矿石,每侧已卸压爆破的矿块多于已采出的矿块;充填:所述矿块采出矿石后立即用尾砂和水泥胶结充填。利用上述方法逐层超前其后一层卸压爆破,实现了安全高效的回收矿柱。

    对角式连续拉底推进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996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744458.6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角式连续拉底推进方法,该方法按照矿体的对角方向从矿体的下盘向上盘连续拉底推进,所述对角方向指由下盘一端朝向上盘对角线一端的方向。采用该方法不仅可实现连续匀速充分崩落和高效生产,大幅降低了矿柱应力集中程度和底部结构破坏的风险,同时,随着拉底空间持续推进,还可有效的降低拉底巷道和出矿水平巷道破坏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