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2475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911411257.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测试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的装置,其包括外绝热腔体,内绝热腔体,位于所述外绝热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外绝热腔体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盛放流体介质;样品容器,用于放置相变材料,位于所述内绝热腔体的内部,与所述内绝热腔体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用于盛放流体介质;温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所述内绝热腔体和样品容器中,用于测量流体介质的温度和样品的温度。本发明在内绝热腔体外部设置外绝热腔体,使内绝热腔体中流体介质的温度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温度传感器测的数据能真实反映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测试数据更准确,进而得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010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51342.6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IPC: C09K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高循环寿命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水醋酸钠加热至完全熔融,加入纳米分散剂,黏度调节剂和成核剂,搅拌,得到多相不均匀胶体分散系;(2)将持水剂加入到软水中,超声至持水剂吸水饱和,得到混合物;(3)将所述的混合物加入到所述的多相不均匀胶体分散系中,70‑100℃搅拌反应60‑90min,冷却结晶,得到具有高循环寿命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循环寿命长,相变温度稳定,热稳定好,其相变温度为50‑58℃,相变潜热为200‑230kJ/kg,此外本发明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可靠的相变结晶稳定性;本发明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2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76743.X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IPC: F28D2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式相变蓄能辐射供冷供热板及其加工方法,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换热介质流道以及位于换热介质流道一侧或两侧的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室;或其具有间隔分布的换热介质流道和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室。所述换热介质流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流道端接头,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室的两端通过堵头封闭。流道端接头由管体以及套设在管体一端的封堵环组成,堵头由封堵片以及垂直固定在封堵片侧面的夹持杆组成,或堵头由相互平行的內堵片和外堵片以及连接內堵片和外堵片的连接杆组成。本发明具有交错分布的换热介质流道和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室,结构紧凑,换热及蓄能效率高,适于工业推广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024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411257.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测试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的装置,其包括外绝热腔体,内绝热腔体,位于所述外绝热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外绝热腔体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盛放流体介质;样品容器,用于放置相变材料,位于所述内绝热腔体的内部,与所述内绝热腔体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用于盛放流体介质;温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所述内绝热腔体和样品容器中,用于测量流体介质的温度和样品的温度。本发明在内绝热腔体外部设置外绝热腔体,使内绝热腔体中流体介质的温度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温度传感器测的数据能真实反映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测试数据更准确,进而得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5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11177.9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表皮控温外墙板材。该板材包括反射/辐射涂层、潜热控温/隔热层以及混凝土基体,反射/辐射涂层包括光敏填料和有机溶剂,潜热控温/隔热层包括潜热单元与绝热单元。反射/辐射涂层涂覆于混凝土板材外表面,潜热控温/隔热层内砌于混凝土基体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热反射技术、大气窗口辐射散热技术、潜热材料恒温蓄热技术以及真空绝热技术有机融合在混凝土板材中,实现建筑表皮在夏季的“无电”控温,降低建筑空调能耗,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碳。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2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27830.6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绿色植被叶片高光谱仿生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水、亲水性聚合物、高近红外反射颜料、吸湿材料、无机水合盐、超吸水纤维和有机硅改性剂。本发明提供的仿生薄膜材料除了具有与绿色植被高度相似的光谱特征,还具有优异的常规性能,耐水性、透气性、应用场景广、使用寿命长。本发明在制备时,通过简单的浇筑固化成膜,经干燥后就可以得到各种形状和厚度的涂层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0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017140.4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9K5/06
Abstract: 一种水合盐多孔材料复合相变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相变板材中的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水合盐相变材料50%‑70%;多孔负载材料18%‑35%,导热增强材料0%‑3%,成核剂0.5%‑2%,去离子水5%‑25%,薄膜材料5‑8%。在制备时,通过多孔负载材料预处理,干料混合,水合盐浆体的制备和芯材的真空薄膜封装制成水合盐多孔材料复合相变板材。本发明提供的水合盐多孔材料复合相变板材利用薄膜负压技术显著提高水合盐相变材料使用寿命,过冷度低,蓄热性高,无泄漏,且制备方式简单快捷、成本低廉,在建筑蓄热节能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0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37398.8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热材料使用可靠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所述测试箱体内的顶部安装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提拉单元,所述提拉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相连;所述测试箱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活动连接有试验台,所述试验台内固定有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工作池,所述工作池包括加热池及冷却池;其中,所述试验台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加热池和冷却池交替地位于提拉单元的正下方。本发明所述的测试装置高度自动化,能够全面记录潜热材料全寿命周期的热历史行为,便于统计分析潜热材料在使用寿命内的故障率,实现对‑50℃~300℃超宽温区内潜热材料使用可靠性的快速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85863.0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4B38/08 , C04B28/04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基相变蓄热吸波复合板材及制备方法,包括电磁波吸收水泥基体和若干相变模块,若干相变模块设在电磁波吸收水泥基体的内部;所述电磁波吸收水泥基体包括干物料和水,干物料中各组分所占质量百分比为:水泥30%~40%,电磁波吸收功能基元10%~30%,轻骨料30%~60%;水与干物料的质量比为0.4~0.7。本发明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热量降低物体表面温度,达到降低红外辐射的目的,通过吸收电磁波降低电磁散射,达到吸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70103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1251342.6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高循环寿命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水醋酸钠加热至完全熔融,加入纳米分散剂,黏度调节剂和成核剂,搅拌,得到多相不均匀胶体分散系;(2)将持水剂加入到软水中,超声至持水剂吸水饱和,得到混合物;(3)将所述的混合物加入到所述的多相不均匀胶体分散系中,70‑100℃搅拌反应60‑90min,冷却结晶,得到具有高循环寿命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循环寿命长,相变温度稳定,热稳定好,其相变温度为50‑58℃,相变潜热为200‑230kJ/kg,此外本发明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可靠的相变结晶稳定性;本发明的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