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F6绝缘直流套管故障诊断系统及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4584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10153834.1

    申请日:2013-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SF6绝缘直流套管故障诊断系统,其包括:预防性试验仪器;在线监测装置;故障诊断后台;以及通讯装置;并同时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SF6绝缘直流套管故障诊断的特征量;(2)建立SF6绝缘直流套管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向量;(3)建立SF6绝缘直流套管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类型关联矩阵;(4)SF6绝缘直流套管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本发明基于预防性试验数据、在线监测装置数据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SF6绝缘直流套管的故障诊断,同时突破目前单一针对预防性试验或在线监测数据进行的故障诊断,提高直流系统运行检修能力。

    基于向量相似性的变压器关键参量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727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383751.6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向量相似性的变压器关键参量提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由多个基础状态量组成的变压器基础参数体系;步骤2、获取每个基础状态量的关键参量提取向量;步骤3、将变压器设备每个关键参量提取向量与关键参量提取标准向量进行向量相似性系数计算,以获取每个关键参量提取向量的相似性系数;步骤4、将所述每个关键参量提取向量的相似性系数与相似性系数标准进行比对,若关键参量提取向量的相似性系数不小于相似性系数标准,则将该关键参量提取向量定为变压器关键参量;反之,则淘汰该关键参量提取向量。本发明通过向量相似性系数,给出变压器关键参量提取方法,使运行人员可以准确掌握变压器的健康状态。

    一种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1235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454467.4

    申请日:2012-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步骤是:1、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的参数获取: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的预防性试验数据、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的带电监测数据;2、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的特征量;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的故障模式;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发生概率;建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故障模式关联矩阵;建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MOV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评价。本发明基于预防性试验、不平衡电流、历史资料进行系统的串补风险评估,同时突破国际上高能大容量MOV的设计制造问题,提高串补系统运行可靠率。

    基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海底电缆埋设保护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6756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32255.6

    申请日:2013-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海底电缆埋设保护的判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海底电缆导入高压水泵对海床的切割槽内;步骤2、探测海底电缆的实际埋深值;步骤3、获取当前海床地质土壤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步骤4、计算当前海床地质土壤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对应的最小埋深值;步骤5、将最小埋深值与实际埋深值比较,以获取海底电缆埋设保护工程进行评价。本发明在埋设的同时,通过将实际埋深值与该海床地址不排水抗剪强度土壤所对应的最小埋深值进行比对,从而判定此处埋设保护工程是否达标,不需要施工结束后再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检测,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

    一种海底电缆保护套管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81760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338233.3

    申请日:2013-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电缆保护套管,套管为一中空的管道,电缆穿于该管道中,该套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相互配合形成,套管包括前部套管、后部套管以及设置于前部套管和后部套管之间的中部套管,前部套管由上管体的上前部套管和下管体的下前部套管相互配合形成,中部套管由上管体的上中部套管和下管体的下中部套管相互配合形成,后部套管由上管体的上后部套管和下管体的下后部套管相互配合形成,套管的厚度为15mm,前部套管和后部套管均为半圆球形,中部套管为圆柱体,前部套管的外径为260mm,后部套管的外径为235mm。本实用新型安装电缆十分方便,相邻套管的配合间隙为10mm,可使套管在0-30°范围内随海浪自由转动,满足海底电缆弯曲半径的技术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