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40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27283.5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1R29/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曲面阵列的辐射特性校正方法与系统,方法包括:将曲面阵列上最接近阵列中心的两个阵元确定为校正基点;基于校正基点计算投影后曲面阵列上各阵元的阵元投影位置;投影后曲面阵列上的阵元间距与等长均匀平面阵上的阵元间距相同;获取曲面阵列上各阵元的阵元真实位置;通过计算各阵元真实位置与相应阵元投影位置之差,得到曲面阵列上各阵元的投影位置误差;利用各阵元的投影位置误差对曲面阵列的方向图进行相位补偿处理,得到曲面阵列经辐射特性校正后的方向图。通过采用改进投影法,可实现对任意曲率弯曲的均匀曲面阵列进行相位补偿,得到接近于平面阵列性能的阵列方向图,显著提升了对曲面阵列天线的相位补偿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9422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90202.X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同心圆环阵列的涡旋电磁波产生与优化方法,基于多层圆环阵列,通过对单个天线单元辐射方向图、圆环半径和圆环数目、激励信号幅度和相位等设计,实现涡旋电磁波产生与优化的目标,即携带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数的涡旋电磁波波束指向一致且具有较低的旁瓣电平。本发明利用同心圆环阵列产生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该涡旋电磁波具有扭曲的相位波前,可以提升电磁波信息调制维度,在目标探测中应用可以促进雷达综合探测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天线阵列构型、天线单元以及激励信号的优化,本发明可以使产生的涡旋电磁波具有更高的照射效率,并增强其在目标探测中应用的抗干扰能力,为基于涡旋电磁波的雷达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805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20863.9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时联合调制的阵列雷达方向图综合方法与装置,包括:确定阵列雷达的阵元激励系数初值;获取阵元激励系数初值作用下的阵列远场方向图;根据阵列远场方向图特性,将其分为主瓣区域和副瓣区域,设置主瓣区域的随机调制相位为零,保持不同脉冲间的阵列远场方向图主瓣相位相同,而对副瓣区域的相位进行规律或随机的调制,同时保持阵列远场方向图幅度不变,得到多个脉冲下不同相位特性的阵列方向图;对不同脉冲下的阵列方向图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求得空时二维阵元激励系数;将空时二维阵元激励系数作用于阵列雷达系统,综合得到空时联合调制后的阵列雷达方向图。本发明大大提升了阵列雷达抗副瓣杂波、干扰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4613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31998.5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黎曼流形的人机协同方法,包括建立人机交互模型,机器人的预测状态量与人的行为观测量采用基于黎曼流形的双四元数表示;采用泰勒展开求解先验概率分布,利用联合概率分布来求解边际概率分布,获得机器人的预测状态的后验概率分布。为了提高运行精度,将人机交互模型的建模数据划分为K个独立的数据集,并求得每个数据集的后验概率分布,构建预测框架,得到基于K个数据集融合的分布式后验概率分布。本发明应用于人机协同领域,基于黎曼流形和其切空间中建立无运动奇点的人机协作交互模型,随着机器人的隐态预测传播对人类观测的不确定性,采用分布式框架推断出更精确的机器人笛卡尔轨迹,有效提高人机协同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4204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84716.9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1S7/2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选分离雷达波形产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给定基础波形库与调制参数,其中基础波形库中包含多个基础波形矢量;以相干处理间隔为周期,一个相干处理间隔内的发射的脉冲串信号的脉冲数表示为M,将脉冲串信号中每个脉冲的产生分解为基础波形选择和脉冲调制两个过程,每个脉冲对应的基础波形矢量从基础波形库中选取,并利用调制参数实现对基础波形矢量对应的基础波形的调制,得到当前待发射的雷达脉冲信号。本发明在雷达波形产生过程中能够在基础波形库中选择任意的基础波形矢量,并利用调制参数实现对基础波形矢量对应的基础波形的调制。相比现有方法,在支持任意波形的同时降低了计算量与传输延迟,为软件化雷达波形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满足灵活变换波形、对波形进行调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474554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84094.5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赫兹频段单光子雷达系统及其目标探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模型生成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在发射端通过太赫兹QCL源重复产生并向目标发射太赫兹波脉冲信号,在接收端对太赫兹单光子回波信号的探测和接收,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单光子计数统计方式获取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率信息,通过建立基于太赫兹频段单光子的探测目标回波模型并分析时域分布特性最终得到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率信息获取方法,使目标探测灵敏度达到单光子量级;将太赫兹雷达技术与单光子探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远程非合作目标极弱回波信号的探测,解决现有太赫兹目标探测应用中作用距离受限等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85203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567627.5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钱塘科技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弧形阵列天线支架,包括天线单元、柔性阵面、柔性阵面支撑单元和柔性阵面曲率调节机构,所述柔性阵面为可弯曲形变的柔性阵面,多个天线单元可拆卸安装在柔性阵面上组成阵列天线,柔性阵面由柔性阵面支撑机构支撑,柔性阵面中部设置有柔性阵面曲率调节机构,柔性阵面曲率调节机构驱动柔性阵面中部向前或向后位移进而使柔性阵面产生弧形形变,改变柔性阵面弯曲的曲率。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可弧形形变的、且弯曲曲率可设置的阵列天线,满足共形天线测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47454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284394.3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电磁波干涉的目标三维成像方法,包括步骤1:雷达依次发射两个模态的涡旋电磁波,接收目标散射后的回波,对所述目标散射后的回波作二维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目标的两幅距离‑方位二维图像;步骤2:对所获取的两幅距离‑方位二维图像进行干涉处理,由干涉相位求得目标方位角;步骤3:根据目标方位角求得目标俯仰向坐标;步骤4:根据目标的二维图像以及俯仰向坐标,得到目标三维成像。通过对两个模态下涡旋电磁波成像在拓扑荷域作干涉而实现目标三维成像的方法,具有成像过程简单、成像效率高的优势,且能有效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像处理数据量,在实际应用中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147455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284094.5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1S17/50 , G01S17/894 , G01S7/487 , G01J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赫兹频段单光子雷达系统及其目标探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模型生成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在发射端通过太赫兹QCL源重复产生并向目标发射太赫兹波脉冲信号,在接收端对太赫兹单光子回波信号的探测和接收,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单光子计数统计方式获取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率信息,通过建立基于太赫兹频段单光子的探测目标回波模型并分析时域分布特性最终得到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率信息获取方法,使目标探测灵敏度达到单光子量级;将太赫兹雷达技术与单光子探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远程非合作目标极弱回波信号的探测,解决现有太赫兹目标探测应用中作用距离受限等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267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37670.4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达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涡旋电磁波的SAR二维成像方法及成像系统。所述成像方法根据涡旋电磁波特性、结合传统SAR成像几何关系与工作模式,建立该新体制雷达成像模型,选定涡旋电磁波收发方式、设置场景、雷达、目标参数,推导得到发射信号经阵列天线辐射后与目标相互作用后的回波方程;在距离向,通过设计产生具有大时间带宽积信号实现目标距离向高分辨信息的获取。针对涡旋电磁波引入回波中的目标信息附载项,重点设计涡旋电磁波携带的OAM模式数随慢时间变化的准则函数;最后,实现基于轨道角动量的涡旋SAR二维成像,利用涡旋电磁波与SAR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体制成像雷达,实现了高方位分辨的二维成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