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7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79363.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机转子设备及电机,旨在解决现有电机转子设备供电困难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电机转子设备包括转子本体和设置在转子本体上的取能装置,取能装置包括:底座;永磁体,其滑动设置于底座上;弹性件,其设置于底座和永磁体之间,永磁体沿底座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压缩或拉伸弹性件;线圈绕组以及储能单元,其均设置于底座上,线圈绕组与储能单元电连接,转子本体转速改变时,弹性件相对底座滑动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往复运动,以使线圈绕组切割永磁体形成的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本申请不仅能够满足电机转子设备上用电设备的供电需求,而且还能够对电机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进行充分利用,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0024.4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相变冷却的散热器的加工模具及加工方法,旨在解决如何在散热器内部流道的内壁加工形成多孔结构以提高散热效率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散热器包括:主体部,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主体部设置有流道,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通;第一端盖,其设置于第一端面;第二端盖,其设置于第二端面;加工模具包括:第一封堵件,其上连接有多个与流道对应的柱芯,柱芯分别伸进流道内时,第一封堵件将流道的一端封闭,且柱芯的侧表面与流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本申请基于加工模具采用烧结的方式在流道的内壁形成多孔介质层,能够提升散热器相变过程中的沸腾换热性能,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461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84919.0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相变冷板及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系统,旨在解决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经济、环保、容易安装和容易维护的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设备的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相变冷板包括相变工质腔、工质入口、工质出口、参考电极和冷板主体;本发明的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系统包括:相变冷板和冷凝器,相变冷板的外表面与电力电子器件的换热接触面贴合并电连接,相变冷板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相变冷板的工质入口与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相变冷板的参考电极与参考电位连接,参考电位为低电位。通过上述配置方式,本发明能够构建一个高效、经济、环保、容易安装和容易维护的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7856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43037.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动态热管理的散热装置及功率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散热器因无法针对功率器件的局部热点进行冷却,从而导致功率器件故障率提升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工质的空腔,且外壳体具有用于与热源贴合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多个温度响应单元,其均布于空腔内,每个温度响应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以使相邻的温度响应单元之间形成供冷却工质通过的通道,温度响应单元能够在环境温度改变时进行移动或者发生形变,从而改变通道的宽度。本申请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对局部热点区域进行针对性地快速冷却,从而降低功率器件的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580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42624.X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液冷换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液冷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液冷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空腔,空腔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多个第一翅片,其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连,第一翅片与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多个第二翅片,其分别与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连,第二翅片与第一翅片在第一方向上交错布置,第一翅片与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第二翅片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本申请能够增强换热装置空腔内流体的湍流效果,使空腔内冷却工质的混合更均匀,进而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955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043036.8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散热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各位置温度不均而造成形变,进而影响散热器冷却性能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工质的空腔,所述外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以及第一导热结构,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导热结构由所述外壳体的中心区域向所述外壳体的四周区域延伸,以将所述中心区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四周区域。本申请能够提高散热装置各位置温度的均匀性,降低散热装置的外壳体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形变量,提高外壳体各位置接触热阻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散热装置的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207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94720.4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B01J1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连续式旋转增压反应装置。为解决现有液相反应装置反应速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连续式旋转增压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和可自转的旋转体;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管、反应管和释压管,增压管、反应管和释压管设置成能够随旋转体转动,其中,增压管内工质流向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方向一致,释压管内工质流向与离心力方向相反。旋转体旋转时产生离心力,沿工质流动方向的压力在增压管内是增压过程,在释压管内是降压过程,反应物在反应管内达到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最佳反应窗口,保证反应速率,本发明的连续式平推流反应系统,不仅可实现工艺的连续化生产,反应体系的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而且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945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6751.3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水轮发电机组的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因空冷器表面结露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水轮发电机组的换热系统包括:蒸发冷却装置,其用于对水轮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进行冷却,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空冷器,其设置于水轮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的外侧;桥接管路,其连通设置于冷凝器和空冷器之间;总进液管路,其与冷凝器或桥接管路连通,用于向冷凝器和空冷器内通入冷却液;总排液管路,其与空冷器或桥接管路连通,用于将冷凝器和空冷器内的冷却液排出。本申请能够改善空冷器表面的结露现象,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97676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70525.8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强化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强化换热结构及加工方法,旨在解决换热效果较差且在成本控制或工艺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包括基板和肋体,肋体固定设置于基板能够与换热介质相接触的表面上,基板和肋体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提升气化核心数目和成核位点密度的微沟槽,微沟槽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增加换热面和提升换热介质扰动的不规则颗粒,在含有流道的基板及肋体结构表面上通过设置电火花机不同的输出功率或分多次处理,使微沟槽、球状或丝状颗粒参数与沸腾换热工况相匹配,最大化的提高热交换效率,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324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6297.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齐鲁中科电工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院
IPC: F16K17/164 , F16K2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阀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吸盘式安全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排气动作稳定性差,灵敏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阀体和第一吸盘,阀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进气口,第一吸盘内部设置有沟槽面,第一吸盘设置于阀体内,第一吸盘能够覆盖排气口,阀体顶部内壁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排气槽,当沟槽面延伸至排气槽内时,阀体启动排气动作,通过高弹吸盘及特殊结构相配合,利用压力作用使吸盘发生扩张和收缩形成排气和密封状态,具有排气动作稳定性好以及启闭灵敏性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