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微结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634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0124248.7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微结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冶金级微米硅分散于有机分散液中;(2)配制HF‑金属盐溶液作为刻蚀剂,将刻蚀剂缓慢加入硅的预分散液中,得到表面沉积有金属颗粒的微米硅;(3)将表面沉积有金属颗粒的微米硅重新分散于有机分散液中;(4)将HF‑H2O2溶液加入硅的分散液中,间歇性加入有机分散液;(5)将多孔硅浸泡在HNO3溶液中,得到高纯度多孔硅;(6)将高纯度多孔硅通过氧化程度可控的球磨处理。本发明采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氧化程度可控的球磨联用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表面光滑包裹一层致密氧化层SiOx,且内部富含微孔的纳微结构硅负极材料,可以缩短锂离子传输路径和容纳硅体积膨胀,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基于金属介入金属热还原制备纳米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5161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935278.7

    申请日:2016-10-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介入的金属热还原制备纳米硅的方法,利用金属离子溶液以及液态硅源作为原料,通过共沉积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以此前驱体与金属热还原反应还原剂混合,控制反应条件,金属热还原反应后将介入金属去除,从而制备得到具有多种形貌的纳米硅颗粒。由于前驱体的多孔结构,利于还原过程中还原剂金属的渗入,使反应得以更均匀地进行。反应产物的微观结构能够通过调节金属的种类和量进行调节,因此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硅颗粒具有外观形貌均一、孔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高和制备成本低的特点。该方法利用水玻璃等硅源和金属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生产,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循环水冷式退热装置及退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4902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0698260.4

    申请日:2024-05-31

    Inventor: 陈舒悦 陈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冷式退热装置及退热方法,包括控制箱、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分别设置在控制箱两侧,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端部均与控制箱内部连通,所述控制箱内部填充有冷却水,所述控制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还包括:水冷装置,该水冷装置用于对患者身体部位进行降温,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远离控制箱的一端均与水冷装置连通;降温装置,该降温装置设置在控制箱一侧,所述降温装置用于对控制箱内部储存的水进行降温,本发明涉及发热病人降温技术领域。该循环水冷式退热装置及退热方法,方便自动控制水冷装置的开闭,无需人工对体表温度进行检测控制,从而使得使用及操作更加方便。

    一种智能安全的红外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15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28538.8

    申请日:2024-06-06

    Inventor: 陈舒悦 陈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安全的红外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滑道,所述移动滑道内壁通过电子滑块滑动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开设有支撑凹槽,还包括:治疗机构,该治疗机构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治疗机构用于对工作平台上的患者进行治疗,所述治疗机构顶部与固定支架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凹槽内部,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对工作平台上方的患者进行支撑,本发明涉及红外治疗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安全的红外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方便时照射温度能够保持在一定区间内部,避免温度较低时治疗效果较差,温度较高时产生烫伤的情况。

    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13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03372.5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 H01M4/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所述的核壳结构包括由碳层构成的外壳以及由多孔纳米硅构成的内核;所述的外壳和内核之间具有空隙层;其制备方法为将二氧化硅颗粒通过镁粉进行镁热还原反应,还原产物通过有机高分子碳源进行原位包覆后,炭化,炭化产物采用氢氟酸腐蚀,即得硅碳复合材料,该硅碳复合材料稳定性好,且能很好地缓冲硅体积膨胀,提高材料导电性,从而保证电极的循环稳定性;硅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来源广泛,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循环水冷式退热装置及退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49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98260.4

    申请日:2024-05-31

    Inventor: 陈舒悦 陈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冷式退热装置及退热方法,包括控制箱、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分别设置在控制箱两侧,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端部均与控制箱内部连通,所述控制箱内部填充有冷却水,所述控制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还包括:水冷装置,该水冷装置用于对患者身体部位进行降温,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远离控制箱的一端均与水冷装置连通;降温装置,该降温装置设置在控制箱一侧,所述降温装置用于对控制箱内部储存的水进行降温,本发明涉及发热病人降温技术领域。该循环水冷式退热装置及退热方法,方便自动控制水冷装置的开闭,无需人工对体表温度进行检测控制,从而使得使用及操作更加方便。

    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13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503372.5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所述的核壳结构包括由碳层构成的外壳以及由多孔纳米硅构成的内核;所述的外壳和内核之间具有空隙层;其制备方法为将二氧化硅颗粒通过镁粉进行镁热还原反应,还原产物通过有机高分子碳源进行原位包覆后,炭化,炭化产物采用氢氟酸腐蚀,即得硅碳复合材料,该硅碳复合材料稳定性好,且能很好地缓冲硅体积膨胀,提高材料导电性,从而保证电极的循环稳定性;硅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来源广泛,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纳微结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634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24248.7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微结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冶金级微米硅分散于有机分散液中;(2)配制HF-金属盐溶液作为刻蚀剂,将刻蚀剂缓慢加入硅的预分散液中,得到表面沉积有金属颗粒的微米硅;(3)将表面沉积有金属颗粒的微米硅重新分散于有机分散液中;(4)将HF-H2O2溶液加入硅的分散液中,间歇性加入有机分散液;(5)将多孔硅浸泡在HNO3溶液中,得到高纯度多孔硅;(6)将高纯度多孔硅通过氧化程度可控的球磨处理。本发明采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氧化程度可控的球磨联用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表面光滑包裹一层致密氧化层SiOx,且内部富含微孔的纳微结构硅负极材料,可以缩短锂离子传输路径和容纳硅体积膨胀,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基于金属介入金属热还原制备纳米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5161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35278.7

    申请日:2016-10-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介入的金属热还原制备纳米硅的方法,利用金属离子溶液以及液态硅源作为原料,通过共沉积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以此前驱体与金属热还原反应还原剂混合,控制反应条件,金属热还原反应后将介入金属去除,从而制备得到具有多种形貌的纳米硅颗粒。由于前驱体的多孔结构,利于还原过程中还原剂金属的渗入,使反应得以更均匀地进行。反应产物的微观结构能够通过调节金属的种类和量进行调节,因此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硅颗粒具有外观形貌均一、孔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高和制备成本低的特点。该方法利用水玻璃等硅源和金属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生产,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