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92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53924.5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H01M4/58 , H01M10/054 , C01B2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钠正极材料结构通式为:Na4‑yMn1‑xVMx(PO4)3,其中0<x≤0.2,0≤y≤0.5,M为Ce、Al和Cu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的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掺杂金属后各元素间的协同作用,制备的钠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4136.3
申请日:2024-05-14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提供了一种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常规三轴本构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单轴峰值应力、单轴峰值应变关于骨架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以及三轴峰值应力/单轴峰值应力、三轴峰值应变/单轴峰值应变关于围压/单轴峰值应力的表达式,采用延性修正系数对现有Popovics三轴本构模型中的本构曲线决定因子进行修正,根据延性修正系数建立适用于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修正Popovics三轴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常规三轴应力应变曲线随围压增大的峰后延性波动式增减现象,并以骨架体积分数作为参数,具有模型简单、参数少、计算结果可靠的优点,可为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90906.1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湖南省衡永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Inventor: 何亮 , 刘汉宏 , 刘峥嵘 , 丁国华 , 李明镜 , 张任军 , 王海林 , 杨雄 , 蒋胜波 , 陈兆 , 杨飞 , 余国平 , 王德民 , 徐伟 , 张鹏 , 龚琛杰 , 康磊 , 欧阳宇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岭隧道防水层土工织物横向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厚度系数修正土工织物的固体体积分数,采用纤维取向系数对纤维所受流体初始阻力以及纤维初始长度进行修正,得到纤维所受流体总阻力,再基于达西定律计算渗透系数并采用厚度系数修正横向渗透系数阻力模型;采用厚度系数修正最大孔隙直径、截面面积,同时根据现有数据建立分形维数的经验公式,进而建立修正横向渗透系数分形模型;以土工织物的面密度与厚度的乘积作为划界指标,将两个模型联立成综合模型。该模型既能考虑纤维乱向分布与外加荷载作用对土工织物横向渗透的影响,又能适用于不同厚度、面密度土工织物的横向渗透系数预测,预测精度高,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52504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65114.2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铁院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公开了钢纤维‑二元骨料体系填充密度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该方法是获得钢纤维‑二元骨料体系的建模基本参数,确定不同钢纤维对不同骨料的扰动作用系数和在钢纤维扰动作用下不同骨料的虚拟残余填充密度,然后在原有CP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互作用系数的修正计算公式,并获得了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填充密度预测模型,然后应用该模型对填充密度进行预测;本发明充分吸纳了现有技术中CPM模型的框架,并基于纤维扰动作用系数、松动效应系数和壁效应系数,创新性提出一种钢纤维‑二元骨料体系的填充密度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其适用范围更广,预测精度较高,有效避免现有方法中的盲目性,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53411.0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骨料混合堆积体的填充密度及空隙率预测方法,其步骤为:划分粒径区间;计算各类钢纤维的等效球体粒径:计算钢纤维与各粒径区间骨料的等效粒径比;计算单根纤维对周边骨料的微扰动体积;计算混凝土中的第k种纤维的纤维根数;测量各粒径区间骨料的填充密度;计算纤维扰动下各骨料粒径区间i的虚拟填充密度;计算虚拟骨架体系的虚拟填充密度,计算骨料颗粒骨架实际填充密度及骨料颗粒骨架空隙率。本发明将钢纤维纳入堆积密度计算模型,解决了现有计算模型无法考虑钢纤维种类和掺量的问题,可以获得准确的骨架混合体系在纤维扰动情况下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进而为钢纤维/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定量化精细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453411.0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骨料混合堆积体的填充密度及空隙率预测方法,其步骤为:划分粒径区间;计算各类钢纤维的等效球体粒径:计算钢纤维与各粒径区间骨料的等效粒径比;计算单根纤维对周边骨料的微扰动体积;计算混凝土中的第k种纤维的纤维根数;测量各粒径区间骨料的填充密度;计算纤维扰动下各骨料粒径区间i的虚拟填充密度;计算虚拟骨架体系的虚拟填充密度,计算骨料颗粒骨架实际填充密度及骨料颗粒骨架空隙率。本发明将钢纤维纳入堆积密度计算模型,解决了现有计算模型无法考虑钢纤维种类和掺量的问题,可以获得准确的骨架混合体系在纤维扰动情况下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进而为钢纤维/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定量化精细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19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0594136.3
申请日:2024-05-14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提供了一种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常规三轴本构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单轴峰值应力、单轴峰值应变关于骨架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以及三轴峰值应力/单轴峰值应力、三轴峰值应变/单轴峰值应变关于围压/单轴峰值应力的表达式,采用延性修正系数对现有Popovics三轴本构模型中的本构曲线决定因子进行修正,根据延性修正系数建立适用于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修正Popovics三轴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常规三轴应力应变曲线随围压增大的峰后延性波动式增减现象,并以骨架体积分数作为参数,具有模型简单、参数少、计算结果可靠的优点,可为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9196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12142.7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钠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碳源、钒源、锰源、钠源、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得到A液;将磷源、表面活性剂和水得到B液;而后将A液和B液混合进行反应,得到混合浆料;S2:将所述混合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S3:将所述前驱体依次进行预烧结处理和烧结处理,即得所述钠电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在原料体系中引入表面活性剂作为稳定剂,同时优化原料的混合方式,能够改善复合材料形貌,提升材料的稳定性,最终兼顾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702274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424563.8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测定和/或计算原材料的性能参数;步骤S2、构建过剩砂层模型以及过剩浆体模型,利用过剩砂层模型确定参数ts,所述ts表示粗骨料表面的过剩填充砂层厚度,用于反映固相材料在不同细骨料占比下的滚动效应,实现对粗骨料和细骨料体积比例间的关联;利用过剩浆体模型确定参数tp,所述tp表示粗骨料和细骨料表面的过剩浆体填充层厚度,用于反映自密实混凝土在不同浆体材料占比下的润滑效应,实现对粗骨料、细骨料和浆体体积比例间的关联;步骤S3、确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动态调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而适应了对不同地域原材料和施工环境变化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70227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24563.8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测定和/或计算原材料的性能参数;步骤S2、构建过剩砂层模型以及过剩浆体模型,利用过剩砂层模型确定参数ts,所述ts表示粗骨料表面的过剩填充砂层厚度,用于反映固相材料在不同细骨料占比下的滚动效应,实现对粗骨料和细骨料体积比例间的关联;利用过剩浆体模型确定参数tp,所述tp表示粗骨料和细骨料表面的过剩浆体填充层厚度,用于反映自密实混凝土在不同浆体材料占比下的润滑效应,实现对粗骨料、细骨料和浆体体积比例间的关联;步骤S3、确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动态调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而适应了对不同地域原材料和施工环境变化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