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951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475811.9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发射初至拾取方法,公开了一种岩体声发射初至自适应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监测信号的包络曲线;S2、确定所述监测信号的包络周期;S3、对所述包络曲线进行去除周期变化和异常值后获得趋势曲线;S4、通过判定曲线对所述趋势曲线进行判断,以自动识别声发射初至点。本发明能自动判别监测信号有无声发射,并自动识别声发射初至,且对初至拾取的适应性强、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9976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0961525.7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大断面连续回收采场残留顶底柱的采矿方法。该方法依据薄板理论,超前支护理论对胶结充填体下顶底柱回收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形成了完整的采矿工艺,解决了传统进路式小断面回采能力低、分层式回采安全性较差的缺点。本发明通过超强注浆和超前锚杆对保护顶板上部胶结充填体进行超前加固,使其形成为高强度加固假顶,避免了留设过厚的矿石顶板,在提高回收率的同时又充分保证了回采的安全。本发明包括采场布置、采场结构参数设计、加固假顶设计,加固假顶施工工艺以及采切、回采、充填等工艺。本发明具有生产能力大、回收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4951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475811.9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发射初至拾取方法,公开了一种岩体声发射初至自适应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监测信号的包络曲线;S2、确定所述监测信号的包络周期;S3、对所述包络曲线进行去除周期变化和异常值后获得趋势曲线;S4、通过判定曲线对所述趋势曲线进行判断,以自动识别声发射初至点。本发明能自动判别监测信号有无声发射,并自动识别声发射初至,且对初至拾取的适应性强、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7831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1133931.8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拱弧形顶柱结构的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顶部采用拱弧形顶柱结构,回采时沿采场高度,自上而下分段回采,回采完毕后从采场顶部采用高浓度尾砂胶结嗣后两次充填,其中,拱弧形顶柱结构是指顶柱的底面为拱弧形曲面。该方法将拱弧形顶柱结构运用至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并形成了相应的顶柱结构体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用平直梁板顶柱抗弯能力差以及接顶难的难题,充分发挥了岩石的承载能力,减少了顶柱厚度,增大了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9761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61525.7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大断面连续回收采场残留顶底柱的采矿方法。该方法依据薄板理论,超前支护理论对胶结充填体下顶底柱回收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形成了完整的采矿工艺,解决了传统进路式小断面回采能力低、分层式回采安全性较差的缺点。本发明通过超强注浆和超前锚杆对保护顶板上部胶结充填体进行超前加固,使其形成为高强度加固假顶,避免了留设过厚的矿石顶板,在提高回收率的同时又充分保证了回采的安全。本发明包括采场布置、采场结构参数设计、加固假顶设计,加固假顶施工工艺以及采切、回采、充填等工艺。本发明具有生产能力大、回收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7831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33931.8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拱弧形顶柱结构的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顶部采用拱弧形顶柱结构,回采时沿采场高度,自上而下分段回采,回采完毕后从采场顶部采用高浓度尾砂胶结嗣后两次充填,其中,拱弧形顶柱结构是指顶柱的底面为拱弧形曲面。该方法将拱弧形顶柱结构运用至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并形成了相应的顶柱结构体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用平直梁板顶柱抗弯能力差以及接顶难的难题,充分发挥了岩石的承载能力,减少了顶柱厚度,增大了回收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