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1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58476.9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C07D311/62 , C09K1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沙棘籽粕中高效制备高纯度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本工艺的步骤如下:(1)将沙棘籽脱脂后,干燥粉碎过筛;(2)利用超高压设备,对沙棘籽粕进行前处理,再采取超声波提取的方法梯度提取低聚原花青素:(3)离心分离;(4)高压浓缩;(5)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分离花青素二聚体;(6)利用分子筛分离不同聚合度的高纯度原花青素低聚体(平均聚合度3~4);(7)冷冻干燥;(8)将花青素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粉末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建立并优化一种简单、高效地解聚与提取分离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尤其是平均聚合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801279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59544.5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官能团化半焦修饰方法,是将半焦浸渍于足够量的蒸馏水中,160~300℃、1.5~5Mpa下活化2~3h,再浸渍于足够量的体积浓度5%~12%的氨水溶液中30~50min,以功率800~1200W的微波辐照15~30min,干燥得到氮官能团化半焦。本发明所述修饰方法增加了半焦的比表面积和碱性基团含量,降低了半焦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增强了半焦对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吸附,提高了CH4/CO2重整制合成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经本发明方法修饰的半焦中没有引入其他元素,有利于半焦的后处理,对环境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377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432198.1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用培养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7~10g,尿素2~4g,磷酸氢二钾2~3g,磷酸二氢钾0.5~2g,硫酸镁0.5~1.5g,氯化钠3~5g,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1~3mL,去离子水余量,其中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中含MnCl23.5~4.5mmol/L,MoSO42.0~2.8mmol/L,FeSO43.6~4.6mmol/L,嘌呤碱10~20mmol/L,VB218~23mmol/L,乙酰胺12~20mmol/L。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为铜绿假单胞菌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使用本发明培养基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时间快,菌株耐受性高,适应能力强,对苯酚的降解效率达96%以上,对氯苯的降解效率达9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16690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17984.7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多酚及其组分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步骤如下:S1: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复合材料;S2: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S3:制备纳米金/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修饰的工作电极;S4:将构建传感器置于不同浓度的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芦丁的标准溶液中,绘制工作曲线;S5:将构建传感器置于柠檬酸缓冲液中,进行检测;S6:将步骤S5中的氧化峰电流值记录下来,根据步骤S4的工作曲线,测得样品中总儿茶素、芦丁及茶多酚的浓度;该发明制备的传感器可同时测得出儿茶素类化合物和芦丁含量,检测时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801279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059544.5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官能团化半焦修饰方法,是将半焦浸渍于足够量的蒸馏水中,160~300℃、1.5~5Mpa下活化2~3h,再浸渍于足够量的体积浓度5%~12%的氨水溶液中30~50min,以功率800~1200W的微波辐照15~30min,干燥得到氮官能团化半焦。本发明所述修饰方法增加了半焦的比表面积和碱性基团含量,降低了半焦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增强了半焦对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吸附,提高了CH4/CO2重整制合成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经本发明方法修饰的半焦中没有引入其他元素,有利于半焦的后处理,对环境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378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432500.3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恶臭假单胞菌用培养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牛肉膏7~13g,尿素2~5g,磷酸氢二钾2~3g,磷酸二氢钾0.5~2g,氯化钙0.3~1.2g,硝酸钠3.4~5.6g,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1~5mL,去离子水余量,其中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中含MoSO42.4~3.6mmol/L,CuCl21.5~2.8mmol/L,ZnCl23.0~4.0mmol/L,FeSO44.2~4.8mmol/L,尿嘧啶15~21mmol/L,VB620~35mmol/L,L-色氨酸30~50mmol/L。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为恶臭假单胞菌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使用本发明培养基培养恶臭假单胞菌培养时间快,菌株耐受性高,适应能力强,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达94.5%以上,同时还对含苯环和硝基类物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669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517984.7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多酚及其组分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步骤如下:S1: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复合材料;S2: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S3:制备纳米金/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修饰的工作电极;S4:将构建传感器置于不同浓度的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芦丁的标准溶液中,绘制工作曲线;S5:将构建传感器置于柠檬酸缓冲液中,进行检测;S6:将步骤S5中的氧化峰电流值记录下来,根据步骤S4的工作曲线,测得样品中总儿茶素、芦丁及茶多酚的浓度;该发明制备的传感器可同时测得出儿茶素类化合物和芦丁含量,检测时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378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432500.3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恶臭假单胞菌用培养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牛肉膏7~13g,尿素2~5g,磷酸氢二钾2~3g,磷酸二氢钾0.5~2g,氯化钙0.3~1.2g,硝酸钠3.4~5.6g,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1~5mL,去离子水余量,其中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中含MoSO42.4~3.6mmol/L,CuCl21.5~2.8mmol/L,ZnCl23.0~4.0mmol/L,FeSO44.2~4.8mmol/L,尿嘧啶15~21mmol/L,VB620~35mmol/L,L-色氨酸30~50mmol/L。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为恶臭假单胞菌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使用本发明培养基培养恶臭假单胞菌培养时间快,菌株耐受性高,适应能力强,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达94.5%以上,同时还对含苯环和硝基类物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377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432198.1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用培养基,每1000mL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7~10g,尿素2~4g,磷酸氢二钾2~3g,磷酸二氢钾0.5~2g,硫酸镁0.5~1.5g,氯化钠3~5g,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1~3mL,去离子水余量,其中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溶液中含MnCl23.5~4.5mmol/L,MoSO42.0~2.8mmol/L,FeSO43.6~4.6mmol/L,嘌呤碱10~20mmol/L,VB218~23mmol/L,乙酰胺12~20mmol/L。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为铜绿假单胞菌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使用本发明培养基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时间快,菌株耐受性高,适应能力强,对苯酚的降解效率达96%以上,对氯苯的降解效率达9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7244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95200.8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降解杏仁油/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分为两步骤:一是提取山杏杏仁油,先将山杏杏粉碎后干燥备用,称取适量杏仁粗粉置于提取管中,提取瓶内加入正己烷溶液,在索式提取器中回流,结束后将溶液置于旋转蒸发器中,将溶剂蒸发得到杏仁油,于冰箱储存备用;二是杏仁油/聚乳酸薄膜的制备,将聚乳酸、三氯甲烷溶液和杏仁油混合,经过搅拌,超声提取,离心,最后制得杏仁油/PLA薄膜。杏仁油/PLA薄膜可用于果蔬的保鲜贮藏,在保证了聚乳酸生物可降解性的同时,薄膜的柔顺性和水蒸气阻隔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赋予了薄膜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可降解包装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