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浮床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826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93884.8

    申请日:2016-06-27

    IPC分类号: C02F3/32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态浮床。包括浮床载体,在所述的载体上设置有太阳能曝气装置;在所述的浮床载体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在水面以下还设置有微生物载床,所述的微生物载床与浮床载体通过连接件平行对应设置。本发明的挺水植物床体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耐腐蚀,防冻环保,使用寿命长;并且在种植床上种植耐寒植物,使生态浮床系统在冬季亦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本发明采用挺水植物与微生物相结合,形成了挺水植物‑微生物的双重处理系统,促进了污染物的快速降解、转化。

    植物生态浮床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73652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665797.1

    申请日:2016-06-27

    IPC分类号: C02F3/32 C02F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生态浮床。包括浮床载体,在所述的载体上设置有太阳能曝气装置;在所述的浮床载体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在水面以下还设置有微生物载床,所述的微生物载床与浮床载体通过连接件平行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挺水植物床体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耐腐蚀,防冻环保,使用寿命长;并且在种植床上种植耐寒植物,使生态浮床系统在冬季亦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挺水植物与微生物相结合,形成了挺水植物-微生物的双重处理系统,促进了污染物的快速降解、转化。

    原位临时净化集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156980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166030.0

    申请日:2016-10-31

    IPC分类号: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原位临时净化集成系统,主要针对污水处理厂建设周期内不能进行污水处理的问题,提出了原位临时净化集成系统,包括设置在暗涵段的接触氧化段和设置在暗涵出口的生态拦截墙;接触氧化段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格栅、砂池和用于对水体曝气的曝气区域;曝气区域包括曝气装置和分解装置,曝气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水体底部的曝气口,分解装置包括若干人工水草飘带、与各水草飘带底端连接的飘带支架以及用于将飘带支架固定在水体底部的固定支架;生态拦截墙包括若干固定桩、与各固定桩连接的至少一个笼网、设置在笼网内的填料以及种植在填料顶部的植物。本实用新型对水体污染有很明显的净化效果。

    一种有机废水的湿式氧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129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810018923.8

    申请日:2018-01-09

    发明人: 张雷燕 余波

    IPC分类号: C02F9/10 C02F1/72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废水的湿式氧化处理系统。包括湿式氧化处理单元,太阳能加热单元;所述湿式氧化处理单元包括湿式深井反应器和用于向湿式深井反应器内有机废水中通入氧气的高压氧气储罐,所述湿式深井反应器与高压氧气储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保温油罐,所述保温油罐通过循环油泵与湿式深井反应器的换热管连通、用于对湿式深井反应器中的有机废水进行加热。本发明利用湿式深井反应器能够对废水进行加热氧化反应,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CO2和H2O,实现了对有机废水快速有效的处理,利用设置的太阳能加热单元,能够对换热介质进行加热,为氧化反应提供热量,降低能耗。

    用于河道排污风险点的净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5571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819074.1

    申请日:2017-09-12

    发明人: 张雷燕

    IPC分类号: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河道排污风险点的净化系统及方法。所述的包括下述步骤:利用污水收集器将污水收集;将污水收集后输送到预处理单元进行预处理步骤;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微生物强化处理单元进行微生物强化处理步骤;利用人工湿地单元对强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处理的步骤。本发明可在河道原位处理,设置于副河槽中,不影响河道的行洪功能,适用于两侧用地不足的河道,由多项技术优化组合,构成了较完善的生态净化系统,发挥了微生物和人工湿地等多种技术互补、协同作用的集成优势,实现河道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的有机统一。

    一种碳纤维生态基高效泛氧化塘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1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94241.9

    申请日:2018-10-15

    IPC分类号: C02F3/30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生态基高效泛氧化塘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设置在河道一侧的泛氧化塘和设置在所述泛氧化塘内的碳纤维生态基及曝气系统;所述泛氧化塘的池体由中间的隔墙分成廊道,每个廊道内均设有碳纤维生态基和曝气系统;所述隔墙的末端设有过水口,泛氧化塘的池底部布置PVC管架;所述曝气系统连接有曝气软管,泛氧化塘内还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施工时工序较多且各个单元间相互依赖性强,维护和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大规模凝聚微生物群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整个方案可利用现有池塘或废弃鱼塘进行改造,减少征地,运营费用低、管理维护简单。

    用于山体雨水海绵化收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8325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874486.X

    申请日:2018-07-31

    发明人: 张雷燕

    IPC分类号: E03F3/04 C02F3/32 A01G24/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山体雨水海绵化收集系统。所述的系统至少包括沿雨水汇流路线设置的置石排水渠;其中,所述的置石排水渠包括沙层和设置在沙层上的鹅卵石层。本发明可用于公园海绵化改造中的雨水收集,控制径流总量、缓解排水防洪压力,有效削减径流污染,而且能充分、有效地“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水资源,也降低污水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