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6610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880009327.8
申请日:2008-03-17
IPC: B65D51/24 , G06K19/07 , G06K19/077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妨碍将信息发射到IC标签和从IC标签接收信息的具有IC标签的塑料盖,可靠地将产品信息输入至IC标签,并且可靠地输出被输入的产品信息。塑料盖具有设置于顶板(21)的上表面的存储产品信息的IC标签(10)。顶板(21)由环状凸缘(35)和凹部(37)形成,凹部(37)包括连续至环状凸缘(35)的内周缘的侧壁(37a)和连续至侧壁(37a)的下端的底(37b)。IC标签(10)被以覆盖凹部(37)的方式安装至环状凸缘(35)。IC标签(10)和底(37b)之间的间隙被保持成当底(37b)的背面与水接触时不妨碍将信号发射到IC标签和从IC标签接收信号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068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80007969.X
申请日:2007-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喷嘴及形成复合喷嘴的注射成形装置。在该复合喷嘴中,安装在芯上的套管在注射成形时不偏移、套管的端面不在喷嘴主体内露出。在以配设有作为中间层的功能性树脂层的筒状套管作为型芯而外套于注射成形模的芯构件上的状态下,对喷嘴主体进行注射成形,从而实际上使套管的仅内周面在喷嘴主体的内周面露出。喷嘴主体的内周面的一端部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从与套管的一端侧的内周缘对齐的位置或者从比该套管的一端侧内周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朝向喷嘴主体的一端向径向外方倾斜的倾斜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068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80007969.X
申请日:2007-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喷嘴及形成复合喷嘴的注射成形装置。在该复合喷嘴中,安装在芯上的套管在注射成形时不偏移、套管的端面不在喷嘴主体内露出。在以配设有作为中间层的功能性树脂层的筒状套管作为型芯而外套于注射成形模的芯构件上的状态下,对喷嘴主体进行注射成形,从而实际上使套管的仅内周面在喷嘴主体的内周面露出。喷嘴主体的内周面的一端部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从与套管的一端侧的内周缘对齐的位置或者从比该套管的一端侧内周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朝向喷嘴主体的一端向径向外方倾斜的倾斜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646610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880009327.8
申请日:2008-03-17
IPC: B65D51/24 , G06K19/07 , G06K19/077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妨碍将信息发射到IC标签和从IC标签接收信息的具有IC标签的塑料盖,可靠地将产品信息输入至IC标签,并且可靠地输出被输入的产品信息。塑料盖具有设置于顶板(21)的上表面的存储产品信息的IC标签(10)。顶板(21)由环状凸缘(35)和凹部(37)形成,凹部(37)包括连续至环状凸缘(35)的内周缘的侧壁(37a)和连续至侧壁(37a)的下端的底(37b)。IC标签10被以覆盖凹部(37)的方式安装至环状凸缘(35)。IC标签(10)和底(37b)之间的间隙被保持成当底(37b)的背面与水接触时不妨碍将信号发射到IC标签和从IC标签接收信号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78582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210249415.3
申请日:2009-06-22
Applicant: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23 , B65D41/62 , B65D51/245 , B65D2203/10 , B65D2251/0015 , B65D2251/0078 , G06K19/07749 , G06K19/07758 , G06K19/07771
Abstract: 提供一种设置有IC标签的树脂顶盖,该树脂顶盖可用作装配到金属盖的顶盖,并且使IC标签设置成能够不受金属盖干扰地发射和接收信号。一种树脂顶盖(20),其用于装配至金属盖(50),所述树脂顶盖包括顶板(21)和筒状侧壁(23),所述金属盖装配至所述筒状侧壁中。在所述筒状侧壁(23)的内表面上的上方部分形成台阶(25)或突起(30),以防止装配在所述筒状侧壁(23)中的所述金属(50)盖向上运动。设置有IC芯片(5)的IC标签(10)以与装配在所述筒状侧壁(23)中的所述金属盖(50)的顶板(51)保持预定距离(D)的方式被安装至所述树脂顶盖的顶板(21)。
-
公开(公告)号:CN11345399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80013500.2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实现设置空间的狭小化的小袋以及小袋的制造方法。一种具有襟部(22)的小袋(10),该小袋(10)具备小袋主体(20)以及配置在小袋主体(20)内的内侧支承构件(70),该小袋主体(20)具有内容物容纳部(21)以及隔着内容物容纳部(21)对置的第一被固接部(24)和第二被固接部(25),该内侧支承构件(70)具有固接于第一被固接部(24)的第一固接部(71)以及固接于第二被固接部(25)的第二固接部(72)。
-
公开(公告)号:CN102056815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980121334.1
申请日:2009-06-22
Applicant: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IPC: B65D51/24 , G06K19/00 , G06K19/07 , G06K1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23 , B65D41/62 , B65D51/245 , B65D2203/10 , B65D2251/0015 , B65D2251/0078 , G06K19/07749 , G06K19/07758 , G06K19/07771
Abstract: 提供一种设置有IC标签的树脂顶盖,该树脂顶盖可用作装配到金属盖的顶盖,并且使IC标签设置成能够不受金属盖干扰地发射和接收信号。一种树脂顶盖(20),其用于装配至金属盖(50),所述树脂顶盖包括顶板(21)和筒状侧壁(23),所述金属盖装配至所述筒状侧壁中。在所述筒状侧壁(23)的内表面上的上方部分形成台阶(25)或突起(30),以防止装配在所述筒状侧壁(23)中的所述金属(50)盖向上运动。设置有IC芯片(5)的IC标签(10)以与装配在所述筒状侧壁(23)中的所述金属盖(50)的顶板(51)保持预定距离(D)的方式被安装至所述树脂顶盖的顶板(21)。
-
公开(公告)号:CN11324279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80083554.3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波炉加热的聚酯包装袋,其耐热性和机械强度优异,并且还具有包装袋所要求的柔软性和优异的耐冲击性。包装袋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聚酯系多层膜,该聚酯系多层膜包括由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的最内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形成的层和/或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形成的层。该包装袋的特征进一步在于,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包括通过激光照射而使其非结晶化或低结晶化的热封性部分,并且该包装袋通过以下形成:使聚酯系多层膜的最内层彼此相对并且叠加,并且使热封性部分热封。
-
公开(公告)号:CN10278582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49415.3
申请日:2009-06-22
Applicant: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23 , B65D41/62 , B65D51/245 , B65D2203/10 , B65D2251/0015 , B65D2251/0078 , G06K19/07749 , G06K19/07758 , G06K19/07771
Abstract: 提供一种设置有IC标签的树脂顶盖,该树脂顶盖可用作装配到金属盖的顶盖,并且使IC标签设置成能够不受金属盖干扰地发射和接收信号。一种树脂顶盖(20),其用于装配至金属盖(50),所述树脂顶盖包括顶板(21)和筒状侧壁(23),所述金属盖装配至所述筒状侧壁中。在所述筒状侧壁(23)的内表面上的上方部分形成台阶(25)或突起(30),以防止装配在所述筒状侧壁(23)中的所述金属(50)盖向上运动。设置有IC芯片(5)的IC标签(10)以与装配在所述筒状侧壁(23)中的所述金属盖(50)的顶板(51)保持预定距离(D)的方式被安装至所述树脂顶盖的顶板(21)。
-
公开(公告)号:CN11345399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80013500.2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成实现设置空间的狭小化的小袋以及小袋的制造方法。一种具有襟部(22)的小袋(10),该小袋(10)具备小袋主体(20)以及配置在小袋主体(20)内的内侧支承构件(70),该小袋主体(20)具有内容物容纳部(21)以及隔着内容物容纳部(21)对置的第一被固接部(24)和第二被固接部(25),该内侧支承构件(70)具有固接于第一被固接部(24)的第一固接部(71)以及固接于第二被固接部(25)的第二固接部(7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