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4657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32373.X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无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392 , G06F30/394 , G06F30/396 , G06F30/398 ,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5/06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集成电路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商用物理设计工具和静态时序分析工具对电路进行物理设计和静态时序分析,提取电路布线前路径的时序和物理信息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然后利用transformer网络捕获路径中各级单元的时序和物理相关性,并利用残差预测结构对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值进行校准,最终输出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值。与传统静态时序分析流程相比,本发明可以在布线前准确且高效地预测布线后路径延时,从而有效指导电路布线前设计与优化,对于加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1465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832373.X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无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392 , G06F30/394 , G06F30/396 , G06F30/398 ,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N3/084 , G06F115/06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集成电路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商用物理设计工具和静态时序分析工具对电路进行物理设计和静态时序分析,提取电路布线前路径的时序和物理信息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然后利用transformer网络捕获路径中各级单元的时序和物理相关性,并利用残差预测结构对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值进行校准,最终输出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值。与传统静态时序分析流程相比,本发明可以在布线前准确且高效地预测布线后路径延时,从而有效指导电路布线前设计与优化,对于加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34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53083.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俊杰 , 匡德兴 , 万子镜 , 吴在军 , 全相军 , 胡秦然 , 伍太萍 , 罗平东 , 李伟秋 , 吴朝晖 , 曹刚 , 杨本星 , 苏小青 , 徐守平 , 陈志磊 , 董玮 , 张晓琳 , 朱淼 , 侯川川 , 林鹏峰 , 何国庆 , 汪海蛟 , 孙文文 , 陈拓新 , 吕京航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变流器柔性控制方法,步骤如下:针对变流器建立数学模型,依据变流器建立的数学模型构建扩展状态观测器,通过扩展状态观测器估计总扰动并进行在线补偿;构建扩展状态观测器后,依据变流器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电流内环控制器,扩展状态观测器和电流内环控制器组成电流内环;组成电流内环后,再构建电压频率外环控制器;基于采用的电压频率外环控制器设计电流内环参考实现柔性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网变流器在接入电网模式下,通过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构建和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设计,实现对外部干扰、内部耦合和参数变化的高抑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53083.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俊杰 , 匡德兴 , 万子镜 , 吴在军 , 全相军 , 胡秦然 , 伍太萍 , 罗平东 , 李伟秋 , 吴朝晖 , 曹刚 , 杨本星 , 苏小青 , 徐守平 , 陈志磊 , 董玮 , 张晓琳 , 朱淼 , 侯川川 , 林鹏峰 , 何国庆 , 汪海蛟 , 孙文文 , 陈拓新 , 吕京航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变流器柔性控制方法,步骤如下:针对变流器建立数学模型,依据变流器建立的数学模型构建扩展状态观测器,通过扩展状态观测器估计总扰动并进行在线补偿;构建扩展状态观测器后,依据变流器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电流内环控制器,扩展状态观测器和电流内环控制器组成电流内环;组成电流内环后,再构建电压频率外环控制器;基于采用的电压频率外环控制器设计电流内环参考实现柔性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网变流器在接入电网模式下,通过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构建和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设计,实现对外部干扰、内部耦合和参数变化的高抑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47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14672.6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
IPC: G06F30/3312 , G06F30/394 , G06N3/04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集成电路可感知优化的布线前时序预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电路网表构建异构图,将异构图与各单元、互连线对应的特征向量相融合后输入训练好的异构图神经网络,得到图网络嵌入;将版图的特征矩阵输入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得到卷积网络嵌入;将图网络嵌入与卷积网络嵌入进行拼接,得到多模态局部嵌入;将多模态局部嵌入根据路径中逻辑单元与互连线连接关系,构建路径的特征序列,将路径的特征序列输入训练好的Transformer网络,得到布线后路径延时残差预测值;将布局后路径延时值与布线后路径延时残差预测值相加,最终得到布线后路径延时预测值。本发明可以在布线前准确且高效地预测布线后路径延时。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875441.1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PC: H02M3/3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包括:直流电源、输入分压电路、第一主开关管、第二主开关管、第三主开关管、第四主开关管、第五辅开关管、第六辅开关管、飞跨电容、续流电感、第一箝位二极管、第二箝位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一主变压器、第一辅变压器、辅助分压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的开通和零电压关断,减小了开关损耗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25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92350.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俊杰 , 郑雅铭 , 饶臻 , 曾伟 , 匡德兴 , 程晨闻 , 顾伟 , 吴志 , 周苏洋 , 吴在军 , 罗李子 , 郑舒 , 黄绍真 , 张国秦 , 路小俊 , 何国庆 , 汪海蛟 , 许晓慧 , 孙文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逆变器故障穿越方法,在容量允许范围下,通过增加系统阻尼以及功率灵活配置,有效提高构网型逆变器暂态稳定性。通过有功功率控制环、无功功率控制环和构网型逆变器对并网的电压源逆变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提出的构网型逆变器故障穿越方法,仅在故障发生时改变受控功率目标,而在故障持续期间仍可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受控功率目标对其所接收指令的跟踪,增强构网型逆变器控制型电压源逆变器的暂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141728.5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俊杰 , 郑雅铭 , 赵伟哲 , 徐青山 , 杜姣 , 郑舒 , 张国秦 , 过亮 , 路小俊 , 翟长国 , 肖戎 , 周宇 , 支妍力 , 李侣 , 何国庆 , 汪海蛟 , 孙文文 , 许晓慧 , 周昶 , 许守平 , 杨本星 , 马速良 , 蒋原 , 匡德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电网最小惯量需要估计的风储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调频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电网中火电机组、风储电站以及负荷物理信息,建立联合火电机组的风储系统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模型;然后,在不考虑储能系统的前提下,估计一次调频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并分析电网真实惯量是否可以满足,进行储能系统控制;最后,考虑含储能系统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进而完成对电网切机、减载以及储能系统优化控制。本发明通过对电网最小惯量需求估计以及加入储能系统前后电网真实惯量分析,实现火电机组、风电机组虚拟惯量以及储能系统协同下的一次调频控制,可以结合电网惯量实际情况有效地优化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的输出,提升储能系统主动支撑一次调频服务水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