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湖泊水体的组合生态浮床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31181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55416.9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湖泊水体的组合生态浮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组合生态浮床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两部分,组合生态浮床从上到下包括表层水生植物单元、中层水生动物单元及下层人工介质单元,其中,水生植物单元由水生经济植物(1)及固定水生植物的导电材料(2)构成,水生动物单元挂养滤食性水生动物贝类(3),人工介质单元由纳米活性炭人工介质(4)大量富集微生物,形成高效生物膜净化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材料(2)通过导线(5)导出该装置外,构成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电极。本发明使水质状况得到根本性改观,同时能量回收,适于进行规模化、模式化和机械化作业。

    人工湿地耦合MFC系统提高有机物去除效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1387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274372.X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工湿地耦合MFC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人工湿地加载MFC构成,系统自下至上布有粗沙砾层、活性炭层、绝缘沙砾层、顶层导电材料层以及植物,活性炭层构成MFC的阳极,顶层导电材料层构成MFC的阴极,阴、阳极电极分别由导线导出与外接电路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湿地耦合MFC提高有机物去除效能的方法。人工湿地耦合MFC不仅拓展了有机物降解的途径,大幅度提高了有机物尤其是难降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同时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在促进废水降解的同时获得了电能,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一种同时实现污水生态处理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249423B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195615.0

    申请日:2011-07-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W10/15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中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结构,包括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主体以及部分人工湿地组件外连电路形成的MFC系统。人工湿地主体包括粗沙砾层、导电填料层、绝缘填料层、顶层导电材料层以及湿地植物。所述的粗沙砾层在最底层,所述的导电填料层在下部厌氧区内,所述的绝缘填料层位于下部导电填料层与顶层导电材料层之间,所述的湿地植物固定于绝缘填料层中,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植物根系逐渐穿透下部导电填料层。MFC系统由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以及连接阴、阳极的外接线组成。所述的阳极由人工湿地下部导电填料层构成,所述的阴极由人工湿地顶层导电材料层构成。顶层导电材料层一部分浸没在水中,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形成空气阴极。

    一种同时实现污水生态处理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249423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95615.0

    申请日:2011-07-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W10/15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中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结构,包括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主体以及部分人工湿地组件外连电路形成的MFC系统。人工湿地主体包括粗沙砾层、导电填料层、绝缘填料层、顶层导电材料层以及湿地植物。所述的粗沙砾层在最底层,所述的导电填料层在下部厌氧区内,所述的绝缘填料层位于下部导电填料层与顶层导电材料层之间,所述的湿地植物固定于绝缘填料层中,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植物根系逐渐穿透下部导电填料层。MFC系统由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以及连接阴、阳极的外接线组成。所述的阳极由人工湿地下部导电填料层构成,所述的阴极由人工湿地顶层导电材料层构成。顶层导电材料层一部分浸没在水中,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形成空气阴极。

    人工湿地耦合MFC系统及其提高有机物去除效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138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74372.X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工湿地耦合MFC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人工湿地加载MFC构成,系统自下至上布有粗沙砾层、活性炭层、绝缘沙砾层、顶层导电材料层以及植物,活性炭层构成MFC的阳极,顶层导电材料层构成MFC的阴极,阴、阳极电极分别由导线导出与外接电路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湿地耦合MFC提高有机物去除效能的方法。人工湿地耦合MFC不仅拓展了有机物降解的途径,大幅度提高了有机物尤其是难降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同时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在促进废水降解的同时获得了电能,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一种同时实现污水生态处理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164174U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20246080.0

    申请日:2011-07-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W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中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结构,包括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主体以及部分人工湿地组件外连电路形成的MFC系统。人工湿地主体包括粗沙砾层、导电填料层、绝缘填料层、顶层导电材料层以及湿地植物。所述的粗沙砾层在最底层,所述的导电填料层在下部厌氧区内,所述的绝缘填料层位于下部导电填料层与顶层导电材料层之间,所述的湿地植物固定于绝缘填料层中,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植物根系逐渐穿透下部导电填料层。MFC系统由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以及连接阴、阳极的外接线组成。所述的阳极由人工湿地下部导电填料层构成,所述的阴极由人工湿地顶层导电材料层构成。顶层导电材料层一部分浸没在水中,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形成空气阴极。

    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湖泊水体的组合生态浮床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400905U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20568563.2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W10/18 Y02W10/3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湖泊水体的组合生态浮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组合生态浮床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两部分,组合生态浮床从上到下包括表层水生植物单元、中层水生动物单元及下层人工介质单元,其中,水生植物单元由水生经济植物(1)及固定水生植物的导电材料(2)构成,水生动物单元挂养滤食性水生动物贝类(3),人工介质单元由纳米活性炭人工介质(4)大量富集微生物,形成高效生物膜净化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材料(2)通过导线(5)导出该装置外,构成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电极。本实用新型使水质状况得到根本性改观,同时能量回收,适于进行规模化、模式化和机械化作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