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croStation软件的隧道BIM构件与编码自动化映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22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01904.X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MicroStation软件的隧道BIM构件与编码自动化映射方法,包括:制定隧道BIM构件的编码体系;根据编码体系制定多级代码与模型属性信息的自定义映射关系;根据自定义映射关系,运用MicroStation二次开发语言MDL和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自动编码程序;提取隧道BIM构件的属性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将隧道BIM构件与对应的数据库记录进行链接;运行所述自动编码程序,对隧道BIM构件的属性信息进行处理,自动生成隧道BIM构件的编码保存在数据库中;将所述生成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编码与隧道BIM构件进行链接,保存在隧道BIM构件的属性信息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手动编码方式机械重复、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模型编码的标准性和准确率。

    基于MicroStation软件的隧道BIM构件与编码自动化映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227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0601904.X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MicroStation软件的隧道BIM构件与编码自动化映射方法,包括:制定隧道BIM构件的编码体系;根据编码体系制定多级代码与模型属性信息的自定义映射关系;根据自定义映射关系,运用MicroStation二次开发语言MDL和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自动编码程序;提取隧道BIM构件的属性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将隧道BIM构件与对应的数据库记录进行链接;运行所述自动编码程序,对隧道BIM构件的属性信息进行处理,自动生成隧道BIM构件的编码保存在数据库中;将所述生成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编码与隧道BIM构件进行链接,保存在隧道BIM构件的属性信息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手动编码方式机械重复、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模型编码的标准性和准确率。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216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56004.5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罗桑 王耀正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现场监测模块布置在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测区域内,用于监测当前监测区域中监测点的支护体系力学性能数据及围岩稳定状态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通过风险评估模型,确定所在监测区域中监测点的风险评估结果并传输至数据库;创建三维BIM监测模型并转化成IFC监测模型,并对IFC监测模型进行IFC监测信息扩展,获得扩展后的IFC监测模型并采用可视化预警平台进行加载;本发明IFC监测模型作为BIM监测模型数据的交互标准,并写入监测模型的IFC属性集,提高监测信息的使用效率,将模型携带信息量扩展至满足可视化监测的要求,实现隧道工程实时动态安全预警。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216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0456004.5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罗桑 王耀正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现场监测模块布置在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测区域内,用于监测当前监测区域中监测点的支护体系力学性能数据及围岩稳定状态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通过风险评估模型,确定所在监测区域中监测点的风险评估结果并传输至数据库;创建三维BIM监测模型并转化成IFC监测模型,并对IFC监测模型进行IFC监测信息扩展,获得扩展后的IFC监测模型并采用可视化预警平台进行加载;本发明IFC监测模型作为BIM监测模型数据的交互标准,并写入监测模型的IFC属性集,提高监测信息的使用效率,将模型携带信息量扩展至满足可视化监测的要求,实现隧道工程实时动态安全预警。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多维度构件分类与编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541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0599873.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罗桑 王耀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多维度构件分类与编码的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项目信息、施工信息、结构信息、构件信息、计量信息、监测信息等建立综合的多维度隧道构件信息编码体系;使用多维度编码体系对隧道工程结构进行粒度分解;赋予隧道工程结构分解的最小粒度构件数字代码;将多维度数字编码添加至BIM构件模型属性中;将具有唯一性的数字编码上传至BIM施工管理平台,各参与方在BIM施工管理平台根据多维度数字编码进行多字段调取或提取己方所需构件编码,进行数据信息录入填报,打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将构件的身份与信息捆绑,打通隧道工程建设运维期间信息流,实现信息快速共享。

    一种基于BIM模型与监控影像对比的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6058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659285.X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模型与监控影像对比的施工进度可视化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搭建精度与粒度符合施工进度管理需求的BIM模型,并为BIM模型赋予可识别的唯一性编码;挂接施工计划数据到建成的BIM模型上;获取施工监控设备拍摄的影像资料,识别施工区域的在建结构与已建结构;自动分析识别结果与计划进度,并通过BIM模型不同颜色体现进度状态和进度偏差。本发明在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应用BIM模型和监控设备的背景下,拓展了BIM模型和监控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路径,为施工进度管理提供了直观性优、整体性好的信息化方案。

    一种基于耐水损性改性钢渣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2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6967.8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耐水损性改性钢渣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基于耐水损性改性钢渣的沥青混合料包括:玄武岩粗集料63‑73份,钢渣粗集料30‑35份,矿粉填料1‑2份,SBS改性沥青5‑6份,纤维0.3‑0.6份,钢渣表面改性剂5‑10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利用钢渣的现有存量,也解决了环境污染和石料短缺的问题;由于钢渣本身的棱角性和空隙率增强了混合料的摩擦与嵌挤作用,大大提高了沥青与钢渣的粘附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及抗滑性;使用钢渣表面改性剂对钢渣进行表面改性,使其与钢渣发生水解和固化反应,可有效改善沥青与粗集料之间的粘接能力,增大钢渣表面摩擦系数,显著增强了混合料的抗水损性和水稳定性。

    一种DOP/SBS生物沥青改性剂及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06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34204.X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OP/SBS生物沥青改性剂及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生物沥青改性剂包括4‑6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9份低熔体流动速率、高溶液粘度的SBS、4‑6份高熔体流动速率、低溶液粘度的SBS,4‑6份C9石油树脂,以及12‑16份生物油。本发明加入混合SBS、C9石油树脂、生物油、DOP的复合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感温性能、高温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同时低温性能也较优,并形成了新的交联网状结构,具备更佳的储存稳定性,采用了生物材料外掺,相比石油材料可降低沥青生产成本,且具备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性。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多维度构件分类与编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54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599873.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罗桑 王耀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工程多维度构件分类与编码的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项目信息、施工信息、结构信息、构件信息、计量信息、监测信息等建立综合的多维度隧道构件信息编码体系;使用多维度编码体系对隧道工程结构进行粒度分解;赋予隧道工程结构分解的最小粒度构件数字代码;将多维度数字编码添加至BIM构件模型属性中;将具有唯一性的数字编码上传至BIM施工管理平台,各参与方在BIM施工管理平台根据多维度数字编码进行多字段调取或提取己方所需构件编码,进行数据信息录入填报,打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将构件的身份与信息捆绑,打通隧道工程建设运维期间信息流,实现信息快速共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