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0659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75684.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9/51 , A61K47/36 , A61K49/12 , A61K49/18 , A61P5/00 , A61P5/02 , A61P5/06 , A61P19/10 , A61P25/00 , A61P3/00 , A61P3/04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注射的磁性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属于内分泌防治领域,本发明基于激素调节内分泌,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增强神经磁刺激,实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本发明公开了定点给药的方法,同时公开了磁刺激治疗装置;另外,所述的磁性纳米材料是由γ‑Fe2O3为核、PSC为壳而组成的一种纳米材料,该材料超顺磁性,稳定性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所述的磁刺激治疗装置是由永磁体和旋转马达组成的一种磁刺激治疗的动态磁场;本发明同时可应用到其他脑区或神经核团的磁刺激,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医学研究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494714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58714.6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站锅炉效率与燃煤热值、灰分和水分的同步测算方法,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读取送风温度、排烟温度、排烟氧量、飞灰含碳量、入炉燃料量、锅炉蒸发量、机组发电负荷、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进出口压力温度、给水压力温度及流量、汽包压力、再热器减温喷水量、高压缸各加热器的抽汽压力温度;高压缸各级加热器的出入口水温度和疏水温度,假设燃煤热值、燃煤灰分和燃煤水分的初值,使用锅炉反平衡热效率模型、理论燃烧所需干空气量和实际烟气质量简化计算模型、实际烟气质量计算模型、实际烟气容积计算模型、实用烟气量计算模型、锅炉正平衡热效率模型、锅炉有效利用热模型,并且构造了预报与校正方法,实现上述参量的同步测算。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311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264513.2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能量平衡火电机组回热系统中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串联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组成;其中,利用疏水泵将第1级低加的疏水与其出口凝水混合,其他各级低加疏水逐级自流。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各低加的抽汽温度和抽汽压力、各低加的出口水温度和压力、各低加疏水温度;计算得到各低加的抽汽焓值、低加出口水焓值和低加疏水焓值。对各低加建立热平衡方程,对第1级低加的疏水泵出口水和出口水的混合点建立流量平衡方程和混合点热平衡方程;由平衡方程可推导出无需迭代的软测量模型,计算得到疏水泵流量份额。最后,根据凝水流量检测值,计算出疏水泵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50115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64512.8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能量平衡火电机组回热系统中独立低加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独立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和一个疏水泵组成;其中,利用疏水泵将低加的疏水与其出口凝水混合,没有其他疏水流入低加放热。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低加的抽汽温度和压力、出口水温度、压力以及疏水温度;计算得到加热器抽汽焓值、低加出口水焓值和低加疏水焓值。对低加建立传热平衡方程,对低加的疏水泵出口水和低加出口水混合点建立流量平衡方程和混合点热平衡方程;由平衡方程推导出软测量模型,计算得到疏水泵的流量份额。最后,结合SIS或DCS数据库中的凝水流量检测值,计算出疏水泵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312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64514.7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独立低加疏水泵流量软测量的泵效率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独立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和一个疏水泵组成。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带疏水泵加热器的出口水压力,获取疏水泵的入口水的温度,获取疏水泵配置电机实时电流实时电压、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计算得到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及疏水平均比容,计算疏水泵压差为带疏水泵加热器出口水压力与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之差,应用基于能量平衡的火电机组独立低加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计算疏水泵流量,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疏水泵输出功率及输入功率。计算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疏水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311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64513.2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能量平衡火电机组回热系统中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串联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组成;其中,利用疏水泵将第1级低加的疏水与其出口凝水混合,其他各级低加疏水逐级自流。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各低加的抽汽温度和抽汽压力、各低加的出口水温度和压力、各低加疏水温度;计算得到各低加的抽汽焓值、低加出口水焓值和低加疏水焓值。对各低加建立热平衡方程,对第1级低加的疏水泵出口水和出口水的混合点建立流量平衡方程和混合点热平衡方程;由平衡方程可推导出无需迭代的软测量模型,计算得到疏水泵流量份额。最后,根据凝水流量检测值,计算出疏水泵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310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910264511.3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疏水泵流量软测量的泵效率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串联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组成和一个疏水泵组成。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带疏水泵低加出口水压力,获取疏水泵的入口水的温度,获取疏水泵配置电机实时电流实时电压、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计算得到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及疏水平均比容,计算疏水泵压差为带疏水泵加热器出口水压力与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之差,应用基于能量平衡的火电机组低加系统中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计算疏水泵流量,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疏水泵输出功率及输入功率。计算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疏水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310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64511.3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疏水泵流量软测量的泵效率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串联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组成和一个疏水泵组成。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带疏水泵低加出口水压力,获取疏水泵的入口水的温度,获取疏水泵配置电机实时电流实时电压、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计算得到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及疏水平均比容,计算疏水泵压差为带疏水泵加热器出口水压力与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之差,应用基于能量平衡的火电机组低加系统中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计算疏水泵流量,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疏水泵输出功率及输入功率。计算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疏水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312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910264514.7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独立低加疏水泵流量软测量的泵效率测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热力系统由独立的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和一个疏水泵组成。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获取带疏水泵加热器的出口水压力,获取疏水泵的入口水的温度,获取疏水泵配置电机实时电流实时电压、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计算得到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及疏水平均比容,计算疏水泵压差为带疏水泵加热器出口水压力与疏水泵的入口水压力之差,应用基于能量平衡的火电机组独立低加疏水泵流量测算方法计算疏水泵流量,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疏水泵输出功率及输入功率。计算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疏水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494714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358714.6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站锅炉效率与燃煤热值、灰分和水分的同步测算方法,从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读取送风温度、排烟温度、排烟氧量、飞灰含碳量、入炉燃料量、锅炉蒸发量、机组发电负荷、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进出口压力温度、给水压力温度及流量、汽包压力、再热器减温喷水量、高压缸各加热器的抽汽压力温度;高压缸各级加热器的出入口水温度和疏水温度,假设燃煤热值、燃煤灰分和燃煤水分的初值,使用锅炉反平衡热效率模型、理论燃烧所需干空气量和实际烟气质量简化计算模型、实际烟气质量计算模型、实际烟气容积计算模型、实用烟气量计算模型、锅炉正平衡热效率模型、锅炉有效利用热模型,并且构造了预报与校正方法,实现上述参量的同步测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