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97759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94920.7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大尺寸石墨烯的无损转移方法,针对CVD生长大尺寸石墨烯难以无损转移的问题,采用在石墨烯表层旋涂有机溶剂涂层、烘干有机涂层、腐蚀溶剂溶解铜箔基体,将石墨烯转移到目标基体上,再去除有机溶剂包覆层的方法,精确控制各过程工艺参数,实现大尺度石墨烯的无损高效转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大尺寸石墨烯的旋涂;B.铜箔基体的腐蚀去除;C.石墨烯薄膜的漂洗及转移烘干;D.PMMA的去除;从而得到转移到玻璃片上的无损大尺寸石墨烯。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简单、高效、稳定地将大尺寸石墨烯完整地转移到目标基体上,为石墨烯在触摸屏等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铺平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66074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69973.9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23C28/00 , H01L31/022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主要包括: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第三石墨烯薄膜层(5)、第一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2)和第二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4);石墨烯薄膜层和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这两种薄膜材料相互交替叠加形成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并与基底材料(6)构成整体,作为分子拉曼信号检测基底或透明增效的太阳能电池电极。这种复合薄膜具备透明、导电、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等特征,可作为分子信号探测基底或具有陷光作用的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使用,可望广泛应用于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光伏增效或其他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67588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3043.6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功能石墨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泡沫石墨烯成型:以一定尺寸的泡沫铜为模板,做成所需的泡沫石墨烯形状,水平放入石英管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泡沫铜金属模板上制备出泡沫石墨烯;2.泡沫石墨烯转移:将上面所制得的泡沫石墨烯用PDMS有机溶液包覆,放入石英管中抽真空,烘干后放入一定浓度的过硫酸铵——(NH4)2S2O8溶剂中将泡沫铜溶出,清洗、烘干后得到由PDMS包覆和固定的、透明导电的有孔三维泡沫石墨烯复合材料,再将PDMS有机溶剂填充进泡沫石墨烯三维材料中,放入石英管中抽真空,烘干后可得到透明、导电、柔性可延展的无孔泡沫石墨烯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48484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29441.9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板在石墨烯薄膜上制备金纳米棒-石墨烯薄膜复合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滴在ITO玻璃基板上烘干,形成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水合肼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成石墨烯薄膜。2.向石墨烯薄膜表面上引入金种子并浸入金纳米棒生长溶液中使金种子在石墨烯表面生长成金纳米棒,通过控制生长溶液浓度和生长时间制备出金纳米棒和金纳米棒薄膜,与石墨烯薄膜构成复合结构。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提供了一种高效制备金纳米棒/石墨烯薄膜复合结构的方法,该复合结构具有透明、导电、可延展的特性,在医学监测和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48484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429441.9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板在石墨烯薄膜上制备金纳米棒-石墨烯薄膜复合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滴在ITO玻璃基板上烘干,形成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水合肼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成石墨烯薄膜。2.向石墨烯薄膜表面上引入金种子并浸入金纳米棒生长溶液中使金种子在石墨烯表面生长成金纳米棒,通过控制生长溶液浓度和生长时间制备出金纳米棒和金纳米棒薄膜,与石墨烯薄膜构成复合结构。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提供了一种高效制备金纳米棒/石墨烯薄膜复合结构的方法,该复合结构具有透明、导电、可延展的特性,在医学监测和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660740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169973.9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23C28/00 , H01L31/022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主要包括: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第三石墨烯薄膜层(5)、第一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2)和第二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4);石墨烯薄膜层和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这两种薄膜材料相互交替叠加形成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并与基底材料(6)构成整体,作为分子拉曼信号检测基底或透明增效的太阳能电池电极。这种复合薄膜具备透明、导电、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等特征,可作为分子信号探测基底或具有陷光作用的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使用,可望广泛应用于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光伏增效或其他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52617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28453.7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锡和锌共掺杂制备低铟含量氧化铟锡薄膜的方法,低铟含量氧化铟锡ITO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用的靶材为掺Sn量为4-10%wt的ITO陶瓷靶,在其上覆盖直径为1-3cm,厚度为0.3-0.5cm,纯度为99.0-99.99%wt的ZnO陶瓷靶材,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低铟含量的高质量ITO透明导电薄膜;锡和锌掺杂量为10%-25%wt,沿(400)面择优取向、膜厚均匀为1300-1800nm,薄膜电阻率为2-9×10-3Ω.cm,透光率>90%;In含量为75%-90%wt。克服通过单一掺杂技术制备ITO薄膜的局限,即Sn的最大掺入量不能超过10%。能够实现电子和空穴有效复合掺杂,大幅度提高掺杂总量,从而降低ITO薄膜的铟含量,实现降低成本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349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10043497.6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石墨烯网的制备技术,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石墨烯网的成型:以铜网为模版,做成所需的石墨烯网形状,放入石英管中,在950-1000℃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包覆于铜网模版表面的石墨烯;2.石墨烯网的转移:将覆有石墨烯的铜网贴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并用平整的玻璃片压平。放入铜腐蚀剂(如过硫酸铵(NH4)2S2O8)中去除铜,清洗后可得到覆在PDMS上的石墨烯网。将PDMS/石墨烯网紧贴在硅片上,在80-90℃的烘烤下,在PDMS上施加1-2kg的压力,保持30-40min,撕除PDMS后就可得到转移在硅片上的石墨烯网。
-
公开(公告)号:CN102675880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10143043.6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功能石墨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泡沫石墨烯成型:以一定尺寸的泡沫铜为模板,做成所需的泡沫石墨烯形状,水平放入石英管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泡沫铜金属模板上制备出泡沫石墨烯;2.泡沫石墨烯转移:将上面所制得的泡沫石墨烯用PDMS有机溶液包覆,放入石英管中抽真空,烘干后放入一定浓度的过硫酸铵—(NH4)2S2O8溶剂中将泡沫铜溶出,清洗、烘干后得到由PDMS包覆和固定的、透明导电的有孔三维泡沫石墨烯复合材料,再将PDMS有机溶剂填充进泡沫石墨烯三维材料中,放入石英管中抽真空,烘干后可得到透明、导电、柔性可延展的无孔泡沫石墨烯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34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3497.6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石墨烯网的制备技术,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石墨烯网的成型:以铜网为模版,做成所需的石墨烯网形状,放入石英管中,在950-1000℃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包覆于铜网模版表面的石墨烯;2.石墨烯网的转移:将覆有石墨烯的铜网贴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并用平整的玻璃片压平。放入铜腐蚀剂(如过硫酸铵(NH4)2S2O8)中去除铜,清洗后可得到覆在PDMS上的石墨烯网。将PDMS/石墨烯网紧贴在硅片上,在80-90℃的烘烤下,在PDMS上施加1-2kg的压力,保持30-40min,撕除PDMS后就可得到转移在硅片上的石墨烯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