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牵伸纺纱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10052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390330.0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牵伸纺纱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装置,将有捻纤维条依次经过后牵伸区、中牵伸区和前牵伸区,分别在后牵伸区和前牵伸区采用双胶圈牵伸,同时在中牵伸区进行集聚并控制其牵伸倍数为0.95~1.15(不等于1)以实现超大牵伸;采用该方法的装置包括沿有捻纤维条运行方向间距排列且上下布置的四对罗拉和皮辊以及后上胶圈、后下胶圈、前上胶圈和前下胶圈,其中四对罗拉和皮辊依次为后皮辊和后罗拉、第一中皮辊和第一中罗拉、第二中皮辊和第二中罗拉、前皮辊和前罗拉。本发明装置操作简单,本发明方法在保证纱线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纱线的超大牵伸,有着极好的推广价值。

    一种超大牵伸纺纱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1005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390330.0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牵伸纺纱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装置,将有捻纤维条依次经过后牵伸区、中牵伸区和前牵伸区,分别在后牵伸区和前牵伸区采用双胶圈牵伸,同时在中牵伸区进行集聚并控制其牵伸倍数为0.95~1.15(不等于1)以实现超大牵伸;采用该方法的装置包括沿有捻纤维条运行方向间距排列且上下布置的四对罗拉和皮辊以及后上胶圈、后下胶圈、前上胶圈和前下胶圈,其中四对罗拉和皮辊依次为后皮辊和后罗拉、第一中皮辊和第一中罗拉、第二中皮辊和第二中罗拉、前皮辊和前罗拉。本发明装置操作简单,本发明方法在保证纱线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纱线的超大牵伸,有着极好的推广价值。

    一种超大牵伸的纺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0053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390391.7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牵伸的纺纱方法,将有捻纤维条依次经过后牵伸区、中牵伸区和前牵伸区,分别在后牵伸区和前牵伸区采用双胶圈牵伸,同时在中牵伸区进行集聚并控制其牵伸倍数为1以实现超大牵伸,所述后牵伸区内后罗拉钳口与双胶圈钳口之间为自由区,所述前牵伸区内前罗拉钳口与双胶圈钳口之间为自由区,所述自由区是指无摩擦力作用的区域,双胶圈牵伸系统主要由上下布置且相互配合的上销架和下销棒、在下销棒侧下方设置的张力器、套在中皮辊和上销架上的上胶圈以及套在中罗拉、下销棒和张力器上的后下胶圈组成。本发明的方法在保证纱线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纱线的超大牵伸,有着极好的推广价值。

    一种超大牵伸的纺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005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390391.7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牵伸的纺纱方法,将有捻纤维条依次经过后牵伸区、中牵伸区和前牵伸区,分别在后牵伸区和前牵伸区采用双胶圈牵伸,同时在中牵伸区进行集聚并控制其牵伸倍数为1以实现超大牵伸,所述后牵伸区内后罗拉钳口与双胶圈钳口之间为自由区,所述前牵伸区内前罗拉钳口与双胶圈钳口之间为自由区,所述自由区是指无摩擦力作用的区域,双胶圈牵伸系统主要由上下布置且相互配合的上销架和下销棒、在下销棒侧下方设置的张力器、套在中皮辊和上销架上的上胶圈以及套在中罗拉、下销棒和张力器上的后下胶圈组成。本发明的方法在保证纱线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纱线的超大牵伸,有着极好的推广价值。

    一种计算含中空纤维的粗纱直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80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143496.6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计算含中空纤维的粗纱直径的方法,适用于中空纤维纯纺或中空纤维与非中空纤维混纺时粗纱直径的计算,中空纤维条子或混纺条子通过喂入机构进入粗纱机,经罗拉牵伸和锭翼加捻机构最后卷绕在筒管上,筒管上粗纱直径d受粗纱定量W、粗纱捻度T和中空纤维占比β的影响,中空纤维占比β是指中空纤维所占纤维原料的比例,含中空纤维的粗纱直径的计算公式为:#imgabs0#;其中,d为含中空纤维的粗纱直径,#imgabs1#为粗纱定量W影响所相关的回归方程,#imgabs2#为粗纱捻度T影响所相关的回归方程,#imgabs3#与#imgabs4#为中空纤维占比β影响所相关的回归方程,#imgabs5#与#imgabs6#中的t为5~9捻/10cm。本发明考虑了中空纤维特性和加捻的影响,更贴合中空纤维混纺粗纱的实际直径。

    一种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3586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610917606.0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包括消除涡流通道,消除涡流通道包括输纤通道和与大气连通的旁路通道;旁路通道与输纤通道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旁路通道位于输纤通道中输纤方向的反向;消除涡流通道一侧开有分隔输纤通道和旁路通道的输纤通道入口,消除涡流通道通过输纤通道入口与分梳辊罩壳的相应缺口连接,使消除涡流通道与转杯纺纱器内的转杯连通,消除涡流通道的另一侧边为无缺口的直边;旁路通道的旁路通道口面积A、流入转杯内气流的增量ΔQ、转杯杯内实际负压Pin和转杯杯内设定负压P满足数值关系A=‑52.72+7.6ΔQ‑0.0039Pin,ΔQ=5.8‑0.0006P,增设旁路通道,可直接补气,消除纺纱器涡流,提高纤维伸直度。

    牛角瓜纤维的成条装置和成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803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1145319.3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角瓜纤维的成条装置和成条方法,成条装置包括成条筒、负压室和表面包覆金属针布的喂给刺辊和开松辊,以及与这些部件相连接的电机驱动装置和抽风风机,成条筒为旋转体且位于负压室内,其由一端开口的筒体和位于筒体外侧的筒轴组成,筒体由筒底、筒壁和连接二者的成条槽组成,筒轴与筒底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成条方法为纤维经过喂给刺辊和开松辊表面金属针布的梳理被分离成单纤维状态,在抽风风机产生的负压气流作用下,传输进入旋转的成条筒,并沿成条筒的筒壁内侧周向平行排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入成条槽内并叠合成环形的须条。该成条装置实现了纤维在较低损伤的情况下顺利成条,采用该装置的方法制得的牛角瓜纤维的品质高。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7451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10638376.9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中空腔体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和一个侧方进气通道连通,顶端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垂直于网格圈,两个顶端进气通道位于与纱条运行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侧方进气通道为进气口大且出气口小的渐缩形结构。与传统集聚纺纱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集聚纺纱时负压气流的压力且保证最终制得的集聚纱的品质,极大地降低了集聚纺纱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极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一种采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自动验布标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9386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0112492.2

    申请日:2016-02-29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自动验布标记方法,坯布图像采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采集,然后通过CameraLink接口将数据发送到工控计算机,所述工控计算机对坯布图像进行检测,通过计算坯布图像与标准图像的子窗口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每行像素值的标准差以及每列像素值的标准差的差值的绝对值之和,判定坯布存在疵点与否;若有疵点,对该疵点位置进行实时标记,即对所述疵点位置贴上标签。本发明采用CIS传感器进行坯布图像采集,成本低,结构简单,所用检测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7451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638376.9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中空腔体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和一个侧方进气通道连通,顶端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垂直于网格圈,两个顶端进气通道位于与纱条运行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侧方进气通道为进气口大且出气口小的渐缩形结构。与传统集聚纺纱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集聚纺纱时负压气流的压力且保证最终制得的集聚纱的品质,极大地降低了集聚纺纱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极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