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11408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253389.X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面向MMC换流站的谐波能量传递函数建模方法,属于电力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利用谐波注入法分析波形频谱无法得到MMC换流站谐波能量传递函数的缺点,建立了交直流系统混联系统MMC换流站谐波能量传递过程的面向MMC换流站的谐波能量传递函数建模方法。本发明步骤是:在多电平双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添加谐波信号,时域仿真和提取数据,曲线积分,改变x的数值,绘制能量曲线,计算谐波能量传递函数,曲线修正。本发明填补了交直流混合系统MMC换流站的谐波能量传递函数建模的空白,为包含MMC换流站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电能质量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85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89503.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允许注入的零序电压注入至换流器中,桥臂电容的电压会产生变化,可以对桥臂电容的电压变化量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桥臂电容在下一采样周期的电压。并根据桥臂电容在下一采样周期的电压对桥臂电容进行平衡控制。本申请实现了对桥臂电容的平衡控制,保证换流器的长期可靠运行,也就是提高了换流器的运行可靠性。本申请还可以增大换流器输出的电压范围(可以为工频电压范围或低频电压范围等),使得换流器适用于对电压范围有较高要求的场景。另外,本申请可以减少桥臂电容的电压变化量,进而降低子模块的成本,进而提高换流器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52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26946.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交换流器的启动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包括:通过激活交交换流器每相电路中的第二频率电压生成模块,保持第二频率电压生成模块中开关器件组成的级联电路导通,构造第二电压变换模块的充电回路;利用交流输电系统基于充电回路,对第一电压变换模块和第二电压变换模块中子模块的电容进行不控充电和可控充电至设定电压;对交交换流器进行解锁控制,启动交交换流器;本发明通过激活第二频率电压生成模块,使得交交换流器中能够自主构造第二电压变换模块的充电回路,克服了交交换流器拓扑电路固有特性导致第二电压变换模块无充电回路的缺陷;并通过对换流器中的子模块的电容充电至设定电压,为交交换流器的正常启动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8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89787.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流器、换流器的过电压抑制方法和装置。换流器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一反转单元、第二反转单元和桥臂电感。在第一反转单元输出正负交替的第一电压为零时会产生零电压环流,而桥臂电感能够抑制零电压环流。同时,桥臂电感可以减缓故障电流上升率,进而限制故障电流。过电压抑制方法中,可以预先设定控制时长或者根据所述换流器中桥臂电感的实际电流确定控制时长,根据控制时长控制换流器中第一反转单元的所有功率管导通,并控制换流器中第一桥臂。本申请可以能够避免泄能装置导致的发热问题,保证换流器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是提高了换流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454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39515.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06 , G06F113/0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不变量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方法,计算随机变量的半不变量,求取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模型,计算状态变量的半不变量,采用Gram‑Charlier级数展开法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出交直流混联系统节点电压、支路功率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考虑换流器控制方式多样性,建立交直流潮流统一迭代计算模型,规避了半不变量法无法计及随机变量相关性的弊端,为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提供了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7492903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0226173.9
申请日:2017-04-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统计学模型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对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模型的配置方法。本发明首先对风速及光照强度等历史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分析,从而确定风光系统功率输出的精确分布;其次,该发明探索了超级电容器、蓄电池的容量配置子算法。此外,该发明还提出一种能量控制策略来改善蓄电池运行环境以延长蓄电池寿命周期;通过对统计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获得混合储能系统容量概率分布。这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累计概率水平下的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有助于规划人员根据发电系统运行情况和需求对混合储能系统容量进行合理配置。相较于传统容量配置方法,统计学分析计及了配置过程中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改善了传统确定性算法的保守性,提高了配置方法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3384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0211189.2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面向电供热取暖促进风电就地消纳的多风场竞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以蓄热式电锅炉系统的耗电成本最小为目标,根据蓄热式电锅炉系统的热负荷需求,利用风场提供的弃风功率预测数据和报价图,采用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实现了在多风场竞价模式下蓄热式电锅炉系统的最小耗电成本。这种竞价方法可以促进风电场弃风电量的消纳,提高售电收益,有利于风电的就地消纳,同时还能够提高电网公司低谷时段的输电资产利用率、有效降低蓄热式电锅炉系统的购电成本。因此,本发明能够有效促进北方冬季供热地区电供热取暖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539515.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06 , G06F113/0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不变量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方法,计算随机变量的半不变量,求取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模型,计算状态变量的半不变量,采用Gram‑Charlier级数展开法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出交直流混联系统节点电压、支路功率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考虑换流器控制方式多样性,建立交直流潮流统一迭代计算模型,规避了半不变量法无法计及随机变量相关性的弊端,为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提供了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813440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711377989.8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混合系统多目标潮流优化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含有直流潮流控制器的交直流电网进行多目标潮流优化,将优化结果转化成换流站和直流潮流控制器的上层命令从电网调度中心发出,实现换流站和直流潮流控制器协调控制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多目标潮流优化及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步骤是:调度控制中心接收从交直流电网测量得到的直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等数据;利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含直流潮流控制器的交直流电网最优潮流计算;根据最优潮流的结果,调度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给各换流站和直流潮流控制器;各换流站和直流潮流控制器按预选设定的控制策略调整运行状态,实现潮流优化控制。本发明由于直流潮流控制器一般安装在枢纽换流站的直流母线处,其潮流控制作用是换流站潮流控制的有效补充。
-
公开(公告)号:CN10750832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226096.7
申请日:2017-04-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48 , H02J3/32 , H02J2003/007
Abstract: 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联合系统能量优化方法,属于新能源并网优化运行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弃风问题,利用风电-电储能-蓄热式电锅炉联合运行的热电联产系统,以经济性最佳为目标,通过增加负荷空间,有效减小弃风电量的考虑风电消纳的联合系统能量优化方法。本发明的步骤是:(1)建立了包含常规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风电机组、电储能及蓄热式电锅炉的总体系统构架;(2)热电联合系统综合建模;(3)建立最优经济性目标函数;(4)建立热电联产协调系统运行期间的电力和热力能量平衡关系及各单元的运行约束条件;(5)针对各单元有功出力进行优化。本发明有利于风电的开发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能够应用于含大规模风电的各级网省公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