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971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582131.5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热力设备性能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燃烧热值变化对调峰机组电出力的定量计算方法,包括主蒸汽流量计算方程的推导、机组电出力计算方法的推导和机组电出力变化的求解步骤。本发明依据煤质低位热值变化后机组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得到煤低位热值变化前后主蒸汽流量的变化量,然后依据热力学和水蒸汽做功转换原理推导获得主蒸汽流量变化对机组发电功率影响的定量计算方程,采用计算迭代的思想结合水蒸汽状态方程和汽轮机流量变化的变工况方程校核主蒸汽流量计算的精确性,进而达到对煤热值变化后调峰机组主蒸汽流量和机组发电功率定量计算的目的。解决了目前锅炉无法针对燃料热值变化对调峰机组电出力定量计算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4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99172.2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 , H02J3/00 , G06Q50/06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电负荷保供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分析系统,属于电力保障能力评估技术领域,基于电厂机组实际运行上报数据,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及精确的专家系数范围,采用线性加权法对各指标的客观权重进行修正,获得更加合理的综合权重;为准确评估火电机组电负荷保供能力奠定基础;利用各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逐级递推确定出火电机组电负荷的基础保供能力;为准确评估火电机组电负荷保供能力提供了数理依据;结合灵活性改造层对火电机组电负荷的基础保供能力进行修正,最终获得火电机组电负荷实际保供能力,实现准确评估火电机组电负荷保供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821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0820532.5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2G5/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火电机组旁路供热用减温减压器液滴蒸发段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减温减压器及液滴蒸发段管道的物理模型选取和构建、减温减压器及液滴蒸发段管道的三维流域计算、减温减压器及液滴蒸发段管道的回归正交分析、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失拟性检验等步骤,解决了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旁路供热系统改造中减温减压器液滴蒸发段长度无法计算的问题。为热电联产机组灵活性改造提供较为可靠地理论指导和施工标准,填补了旁路供热改造中减温减压系统管道安全性领域的空白。其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计算精度高,效果佳。
-
公开(公告)号:CN113378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02507.1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17/11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超临界逆流式省煤器过程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对省煤器传热过程的合理简化和假设以及微元段省煤器传热系数的计算两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将整个省煤器进行网格划分,考虑给水的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进而通过能量平衡方法及传热方程求出每一个微元段运行时的传热参数。达到对超临界逆流式省煤器过程传热中传热系数的精确计算的目的,解决了超临界逆流式省煤器过程传热系数无法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2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2253.8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F25B15/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火电机组汽轮机冷端高效节能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采用热泵取代凝汽器、汽轮机蒸汽余热初步利用、汽轮机蒸汽余热深度利用、设置热泵溴化锂溶液循环回路、设置热泵蒸汽循环回路和构建汽轮机抽汽加热系统等内容,能够利用与常规机组同参数的汽轮机抽汽换取更高温度的锅炉给水。充分利用汽轮机低温余热,有效提高火电机组整体效率,降低煤耗。具有方法科学合理,控制方便、准确,安全性能好,实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64475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95530.6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38 , F23N1/00 , F23N2023/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给水温度变化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燃料量的校正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基准参数和运行及结构参数输入环节、给水温度变化后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的计算环节、给水温度变化后省煤器出口水温的计算环节和炉膛热平衡计算环节。通过输入锅炉的基准参数、运行及结构参数和给定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温度的偏差,依据微分偏差法确定给水温度变化后的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确定给水温度变化后省煤器的出口水温;通过炉膛热平衡确定给水温度变化后的燃料量,整个计算流程采用迭代计算方法进行。能够达到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温度变化后燃料量的定量精确指示,解决了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温度变化后煤水比精确调整燃料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25911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68932.2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提升供热机组电出力调节能力的热力系统,其特点是:主蒸汽或者再热段蒸汽通过减温减压直接作为工业热用户的热源蒸汽;一级换热装置的吸收式热泵23,在供暖期,作为一级换热站25的热源为热用户29供热,在非供暖期向用户供冷;二级换热装置的高压电锅炉24,提高了锅炉给水的温度,减少了锅炉给水在省煤器4中吸收的热量,从而提高了锅炉尾部的排烟温度,保障SCR脱硝装置5的正常运行;三级换热装置利用汽轮机中压缸8的排汽作为三级换热站27的热源蒸汽,既保证机组热负荷,又满足热用户29的用热需求。能够提升供热机组的电出力调节能力,保证机组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机组供热能力不减,实现“热电解耦”,提升供热机组电出力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44306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26463.0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角可变的搅拌制热叶片,包括制热器主轴、搅拌制热叶片卡槽和搅拌制热叶片,其特点是,该搅拌制热叶片一端与搅拌制热叶片卡槽铰接。静止状态下,搅拌制热叶片与主轴间夹角θ为45°,当主轴转速增大时,由于离心力和升力作用,搅拌制热叶片与主轴间夹角θ增大,直至最大90°,夹角θ随转速而改变,低风速时,搅拌制热叶片启动扭矩小,高风速时,搅拌制热叶片展开做功多,解决风搅拌制热装置启动扭矩偏大和风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风制热系统制热效率,也提高了风能利用率,达到了双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86519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54060.4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0 , Y02E10/72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直线风力发电机,其特点是:包括若干层风力发电机单元,每层风力发电机单元均包括,偏航机构、发电单元、叶片安装角自动就位复位装置、刹车机构和充电机构,偏航机构的结构是,在钢塔上固定的上、下偏航轨道之间设置电机驱动的骨架工字钢,在骨架工字钢上、下端设置的轨道轮均分别与上、下偏航轨道相接触,骨架工字钢通过桁架与跑道型磁悬浮轨道固连;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静子和磁悬浮动子;叶片安装角自动就位复位装置包括叶片轴、复位弹簧、前限位块、后限位块、突出块、轴承和叶片;刹车机构和充电机构安装在空心轭的内部。具有风能利用和转化率高,发电成本低,不增加占地,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731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32401.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季节储热水池分区储水系统,属于跨季节储热供暖技术领域,包括取热热源单元、储热水池单元和供热单元,所述取热热源单元包括太阳能取热热源、泳池堆取热热源和火电厂取热热源,取热热源单元能够收集太阳能热、和/或火电厂和/或泳池堆的工业余热和废热;所述储热水池单元为多个分区的储热水池,每个储热水池由阀门进行控制,且各分区内设置水位高限开关,取热热源单元、储热水池单元和供热单元彼此连接管路上设置温度开关和控制模块,能够判断温度从而根据热源温度的高低实现按热源温度分区储水并独立供回水,使系统的存取热效率高、保热效果好,也扩大季节性地下储热的地域适用范围。
-
-
-
-
-
-
-
-
-